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冰心是20世纪中国当之无愧的“爱的作家”。其“爱的哲学”,主要由母爱、儿童之爱和自然之爱所构成。长期以来,研究者大多认为,信奉基督教是其形成的主因,基督之爱因此也就理所当然地被视为冰心“爱的哲学”的底色。本文通过考察冰心家庭结构的各个层面、她随父亲在烟台海边的七八年生活以及她的教育背景,发现冰心之爱是由多重因素综合决定的,是中外文化在她“这个人”身上发生交融之后的一种独特呈现。接下来,本文依次论述了冰心“爱的哲学”在母亲、儿童和自然三个层面的具体表现,对上述考察做出了具体的呼应。最后,本文以《圣经》文本关于爱、母亲、婴儿和自然的看法为参照,分别对冰心作品中三重爱的思想进行了比较性的解读,认为:尽管冰心作品中明显融会了基督教的因素,但是,交融之后所呈现出来的“爱”是冰心所独有的,它们处处包含了与基督教思想的差异。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这些差异,认为:第一,《圣经》之爱,尽管在内涵上发生了从《旧约》到《新约》的四重变化,但二者均以神爱为主导,“人爱”为辅助,一旦人爱(包括母爱、婴儿之爱)与神爱有冲突,则坚定地主张弃人爱而存神爱,而冰心的母爱始终是其全部“爱的哲学”的基调与底色,母爱甚至被置于与神爱同等的位置。第二,《圣经》(主要是《新约》)中的“婴儿”(儿童)作为柔弱谦卑的象征,体现了耶稣心目中新伦理秩序的最高境界,所以耶稣呼唤要往“回转”,变成“婴儿”,如此方能进天国,很显然,这是在信仰的层面来赞美“婴儿”的;而冰心笔下的“儿童”(婴儿)所体现者,乃一种温婉的人性赞歌,不是落脚在天国之上。第三,《圣经》中的“自然”,不管是作为赞美的对象,还是作为文化象征,全部只有宗教信仰的意义,即:在自然那里只看到上帝,而没有看到自然本身;冰心笔下的自然则处处是作为自然自己而呈现的,自然之爱与母爱、儿童之爱相互融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杂糅之爱和杂糅之美。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冰心热心教育事迹简述[J]. 福建史志 2020(01)
- [2].冰心晚年阅读点滴[J]. 现代中文学刊 2020(03)
- [3].写在《冰心年谱长编》出版之际[J]. 现代中文学刊 2020(03)
- [4].名人日记与重庆时期的冰心一家[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5)
- [5].永远的冰心[J]. 走向世界 2017(46)
- [6].论冰心文学史形象的建构与嬗变[J].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3)
- [7].以善感化恶 以美感化丑——著名编审周明深情回忆冰心先生[J]. 文史春秋 2017(04)
- [8].母爱的博大与脆弱——我与冰心研究[J]. 民主 2017(08)
- [9].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J]. 民主 2017(06)
- [10].冰心文学第五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5)
- [11].冰心日记(1957年4月—5月)选注[J]. 现代中文学刊 2017(04)
- [12].冰心的家庭账本[J]. 新文学史料 2017(03)
- [13].冰心佚诗《我们是民族的歌手》考略[J]. 龙岩学院学报 2017(04)
- [14].冰心[J]. 美术观察 2017(09)
- [15].《冰心》[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4)
- [16].开拓冰心研究的新天地——评熊飞宇《重庆时期冰心的创作与活动研究》[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7)
- [17].冰心与故乡[J]. 赤子(上中旬) 2014(17)
- [18].冰心研究成果的重新审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冰心研究之研究述评[J]. 殷都学刊 2015(02)
- [19].女性与家庭——浅析冰心作品中的女性意识[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7)
- [20].冰心的“可惜”[J]. 山西老年 2020(01)
- [21].冰心散文中的温柔美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20(02)
- [22].雾里看冰心[J]. 慈善 2020(02)
- [23].冰心题词[J]. 作文 2020(05)
- [24].冰生玉水云如絮——冰心老人谦逊的童心[J]. 散文百家 2020(03)
- [25].写在《冰心年谱长编》出版之际[J]. 福建文学 2020(07)
- [26].冰心珍藏的一幅《朱竹图》[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20(06)
- [27].实践多层面爱心文化研究,提高学校特色文化内涵——基于实践的学校冰心爱心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J]. 新教育 2020(20)
- [28].从《小桔灯》开始[J]. 回族文学 2018(06)
- [29].冰心作品中的“母爱”思想品读[J]. 章回小说 2018(03)
- [30].论冰心作品中的童心意识[J]. 青年文学家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