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各稻区均有发生,以滞育老熟幼虫在当地越冬。为掌握其幼虫越冬的抗寒机制,预测越冬幼虫的死亡率和种群变动规律,以及深入研究该虫的低温生态学,本文对其抗寒性及其机理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摘要如下。在虫龄结构上,二化螟越冬幼虫以6龄为主,占50%以上。不同地理种群幼虫死亡率随越冬情况而呈现不同的变化,福州种群越冬幼虫死亡率在整个越冬期一直下降,而北京种群越冬幼虫死亡率从越冬初期的18.4%上升到越冬中期的22.3%,进入早春出蛰期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死亡率下降到11%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低温与越冬幼虫阶段死亡率有密切关系。越冬期幼虫的致死因素也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发现有三种致死因素,第一种是病原真菌感染引起死亡。第二种是病原细菌感染引起死亡。第三种是由寄生蜂寄生引起的。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致死因素所占比例不同,北京地区越冬幼虫三种致死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32.2%、21.9%、45.9%,福州种群则分别为10.3%、7.5%、82.2%,不同地理种群致死因素不同的原因可能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关。在比较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幼虫抗逆性酶活性时发现,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滞育幼虫体内5种抗逆性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解除滞育幼虫体内的抗逆性酶活性随着纬度的降低而上升,长沙种群的酶活性明显高于哈尔滨种群的酶活性;滞育幼虫体内CAT、POD和SOD酶活性高于解除滞育幼虫体内的酶活性,而ATP和LDH的活性解除滞育幼虫高于滞育幼虫。二化螟滞育幼虫体内酶活性的增高和下降与抗寒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不同虫态体内的5种抗逆性酶的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老熟幼虫体内的CAT、POD和SOD酶活性低于蛹期,而ATP和LDH酶的活性老熟幼虫高于蛹期。通过测定比较二化螟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和冰点,发现北京水稻种群二化螟越冬幼虫从10月份到翌年2月份的过冷却点分别为8.01℃、-8.65℃、-10.59℃、-8.72℃、-6.13℃。冰点分别为-3.68℃、-4.27℃、-5.98℃、-4.69℃、-2.91℃。福州水稻种群二化螟越冬幼虫从10月份到翌年2月份的过冷却点分别为-7.12℃、-10.02℃、-11.794℃、-9.21℃、-6.98℃。冰点分别为-3.45℃、-4.31℃、-5.93℃、-3.66℃、-2.21℃。过冷却点和冰点的变化与环境温度的变化一致,过冷却点比冰点的变化幅度更大。越冬幼虫的过冷却能力与体内含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从10月份到翌年2月份,北京水稻种群二化螟幼虫含水率分别为:68.73%、62.62%、61.53%、63.01%、65.68%。福州水稻种群二化螟幼虫含水率分别为:63.91%、62.98%、61.13%、62.76%、65.19%。表明在越冬期间,虫体大量排出水分。从越冬初期到越冬中期虫体内小分子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含量均有所上升,在这些增加的小分子碳水化合物中,糖原是幼虫越冬期间的能源物质,含量变化和其他小分子碳水化合物不同,从10月份到11月份随着温度的降低,糖原与脂肪含量上升,进入12月份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含量反而转向减少,说明其中有一个积累到消耗的过程。从越冬初期到越冬中期,血淋巴内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均有明显升高,如海藻糖、甘油等。室内低温驯化对越冬幼虫虫体水分含量、抗寒物质含量、过冷却点和冰点均有显著影响,其作用效果与田间自然越冬幼虫相符,表现为虫体水分含量降低,甘油、海藻糖、糖原脂肪含量升高,过冷却点与冰点降低。综合上述结果,不同二化螟越冬幼虫种群过冷却点与冰点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不同二化螟越冬幼虫种群体内水分含量、小分子化合物与脂肪含量的差异密切相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察右中旗落叶松毛虫越冬幼虫上树阻隔法防治的几点经验[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5(05)
- [2].油松毛虫越冬幼虫种群资料代换方法的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 2013(02)
- [3].大螟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型调查[J]. 生态科学 2015(04)
- [4].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型调查[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13)
- [5].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性物质的动态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3)
- [6].水分对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化蛹的影响研究[J]. 玉米科学 2011(01)
- [7].松褐天牛越冬幼虫发育至初迁期所需积温及初迁期预报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12(01)
- [8].3地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化性与复苏后发育历期的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 2009(02)
- [9].不同寄主上桃蛀螟越冬幼虫体内生化物质变化与抗寒性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 2012(01)
- [10].小麦吸浆虫发生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J]. 西北农业学报 2011(07)
- [11].小麦吸浆虫回升原因及防控对策[J]. 河南农业 2015(23)
- [12].玉米综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 2014(04)
- [13].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J]. 种业导刊 2014(01)
- [14].桃小食心虫在鲁南地区枣树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河北果树 2012(01)
- [15].苹果树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技术[J]. 农业知识 2017(32)
- [16].黔中稻区二化螟的越冬幼虫虫口密度及其自然寄生率[J]. 贵州农业科学 2016(01)
- [17].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复苏后的发育历期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08(05)
- [18].二化螟越冬生物学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 2008(03)
- [19].松阿扁叶蜂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 2017(03)
- [20].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耐寒性物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5)
- [21].桑天牛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02)
- [22].茴香薄翅野螟越冬幼虫过冷却点与相关生化指标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 2014(02)
- [23].赤松毛虫越冬幼虫出蛰时间及发生量的预测[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9)
- [24].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耐寒性测定[J]. 应用昆虫学报 2012(06)
- [25].桃蛀螟越冬老熟幼虫过冷却点测定[J]. 植物保护 2009(02)
- [26].杨树虫害防治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2(06)
- [27].北方稻田和茭白田二化螟越冬幼虫生物学特性的比较[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03)
- [28].拉萨市杨雪毒蛾发生初报[J]. 西藏农业科技 2019(04)
- [29].红缘天牛越冬幼虫耐寒性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015(12)
- [30].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过冷却能力及体内生化物质动态[J]. 生态学报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