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证券市场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历史很短,而作为国外成熟市场中小企业重要融资平台的创业板市场对我国而言尚属于新鲜事物,国内学者对创业板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同时,股利分配问题一直以来又是国内外学者们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创业板和股利分配问题中具有代表性的“高送转”问题结合起来,从传统金融学视角和行为金融学视角两个方面对主板和创业板市场在“高送转”信息披露前后股价的异常波动进行分析和对比,试图找出两者的异同,并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首先,本文回顾了传统金融学中的各种股利理论,其中包括了MM股利理论、税收差异理论、追随者效应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一鸟在手”理论等内容。其次,从行为金融学角度阐述了自我控制理论、心理账户理论、股利迎合理论、后悔厌恶理论、预期理论等相关概念。考虑到本文是研究创业板市场这一角度,还介绍了国外成熟创业板市场的情况和特点。再次,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选用的是事件研究法进行量化和检验。事件研究法是根据某一事件发生前后的历史数据资料,通过测量所选样本的非正常收益来分析这一事件对该样本资产价格的影响。本文选取2010年度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实施“高送转”的上市公司,在发布“高送转”公告前后几日的股票历史价格数据为样本,以“高送转”预案公告的公布和“高送转”实施公告的公布为两大事件,并且以“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和“高送转”实施公告日前后的时间区间为事件的时间窗口,形成如下四组数据:2010年度,深圳主板市场“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前后事件窗口内的股价反应;2010年度,深圳创业板市场“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前后事件窗口内的股价反应;2010年度,深圳主板市场“高送转”实施公告日前后事件窗口内的股价反应;2010年度,深圳创业板市场“高送转”实施公告日前后事件窗口内的股价反应。通过对这四组样本数据的累计超额平均收益率(CAR)进行假设检验并分析比较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无论是深圳主板市场还是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在公布“高送转”预案公告的当日以及前后3日中公司股票的价格都存在着因该事件所引起的超额收益,并且创业板公司的股价波动明显高于深圳主板市场。而在上市公司公布“高送转”实施公告的前3日,无论深圳主板市场还是创业板市场都不存在由该事件引起的超额收益,只有在“高送转”实施公告公布当日以及之后的两日中股价存在着由该事件引起的超额收益,并且创业板公司的股价波动同样明显高于深圳主板市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证券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在此背景下传统金融学理论在解释“高送转”异象时受到了很大束缚,本文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是引入了行为金融学理论,并假设了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是理性的而市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前提来解释实证结论所表现出来的“高送转”异象。为更加贴近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从认知偏差与非理性心理、心理账户理论和财富幻觉假说、过度自信及乐观主义、羊群效应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相比传统金融学中股利公告的信息传递假说和最优交易价格区间假说等,这些行为金融学中的偏差可能对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异象更具有解释力和说服性。最后,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市场监管者和中小投资者分别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希望本文对于创业板“高送转”问题的浅显研究能够为以后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