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附加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料库,中国英语学习者,非限定-ing小句,附加语使用特征
附加语论文文献综述
张希希[1](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非限定小句的附加语使用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限定小句在国内外一般分为现在分词小句、过去分词小句、不定式小句,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法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然而,很多语法书在提到非限定小句作附加语时,对小句以及其附加语属性未进一步阐述或描述不够全面。而且调查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书面写作中使用非限定小句,特别是-ing小句作附加语的使用频率远低于母语者。因此揭示我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存在的差异,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特征,设计符合中国英语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及编纂基于母语者标准写作示例的语法词典,对非限定小句作附加语的使用频率进行量化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取基于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以非限定小句(-ing小句)的附加语用法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万篇英语作文语料库(TECCL)和英美大学生作文语料库(LOCNESS)为数据来源,其中TECCL中学生库抽取的文本数以及字符数分别为2761和389634,TECCL大学生库抽取的则为1800和354663,LOCNESS抽取全部14个文本文件,字符数为326838。再以AntConc3.5.0,Tree Tagger以及Chi-square test为研究工具,并结合二语习得因素,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非限定小句(-ing小句)的附加语用法使用特征。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叁个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以及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之间在“非限定-ing小句”的附加语使用上有无差异?如果有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2)中国英语学习者“非限定小句(-ing小句)”的附加语使用特征背后的原因有哪些?(3)研究“非限定小句(-ing小句)”作附加语有什么教学指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子库中的非限定小句(-ing小句)标准频数依次为108.6、132.0、160.4,其中高频动词的附加语用法使用频数依次为28、69、32,因此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中国中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在条件语义维度上“偏少使用”(卡方值为4.6,显着差异性为“-*”)、在原因语义维度上“过少使用”(12.5,“-***”),中国大学生相对于母语者在原因和伴随语义上“偏多使用”(4.1/3.9,“+*”),且根据数据,中学生比大学生少犯错误,而中国大学生比英美国家大学生过多犯错误(12.9,“+***”),但是在时间语义上,差异不显着。(2)中国英语学习者“非限定小句(-ing小句)”的附加语使用特征受多重因素影响,如L1迁移、L2输入、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石化。因英汉差异,所以母语迁移导致了使用频数差异。此外,中学生使用taking表原因的非限定小句频数说明其L2输入不够。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越高,在“非限定小句(-ing小句)”的附加语用法上越接近母语者。但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水平增高并未使得语误频数有明显的降低,体现了学习者学习非限定小句过程中的石化现象。(3)教师应指导学生多应用现在分词的附加语语义用法,该用法是笔语写作中十分正式的书面语用法,且应基于真实的语料分析结果来指导教学。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非限定小句作附加语的认识,为学习者在写作中提供多样的句式示例,而且也对英语教学设计和语法词典编纂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健[2](2018)在《《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政治新闻中评论附加语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对自建语料库进行检索与分析,对比了评论附加语在《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政治新闻中的表现特征。研究发现:评论附加语,作为报道者表达对命题态度的一种手段,在《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政治新闻中皆有出现,并且其在使用方式上有相同之处。但是,两家报刊政治新闻中所出现的评论附加语在总体使用数量、在句中出现的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S1期)
杨芳梅[3](2018)在《评论附加语在《阿诗玛》英译中的翻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既要对事物进行客观描述,也要表达自己对事物的主观评价。能够体现评价意义的语言资源非常丰富。Martin&White等学者提出的评价理论进一步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框架,对词汇层的评价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化分类。~([1])Thompson认为,英语中一些句型常被用来表(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8年23期)
张晓玲[4](2018)在《英汉中动构式中动词和附加语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Samuel Jay Keyser和Thomas Roeper首次对中动构式进行探讨以来,中动构式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不少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对英语和汉语中动构式进行过比较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定性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定量研究较为缺乏。为此,本文针对英汉中动构式比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借助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英国国家语料库、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真实语料,以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英汉中动构式的动词和附加语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和比较研究。对英汉中动构式的动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英汉中动构式对动词的限制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典型英汉中动构式的动词在进入中动构式之前,一般都具有[+自主]、[+及物]的语义特征;英语中动构式的动词允许各种时态,而汉语中动构式的动词不允许带任何体标记。(2)英汉中动构式在动词的类型上部分地不同。英语中动构式中活动词项、目标词项、成就词项和状态词项的使用频率分别为81.32%、6.71%、4.31%、7.66%,而汉语中动构式中上述四类动词的使用频率分别为85.54%、10.16%、3.04%、1.26%。对英汉中动构式的附加语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英汉中动构式对附加语的限制是相似的。附加语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语用要求;在句法位置上,附加语只能位于句尾;在语义上,附加语必须是非自主的。(2)英汉中动构式附加语的类型有所差异。在句法类型上,英语中动构式的附加语多为介词短语,而汉语中动构式的附加语多为形容词;在语义类型上,英语中动构式倾向于选择“性质附加语”,而汉语中动构式更青睐“难易附加语”。本研究可望具有实践和学术双重价值。在实践上,本研究可望通过提供英汉中动构式在动词和附加语方面的异同知识来加深对英汉中动构式的认识。在学术上,本研究可望有助于解决英汉中动构式比较研究中量化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8-06-01)
