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应用三维结构核磁共振(3D)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联合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等相关神经心理测验,探讨中青年重性抑郁症(MDD)患者脑微细结构改变及认知损伤,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70例中青年重性抑郁症患者(同时符合CCMD-3单相抑郁症及DSM-IV重性抑郁症诊断标准),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均匹配的46例健康对照者,患者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35分,正常组<8分。受试者在入组后均经1.5T GE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依次经常规MRI、3D及DTI扫描,同时进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WCST)、语言流畅性(Fluency Test)、色泽干扰(Stroop Test)及数字符号(Digital Symbol)等神经认知测评。扫描后的患者经常规抗抑郁治疗(不干扰抗抑郁药物种类)并进行810周的随访研究,部分患者(HAMD24减分率≥75%)再次进行上述影像学检查(3D检查除外)及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共70例患者和35例正常人完成了MRI扫描及认知心理测验,29例患者完成随访及复查。排除各种因素导致的图像质量问题、不合作及部分年龄、教育年限有统计性差异等因素,最终进入统计分析的患者受试数据如下:3D可用数据62例[首发28例(男14例,女14例),复发34例(男18例,16例)];DTI治疗前52例[首发25例(男14例,女11例),复发27例(男15例,女12例)],治疗后共20例;健康对照者3D数据28例(男12例,女16例),DTI数据24例(男12例,女12例)。对可用于统计的数据主要进行了白质密度(WMC)、灰质密度(GMC)及各向异性值(FA)的组间比较,同时亦对认知改变进行了简要探讨,部分影像学数据与认知做相关分析。结果如下:1三维核磁共振结果1.1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比较:首复发(包括男性组与女性组)均未发现较正常对照降低的白质或灰质区域,男性复发组较男性首发组在左颞中回的灰质密度降低,女性复发组较女性首发组在左舌回及左额叶下回的灰质密度降低;1.2性别差异:首发组及复发组均未发现灰质或白质密度的性别差异,正常对照组男性较女性在左颞中回的灰质密度降低(所有P<0.005,像素阈值>10)。2.磁共振弥散张量结果2.1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的比较:患者组较健康对照组主要在额叶、颞叶及扣带回区域的白质FA值降低,具体表现在首发组(包括男性组与女性组)主要在左额中回、左颞上回、左颞叶下回及边缘叶扣带回的FA值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复发组则主要表现在右额中回、右额下回、双侧额叶下回的FA值较健康对照组降低;进一步组间分析发现,男性患者中,复发较首发组在左额上回、右额中回、左颞中回及右边缘叶扣带回的FA值进一步降低,女性患者中,复发较首发组在左额中回及右颞上回的FA值进一步降低(所有P<0.001,像素阈值>10);2.2性别DTI差异研究:女性首发组在左额叶中央前回及左额中回区域的FA值较男性首发组降低,女性复发组在右额下回区域的FA值较男性复发组降低,而女性健康组较男性健康组在右额上回、额中回、右额叶下回及左颞叶下回的FA值本身存在性别差异(所有P<0.001,像素阈值>20)。2.3患者治疗前后DTI比较:患者治疗后较疗前在右额下回,左边缘叶扣带回及右枕叶下回的白质纤维完整性升高,但疗后组较健康对照组在双侧边缘叶扣带回及额叶下回的白质完整性仍降低(P<0.001,像素阈值>20),抑郁组治疗后的WCST(Cc, Re, Rpe)成绩、数字符号及数字广度(正向)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与健康对照组各方面差异均未发现显著性(P>0.05)。结论:1.抑郁症边缘环路部分区域尚未涉及白质量的改变;病程较长的复发患者在反复发作的过程中额叶灰质密度进一步降低;脑组织密度的性别差异可能并不是抑郁症脑病理环路的其中因素。2.中青年重性抑郁患者较正常对照存在边缘-皮层神经环路的神经损害,主要涉及额叶、颞叶及扣带回等区域的神经纤维改变,其中病程较长、发病次数较多的复发患者,较首发抑郁症患者部分区域白质纤维损害进一步加重;有效的抗抑郁治疗改善认知功能的同时,脑白质纤维亦有一定的恢复,但同正常人相比,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组间白质纤维结构完整性存在性别差异,且女性患者组(包括首发与复发)较男性患者组的神经纤维受损状况更严重,但限于小样本量的研究,与流行病学上发病率的性别差异有何种程度的联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经额中回皮质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前部肿瘤[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0(01)
- [2].经额中回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 智慧健康 2020(24)
- [3].经额中回入路联合脑室灌洗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2(22)
- [4].微骨瓣额中回入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J]. 天津医药 2014(02)
- [5].经额中回入路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32例[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10)
- [6].经额中回入路透明套管下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10)
- [7].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轻度认知障碍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3(12)
- [8].耳鸣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1(04)
- [9].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皮层厚度分析[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3(12)
- [10].功能磁共振观察反应抑制功能老化[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4(02)
- [11].高、低频rTMS治疗卒中后偏瘫的疗效及机制差异研究[J]. 重庆医学 2020(15)
- [12].吸烟对反应抑制的影响:证据、原因和争论[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6)
- [13].血管性痴呆左侧额叶的磁共振波谱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8(09)
- [14].脑损伤静息态低频振幅预测数学认知能力受损情况[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06)
- [15].帕金森病伴发睡眠障碍的脑结构形态学分析[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0(05)
- [16].慢性吸烟者大脑灰质体积变化的Meta分析[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6(04)
- [17].脑肿瘤引起的运动性失语的功能磁共振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04)
- [18].创新思维中原型激活促发顿悟的认知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3)
- [19].电抽搐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低频振幅的影响以及相关脑网络的改变[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06)
- [20].针刺解溪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 中医药信息 2016(03)
- [21].fMRI观察静息态下健康人睡眠剥夺前后脑局部一致性差异[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02)
- [22].在记忆过程中额叶与信息粒度的交互作用[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23].针刺内庭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16(03)
- [24].静息态fMRI观察不同时长睡眠剥夺后成人脑局部一致性变化[J]. 磁共振成像 2017(02)
- [25].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伴感觉障碍患者脑网络的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0(05)
- [26].基于fNIRS的符号和非符号数量加工的脑机制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2)
- [27].数学超常人群的脑成像ALE元分析及教育启示[J]. 中国特殊教育 2020(06)
- [28].2型糖尿病患者与特定功能相关大脑皮层ADC值的MRI研究[J]. 磁共振成像 2017(02)
- [29].基于fMRI探讨电针对大脑运动区的效应[J]. 中医药导报 2017(18)
- [30].静息态fMRI观察终末期肾病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相关自发脑活动异常[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12)
标签:重性抑郁症论文; 三维结构核磁共振论文; 弥散张量成像论文; 各向异性值论文; 神经认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