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戏曲理论丰富电视剧理论民族特色之探索

用戏曲理论丰富电视剧理论民族特色之探索

论文摘要

我国古代戏曲和电视剧是不同历史时期拥有观众数量最多的大众艺术。在古代,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都不开戏曲,戏曲成为了他们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古代戏曲自宋元形成以来,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其流传到现代被称作传统戏曲,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仍然是中国大众文化生活的主流品种。而今,我国每年生产数万集的电视剧,每天数十亿的电视观众收看电视剧,使得电视剧成为了现代大众休闲生活的首选方式。从城市到农村遍及、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吸引人们的电视剧播映时甚至造成街巷一空的景象,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观赏电视剧成为我国文化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传统戏曲作为我国最普及的综合艺术之一,在古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最终趋于成熟,为我们在戏曲理论、戏曲剧本、戏曲表演、戏曲音乐等各个方面留下了丰富的理论精华和实践经验。古代戏曲理论,特别是古代戏曲编剧理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戏曲编剧理论精华的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电视剧在我国走过了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和电视剧的高产量相比较,电视剧理论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电视剧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电视剧编剧理论,电视剧理论的发展滞后很大程度是由于电视剧编剧理论的发展滞后。尽管,这五十年来,电视剧编剧理论也伴随着电视剧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时至今日,具有民族特色的电视剧编剧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电视剧编剧理论缺乏民族特色成为了电视剧编剧理论发展现存的关键问题之一。开展丰富我国电视剧编剧理论民族特色的工作迫在眉睫。我国古代戏曲理论作为我国古代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财富,富含民族特色,集民族性、历史性、社会性于一身,是我国古代大众艺术的杰出代表。丰富电视剧编剧理论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我们传承古代戏曲编剧理论精华,有利于构建富含民族特色的电视剧理论体系,有利于戏曲和电视剧实践的发展。如今观众对电视剧的要求日渐提高,要想更好的满足广大电视剧观众的需求,就需要我们不仅仅在数量上追求高产量,电视剧的质量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电视剧质量的提高,一方面依赖于电视技术的进步,电视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使得电视的表现手段更加丰富,电视艺术表现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则依赖于电视剧理论的成熟,成熟的电视剧理论,有助于为电视剧实践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促进电视剧的良性发展。本文的目的就是从研究古代戏曲编剧理论出发,重点关注我国古代戏曲编剧理论中富含民族特色的理论成果,并加以吸收,吸取古代戏曲编剧理论的研究成果。针对电视剧编剧理论现状,提出借鉴古代编剧理论,丰富具有民族特色的电视剧编剧理论的思路和理论思考,为推动我国电视剧理论发展做出微薄的工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丰富电视剧编剧理论民族特色的理论原因
  • 1、首要原因:电视剧编剧理论发展现状
  • 2、现实原因:电视剧编剧理论现存问题
  • 2.1 尚未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编剧理论体系
  • 2.2 电视剧编剧理论研究深度不足
  • 3、必要原因: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富含民族特色
  • 3.1 民族特色在元代及明初戏曲理论中的体现
  • 3.2 民族特色在传奇繁盛时期戏曲理论中的体现
  • 3.3 民族特色在地方戏曲兴盛时期戏曲理论中的体现
  • 二、戏曲与电视剧的编剧理论异同初探
  • 1、戏曲与电视剧编剧理论的共同点
  • 1.1 典型人物的塑造
  • 1.2 注重情节
  • 1.3 集中精力“讲故事”
  • 2、戏曲与电视剧编剧理论的不同之处
  • 2.1 叙事方式不同
  • 2.2 冲突的设置不同
  • 2.3 对“虚”“实”的要求不同
  • 三、丰富电视剧编剧理论民族特色的探索
  • 1、已有电视剧编剧理论成果特点之探索
  • 1.1 建立在横向借鉴基础上的理论构建
  • 1.2 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理论构建
  • 1.3 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构建
  • 2、古代戏曲编剧理论中的民族特色精华
  • 2.1 戏曲中的“本色”
  • 2.2 戏曲中的“虚实”
  • 2.3 戏曲中的“情”
  • 3、丰富电视剧编剧理论民族特色的双重意义
  • 3.1 有利于戏曲与电视剧的形式融合
  • 3.2 有利于电视剧理论体系的构建
  • 3.3 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 四、丰富电视剧编剧理论民族特色的一些建议
  • 1、重视本色
  • 2、丰富形式
  • 3、把握情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时代担当与民族审美——论郭汉城戏曲理论[J]. 艺术学研究 2020(03)
    • [2].论民国时期中国戏曲理论的转型特质[J]. 河北学刊 2015(04)
    • [3].戏曲理论建构的新语境[J]. 戏友 2015(03)
    • [4].2019年王国维戏曲论文奖颁奖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中国戏曲理论的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 戏曲研究 2019(04)
    • [5].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戏曲理论教学的分析[J]. 文教资料 2017(02)
    • [6].浅析李渔戏曲理论——以《闲情偶寄》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7(12)
    • [7].考据学语境下的清中期戏曲理论[J]. 曲学 2016(00)
    • [8].戏无蓝黄,曲无中西——基于中国戏曲理论中西之争的一个考察[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 [9].浅析李渔的戏曲理论——以《闲情偶寄》为例[J]. 名作欣赏 2016(06)
    • [10].余治戏曲理论与批评中的“今乐”观[J]. 戏曲艺术 2011(02)
    • [11].努力建设民族特色戏曲理论体系——中国戏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戏曲研究 2010(01)
    • [12].中国戏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J]. 中国戏剧 2009(12)
    • [13].中国戏曲理论的本体回归——中国戏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戏剧文学 2009(12)
    • [14].凌濛初及其戏曲理论批评初探[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08(02)
    • [15].试论明中期戏曲理论中的"本色论"和"骈绮派"[J]. 中国京剧 2017(09)
    • [16].转换话语 兼容中外 构建中国式戏曲理论 读安葵先生《戏曲理论建设论集》[J]. 当代戏剧 2014(04)
    • [17].注重戏曲理论的有效积累[J]. 中国戏剧 2010(04)
    • [18].郭老的戏曲理论与时俱进[J]. 中国戏剧 2010(04)
    • [19].李渔以叙事为中心的戏曲理论成因探讨[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
    • [20].海洪宁静,专心为学,重拾中华戏曲的金叶——在2019年王国维戏曲论文奖颁奖典礼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中国戏曲理论的发展”论坛上的致辞[J]. 戏曲研究 2019(04)
    • [21].时尚、民俗、教化——胡祗遹戏曲理论成因探析[J]. 戏曲研究 2015(03)
    • [22].中国戏曲理论建设的守正与创新[J]. 人民论坛 2019(33)
    • [23].安葵《戏曲理论建设论集》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J]. 四川戏剧 2014(08)
    • [24].论谢肇淛戏曲理论[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8)
    • [25].浅论焦循的戏曲理论[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5)
    • [26].戏曲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访戏曲理论评论家郭汉城[J]. 中国文艺评论 2020(09)
    • [27].戏曲发展与建设的理论总结和现实突破——安葵先生《戏曲理论建设论集》读后[J]. 戏曲研究 2014(02)
    • [28].中国戏曲理论建设的创新[J]. 中国文艺家 2020(07)
    • [29].对影视作品中的戏曲理论思考[J]. 人生十六七 2018(03)
    • [30].郭汉城戏曲理论的深刻性[J]. 中国戏剧 2010(04)

    标签:;  ;  ;  ;  

    用戏曲理论丰富电视剧理论民族特色之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