陈健[5](2018)在《《纽约时报》政治新闻中评论附加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言交际中,我们不仅要理解说话人(本文中"说话人"为广义概念,既指口语交际的说话人,也指书面交际的作者)所表达的命题的内容,还要明白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或对言语功能的态度,因为语言不仅具有描述事物的功能,同样具有表达说话人情感、态度和观点的功能。~(1)交际中,说话人可用显性的表达方式,直接说出其态度,如:I tell you frankly that I don’t like it。但是,为了避免过于直接,说(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8年15期)
贾玉嘉[6](2018)在《英语学术语篇中评论附加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评论附加语(Comment Adjunct)是学术语篇作者用来评论整个或部分命题的重要词汇语法手段之一。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论附加语理论,本文通过对自建语料库中书评、述评论文和研究论文这叁类学术语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这叁类学术语篇都使用了大量的评论附加语,但在评论附加语使用的数量和类型上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黎清亚[7](2017)在《中英政治新闻报道中情态附加语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态附加语是体现语言人际功能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该研究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对情态附加语的分类和用法,主要分析情态附加语在中英政治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探索中英政治新闻报道中评论附加语和语气附加语的使用情况和规律,从而探讨中英新闻的情态区别和特点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7年23期)
周紫薇[8](2017)在《情态附加语在多模态语篇中的互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态附加语属于小句中的状语,虽然不具有成为主语的作用,但却是语气系统中表达人际功能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语篇意义的构建不仅仅通过话语模态呈现,还通过听觉、视觉等其他模态呈现。因此情态附加语作为一种话语模态也会和其他模态一起构建多模态意义。本研究采用系统功能语法和视觉语法作为理论基础来分析首次公开路演视频中情态附加语在不同模态中的互动意义。之所以选择首次公开募股路演视频是因为学者较少关注商业演讲,而更多地关注政治演讲。其实,首次公开募股路演视频是一种商业演讲,是集图像、演讲者演讲词、背景音乐、符号插图于一身的多模态语篇,非常适于探索情态附加语在不同模态中的互动意义。CBPDRV(路演视频商业宣传话语语料库)是一个自建的多模态语料库,由脸谱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路演视频和阿里巴巴首次公开募股路演视频组成。这两个公司都是国际极具影响力的大公司,都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所以两家公司的首次公开路演视频都有相同的受众和目的。两个视频总计65分钟,为了方便研究,通过转写建立了一个文字语料库。而且运用多层标注软件ELAN来分析情态附加语的互动意义。根据统计数据发现演讲者在话语层面多使用高程度的强度附加语、表示非将来的时间附加语、非限制型的言语功能性评论附加语和频率情态附加语来表达人际意义。在图像和手势上,再现参与者(演讲者)多使用提供类接触、社会距离、正面视角和零手势来构建与观众的互动意义。情态附加语通过在不同模态中的互补互动关系构建了多模态语篇意义。对于情态附加语文字模态和其相应模态的研究希望不仅有利于丰富前人的研究,而且也有利于证明用多模态互动的方法研究情态附加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7-12-01)
王存[9](2017)在《从转换生成语法角度区分补足语、附加语与指示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从转换生成语法角度区别补足语、附加语和指示语,并提到了名词后附加语和补足语的四种方法,并结合X杠结构,将叁者的区别细致地加以说明,希望中学生能在学习英语时对叁者有一个更好的区分,并对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30期)
赵颖,周紫薇,郑启坤[10](2017)在《美国脸谱公司路演视频中情态附加语的互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态附加语属于小句中的副词,虽然不具有成为主语的作用,但却是语气系统中表达人际功能的一部分。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视觉语法和美国脸谱公司路演视频相结合,运用ELAN(1)多层标注软件分析情态附加语在不同模态中是如何构建语篇人际意义的,从理论和理据层面上分析了情态附加语的人际意义。运用多模态互动的方法研究情态附加语有利于拓宽语篇分析的研究范畴,完善对语篇的全面理解。(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附加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对自建语料库进行检索与分析,对比了评论附加语在《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政治新闻中的表现特征。研究发现:评论附加语,作为报道者表达对命题态度的一种手段,在《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政治新闻中皆有出现,并且其在使用方式上有相同之处。但是,两家报刊政治新闻中所出现的评论附加语在总体使用数量、在句中出现的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附加语论文参考文献
[1].张希希.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非限定小句的附加语使用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19
[2].陈健.《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政治新闻中评论附加语对比分析[J].汉字文化.2018
[3].杨芳梅.评论附加语在《阿诗玛》英译中的翻译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
[4].张晓玲.英汉中动构式中动词和附加语的比较研究[D].鲁东大学.2018
[5].陈健.《纽约时报》政治新闻中评论附加语研究[J].青年.2018
[6].贾玉嘉.英语学术语篇中评论附加语的对比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7].黎清亚.中英政治新闻报道中情态附加语的对比[J].海外英语.2017
[8].周紫薇.情态附加语在多模态语篇中的互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7
[9].王存.从转换生成语法角度区分补足语、附加语与指示语[J].青年文学家.2017
[10].赵颖,周紫薇,郑启坤.美国脸谱公司路演视频中情态附加语的互动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