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醴陵4122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通过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6年8月,结束时间为2017年8月。研究对象则是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将全部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n=24例)以及阿托伐他汀组(n24例)。前者接受临床常规用药治疗,后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配合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心脏功能指标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很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用药治疗方式。
【关键词】无症状心力衰竭;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属于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常见的慢性心力衰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左室心功能不全的因素所造成的,但是患者的身体却没有及时的表现出相应的症状。而针对出现这种类型心力衰竭的心肌梗死患者,就要更早的发现从而更快的治疗就是十分重要的[1]。所以,本次临床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通过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现详情如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6年8月,结束时间为2017年8月。研究对象则是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将全部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n=24例)以及阿托伐他汀组(n=24例)。常规治疗组患者中的男性为14例,女性为10例,年龄区间为42岁到79岁,平均年龄为58.7(s=4.8)岁;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中的男性为13例,女性为11例,年龄区间为43岁到83岁,平均年龄为60.5(s=5.5)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做对比实验。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接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常规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则是在这个基础上,配合每天睡前口服40毫克阿托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每天服药一次,两组患者都接受为期一年的治疗[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和心脏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定期测量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计算平均值并开展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心脏功能指标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等各种资料经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资料比通过t检验开展分析,描述用百分比(%)表示,如果检验的结果显示P<0.05,那么就说明本次研究中数据资料的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
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经过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为每毫升(412.65±161.54)皮克,常规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为每毫升(555.54±162.12)皮克。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情况
常规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0.7±2.9)毫米、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0.8±4.1)毫米、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7.3±12.1)分;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5.9±3.9)毫米、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7.2±3.8)毫米、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1.3±12.6)分。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2.3对比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6分钟步行距离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如表1所示。
3讨论
由于心力衰竭有着很多种类型,而每种类型的心力衰竭所引发的症状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患者在出现心力衰竭后,就会出现多种十分明显的症状,从而促使患者及时就医。然而,也有些患者在出现心力衰竭后,却没有十分明显的症状,无法使患者认识到自身的危急情况,不能及时的就医。而一旦严重的症状出现,往往在相对患者救治就已经“无力回天”。由于一旦患者发病,心力衰竭就会进入不断发展的阶段,患者会经过无症状阶段、出血性阶段以及难治性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只有能够在无症状阶段就发现患者的疾病情况,更早的对患者进行治疗,才可以切实的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3]。
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开展治疗,需要在常规的治疗方法上,配合降脂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最为常用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药物就是阿托伐他汀,这种药物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清中的胆固醇,还能够对患者肝细胞内甲戊二酰基辅酶A还原酶进行有效的抑制,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甲戊二酰基辅酶A转化为甲基二氢戊酸,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体内总胆固醇的合成,减少患者外周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交感神经张力进行调整,促进患者心肌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患者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4]。而本次的临床研究结果也充分的佐证了这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很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用药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郑箫玉.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7):55-55.
[2]伍光晗.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效果分析[J].淮海医药,2017,35(3):346-347.
[3]李允均.观察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v.18(33):88-89.
[4]蔡德强.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