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效益林业理论及其在吉林省的应用研究

生态·效益林业理论及其在吉林省的应用研究

论文题目: 生态·效益林业理论及其在吉林省的应用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林业经济管理

作者: 刘延春

导师: 蒋敏元

关键词: 林业发展战略,生态效益林业,区域生态经济体系

文献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指导,在全面分析国内、外林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理论与实践脱节状况,结合现实林业发展的需要,系统分析和总结了我国林业及吉林省林业生产实践的经验,通过总结、升华,进而提出了生态·效益林业理论。 林业发展必须运用生态思维,以经济利益为动力,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在保持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动态平衡中,实现林业综合效益最大化。经济利益是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林业建设活动必须坚持在政府宏观调控和投入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以最小的资源与环境代价,生产更多、更新、更好的产品和提供完善的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 按照生态·效益林业理论的指导,吉林省林业的发展应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立足于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产业优化、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发展大林业、推行大开放、依靠大科技、实现大跨越,建立以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带动的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为此,其战略布局划为东部长白山天然林区、中部农田防护林区和西部荒漠化治理区三大区。东部长白山天然林区建立高功能的森林生态体系和中国特种木材生产基地;中部农田防护林区建立防护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最佳结合的生态·效益型防护林体系;西部荒漠化治理区建立以产业发展为带动的森林、草地、湿地有机结合的生态经济体系。在东部长白山天然林区,通过高度集约经营来培育特种材速生丰产林,在建设森林生态体系的同时,突出林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拓展以森林经营为基础的第一产业,优化提升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积极开展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各类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实行产业集群化发展,逐步改变传统林业产业规模小、分散化、水平低的局面,实现林业综合效益最大化。同时,加快后备森林资源培育,优化林分结构,不断增强森林生态屏障功能。在中部农田防护林区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对缺条断带、老龄过熟的农田防护林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使其由生态功能单一型变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生态经济兼用型,既起到保护农田的作用,又是速生丰产林基地的生态·效益型复合林业生态体系。在西部荒漠化治理过程中,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原则,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走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良性发展之路。 按照吉林省生态·效益林业总体布局,对生态·效益林业发展战略目标进行动态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到2030年有林地面积及森林覆盖率将略有增加,潜力在西部;有林地森林总蓄积及单位面积蓄积提高幅度在30%以上;到2010年林业总产值、利润及上缴税金将比现行方案提高19.48%、82.14%、111.80%,到2030年将提高74.92%、258.20%、317.90%。利润由现有的9.35亿元,提高到72.5亿元。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生态·效益林业理论产生的背景

1.1.1 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1.1.2 经济全球化与迅速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压力

1.1.3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1.1.4 市场对林业的需求拉动

1.2 国内外林业建设与发展理论研究进展

1.2.1 国外林业建设与发展理论的沿革

1.2.2 我国林业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1.3 研究意义、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2 生态·效益林业理论研究

2.1 生态·效益林业理论的提出

2.1.1 针对忽视林业产业建设的倾向提出

2.1.2 针对现有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提出

2.1.3 针对林业建设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提出

2.2 生态·效益林业的理论基础

2.2.1 生态学基础

2.2.2 经济学基础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

2.3 生态·效益林业理论的实践基础

2.3.1 东部汪清采育林经营模式分析

2.3.2 中部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分析

2.3.3 西部生态草建设分析

2.4 生态·效益林业的理论升华

2.4.1 生态·效益林业的内涵

2.4.2 生态·效益林业的外延

2.4.3 生态·效益林业与其他林业理论的区别

2.5 本章小结

3 生态·效益林业理论在吉林省的应用

3.1 吉林发展生态·效益林业战略构想

3.1.1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3.1.2 总体目标与发展阶段

3.1.3 指标体系

3.2 生态·效益林业的四大战略

3.2.1 发展大林业

3.2.2 推行大开放

3.2.3 依靠大科技

3.2.4 实现大跨越

3.3 生态·效益林业的战略布局

3.3.1 东部长白山天然林区

3.3.2 中部农田防护林区

3.3.3 西部荒漠化治理区

3.4 各区域林业发展模式

3.4.1 东部国有林区速生丰产林建设模式

3.4.2 中部粮食主产区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模式

3.4.3 西部生态草建设产业化模式

3.5 本章小结

4 生态·效益林业动态仿真研究

4.1 森林资源动态仿真

4.1.1 模型与方法

4.1.2 仿真变量

4.1.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2 林业生态效益评价

4.2.1 生态效益计量评价方法

4.2.2 吉林省森林生态效益现状评估

4.2.3 吉林省森林生态效益动态评价

4.3 林业经济效益分析

4.3.1 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4.3.2 模型与文件

4.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林业社会效益预测

4.4.1 林业社会效益的体现形式

4.4.2 影响林业社会效益的主要因素

4.4.3 林业社会效益动态仿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21

相关论文

  • [1].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的软系统方法论及其应用[D]. 彭培好.成都理工大学2003
  • [2].林业产值的计量、分析和应用研究[D]. 刘俊昌.北京林业大学2002
  • [3].山西林业发展战略研究[D]. 陈建成.北京林业大学2002
  • [4].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制度创新研究[D]. 姚顺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研究[D]. 马明.东北林业大学2006
  • [6].中国林业产业政策研究[D]. 刘家顺.东北林业大学2006
  • [7].中国西部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 石广义.北京林业大学2005

标签:;  ;  ;  

生态·效益林业理论及其在吉林省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