导读:本文包含了波浪绕射折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EF,DIF,模型,深水航道,波浪折射,波浪绕射
波浪绕射折射论文文献综述
庞红犁,安哲,邵兰竹[1](2008)在《复合折射-绕射模型在深水航道对波浪传播影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是把折射和绕射的相关影响结合起来考虑的复合折射-绕射模型 REF/DIF 模型应用于深水航道对波浪传播的影响规律的研究。在研究中采用了典型波浪和典型地形.通过对模型计算结论的分析,得出了波浪正向入射以及航道的深度、航道的宽度、航道的边坡的不同时航道对波浪传播规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期刊2008-08-01)
张景新,刘桦[2](2007)在《基于相平均方法的折射绕射联合波浪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岸带波浪运动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工程意义,近年来已获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发展了许多波浪模型,而基于不同理论的波浪模型往往具有特定的适用性.在海岸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波浪模型以波能(波作用量)守恒为基本依据,如SWAN模型.该类模型在实际工程中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但该类模型未计及波浪绕射效应,成为其突出的缺陷之一.如何对模型做适当的改进,使之适用于波浪绕射的模拟,从而在原有基础上拓广模型的应用范围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工作.该文采用波能(波作用量)守恒方程描述近岸带波浪运动,通过引入绕射因子,得到折射、绕射联合波浪模型,从而拓广了模型的应用范围.通过实际算例验证,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计及了波浪折射、绕射作用,对相平均波浪模型在波浪绕射效应模拟方面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陈鸿鹰,余建星,张世英[3](2004)在《港池中波浪折射、绕射的数值模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流体运动方程和动量方程出发,引入海底摩擦力和港池不完全反射作用,推导出了Berkhoff折射、绕射方程。在深海部分解析方法用精确解(含待定系数)、在复杂地形用数值离散方法求解,中间过度段用的光滑匹配将离散数值(有限元)和解析解(精确解)一同求解。通过极值问题建立泛函,利用泛函的驻定性将海岸(港湾)问题进行数值离散,建立了可行的数值模拟模型。(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期刊2004年04期)
汪艳[4](2004)在《波浪联合折射、绕射与反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浪是主要的海洋动力条件之一。外海波浪传入近岸浅水区受水深、地形、底摩擦、障碍物以及水流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变形、折射、绕射、反射和破碎等各种现象,然而大部分海洋及海岸工程位于近岸地区,该地区的波浪要素将是确定工程造价、建筑物型式等最基本的参数,因此研究近岸地区波浪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在诸多方法中应用数学模型来模拟波浪在近岸地区的传播变形是经济的、可行的。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用性较强、适合工程广泛应用、较为简便模拟联合折射、绕射和反射的数值模式。 本文基于综合考虑底摩阻、风能输入及非线性影响的推广双曲型缓坡方程,将其进行转换,产生一个演变方程,其复振幅控制方程为抛物线性,并采用ADI差分格式、改进的Crank-Nicholson格式及相应的物理和虚拟(开)边界条件进行求解,以提高数值模拟的适用性、数值计算的稳定性、收敛速度及精度。 针对多个典型地形按本文研制出的数学模式进行了波浪折射、绕射和反射的验证计算,数学计算结果和理论解或实验值吻合程度良好,说明本文的模式能很好地反映波浪的折射、绕射和反射现象。在此基础上,应用此模型计算了某港大修工程中的波浪场,判断其是否满足泊稳条件,以及某人工岛周围的波浪场,表明此模型在复杂地形上变化水域工程中具有应用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期刊2004-01-01)
黄虎,丁平兴,吕秀红[5](2001)在《叁维缓变流场上波浪折射-绕射的缓坡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Luke变分原理,建立了波浪在叁维缓变流场中和缓变海底上折射、绕射的一般缓 坡方程.据此给出了在几何-光学逼近(△S)2=k2有效时,波浪、环境流和海底坡度必须满 足的若干条件.对一般缓坡方程进行了分类,在一种特定流场结构的假定下,得到了方程的行 波解.(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冯卫兵,洪广文[6](2000)在《水流中波浪绕射折射数值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水深与流场缓变水域波浪传播数学模型——水流中依赖时间变量并考虑能耗的波浪“缓坡方程”及其等价的控制方程组 ,分析比较了无水流情况此理论模型与其相应的两种抛物线型的差别 ,同时讨论了水流对波浪计算结果的影响。部分计算实例表明 :该模型较其他模型能更好地适应河口叁角洲大范围水域的波浪传播变形数值计算 ,且在强流河口和近岸地区必须考虑水流对波浪影响 ,否则计算结果将严重失真。(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2000年04期)
