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该准则的最大特点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虽然我国财政部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态度是谨慎的,但准则体系中的这一变化仍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造成了影响。其中债务重组中,对非现金资产抵债业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影响当期损益;企业合并中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利用购买法下商誉的处理可以被用来操纵盈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影响当期损益;投资性房地产中,在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处置时,处置收益用“其它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支出”核算,同样影响当期损益。这四个具体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应用都给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实务中也发现了上市公司运用这些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由于准则中对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利用上述四个具体准则进行盈余管理,最终都体现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大小上,故本文使用蒋义宏1998年提出的模型△NIt=γ0+γ1△St+γ2△EXTIt+ε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检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之差(△EXTIt)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及大小来衡量各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大小。通过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发现亏损上市公司有更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故实证分析选取的样本来自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以下的上市公司。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与2006年相比,2007年、2008年、2009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有所增强,本文认为这是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后,上市公司在政策的可选择上主观性增强的结果。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从改进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增强监管和外部审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管理层素质三个角度提出了防范上市公司应以管理行为的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 2.1.1 盈余管理定义
  • 2.1.2 盈余管理动机
  • 2.1.3 我国实证研究中常用的盈余管理模型
  • 2.2 公允价值相关理论
  • 2.2.1 公允价值定义
  • 2.2.2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 3. 公允价值在我国准则体系中的应用
  • 3.1 公允价值引入我国准则体系的历程
  • 3.1.1 启用公允价值阶段(1998—2000)
  • 3.1.2 回避公允价值阶段(2001—2005)
  • 3.1.3 重新引入公允价值阶段(2006至今)
  • 3.2 我国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态度
  • 3.3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 3.3.1 债务重组中引入公允价值
  • 3.3.2 非货币性交易中引入公允价值
  • 3.3.3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引入公允价值
  • 3.3.4 投资性房地产中引入公允价值
  • 3.3.5 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影响小结
  • 4. 实证研究
  •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1.1 样本选取
  • 4.1.2 数据来源
  • 4.2 模型选择
  • 4.2.1 被解释变量
  • 4.2.2 解释变量
  • 4.2.3 模型选择
  • 4.3 实证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回归分析
  • 5. 结论、建议和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基于研究结果的建议
  • 5.2.1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 5.2.2 增强监管力度
  • 5.2.3 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性
  • 5.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5.3.1 研究的局限性
  • 5.3.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管理者公平性感知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06)
    • [2].反倾销立案调查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J]. 财会通讯 2020(11)
    • [3].董秘审计背景会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 东南学术 2020(05)
    • [4].企业社会责任能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吗?——基于经济形势差异的研究[J].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8(06)
    • [5].企业战略视角下盈余管理行为选择[J]. 北方经贸 2017(01)
    • [6].浅析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及防范[J]. 商场现代化 2017(01)
    • [7].税收-会计差异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J]. 科研管理 2017(05)
    • [8].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盈余管理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06)
    • [9].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盈余分布状况的影响研究[J]. 中国市场 2017(25)
    • [10].盈余管理行为传染效应的实证研究[J]. 财会通讯 2017(24)
    • [11].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影响成本粘性吗[J]. 财会月刊 2017(29)
    • [12].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J]. 中国市场 2015(51)
    • [13].盈余管理行为下的内部控制优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08)
    • [14].多任务情景下国企高管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框架[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5].盈余管理行为契约化解释[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01)
    • [16].高管团队垂直对特征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15(01)
    • [17].内部监督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基于高管变更的视角[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5(03)
    • [18].会计准则模式、会计专业能力与盈余管理行为[J]. 中国审计评论 2017(01)
    • [19].审计师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风险感知研究[J]. 今日财富 2016(18)
    • [20].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J]. 当代会计评论 2016(02)
    • [21].晋升激励与盈余管理行为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3(10)
    • [22].饲料企业转型战略与会计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研究[J]. 中国饲料 2020(21)
    • [23].外部治理对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06)
    • [24].学者型高管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J].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20(06)
    • [25].浅析内部审计对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J]. 时代金融 2013(09)
    • [26].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监督的博弈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9)
    • [27].国有企业高管团队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行为研究[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3(09)
    • [28].新会计准则对房地产行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02)
    • [29].我国契约关系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J]. 现代商业 2011(07)
    • [30].基于盈余分布密度检验的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02)

    标签:;  ;  ;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