喻天罡,管长龙[7](2000)在《近岸波浪折射-绕射-破波耗散联合模式的有限元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近岸波浪折射-绕射-破波耗散的有限元数值模式。采用的有限元方法为改进的混合元法,其中外域开边界条件得到改进,内域有限元为伽廖金有限元。用理论解检验了所建立的数值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到一个模型港湾。(本文来源于《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1期)
林钢[8](1999)在《长江口波浪折射绕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江口波浪推算中使用扩展抛物型缓坡方程对波浪折射绕射进行数值模拟。由于扩展抛物型缓坡方程中保留了表征底部曲率(≈ 2h)和较高阶的底坡顶,对较浅水域和存在浅滩的长江口区域波浪推算效果较好,数值模拟过程稳定。(本文来源于《港工技术》期刊1999年03期)
徐世凯,王红川,洪广文[9](1996)在《利用波能平衡方程研究波浪折射——绕射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波能平衡方程是研究风浪要素及波能传播问题的很有效的方法,计算较为简单,在海洋学及海岸动力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考虑波能侧向传递机制和耗损制约的波能平衡方程组作为研究波浪折射——绕射变形的控制方程。对数学模型用差分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用两个例题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1996年04期)
李孟国[10](1995)在《随机波浪联合折射绕射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波浪能量谱理论,导出了考虑底摩擦的复杂地形能量谱的联合折射绕射数学模型,在能量谱为单一频率组成波时,模型则简化为规则波的联合折射绕射方程.实际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随机波浪联合折射绕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在浅水区应该考虑底摩擦作用.(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1995年04期)
波浪绕射折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岸带波浪运动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工程意义,近年来已获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发展了许多波浪模型,而基于不同理论的波浪模型往往具有特定的适用性.在海岸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波浪模型以波能(波作用量)守恒为基本依据,如SWAN模型.该类模型在实际工程中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但该类模型未计及波浪绕射效应,成为其突出的缺陷之一.如何对模型做适当的改进,使之适用于波浪绕射的模拟,从而在原有基础上拓广模型的应用范围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工作.该文采用波能(波作用量)守恒方程描述近岸带波浪运动,通过引入绕射因子,得到折射、绕射联合波浪模型,从而拓广了模型的应用范围.通过实际算例验证,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计及了波浪折射、绕射作用,对相平均波浪模型在波浪绕射效应模拟方面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浪绕射折射论文参考文献
[1].庞红犁,安哲,邵兰竹.复合折射-绕射模型在深水航道对波浪传播影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C].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2008
[2].张景新,刘桦.基于相平均方法的折射绕射联合波浪模型[J].力学学报.2007
[3].陈鸿鹰,余建星,张世英.港池中波浪折射、绕射的数值模拟方法[J].海洋技术.2004
[4].汪艳.波浪联合折射、绕射与反射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4
[5].黄虎,丁平兴,吕秀红.叁维缓变流场上波浪折射-绕射的缓坡方程[J].力学学报.2001
[6].冯卫兵,洪广文.水流中波浪绕射折射数值计算与分析[J].海洋工程.2000
[7].喻天罡,管长龙.近岸波浪折射-绕射-破波耗散联合模式的有限元数值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8].林钢.长江口波浪折射绕射数值模拟[J].港工技术.1999
[9].徐世凯,王红川,洪广文.利用波能平衡方程研究波浪折射——绕射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J].海洋工程.1996
[10].李孟国.随机波浪联合折射绕射数学模型[J].水道港口.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