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区识别系统研究

城市住区识别系统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城市住区建设和开发呈现出一种雷同化现象。本论文针对目前城市住区识别系统建设缺乏规范性、统一性、稳定性和独特性,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又比较匮乏的情况,试图借鉴企业识别系统理论、城市识别理论及区域形象理论的相关原理,通过综合分析,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建立起城市住区识别系统的概念。接着,构筑起包括显性识别系统和隐性识别系统两部分在内的相对完整的住区识别系统的理论平台,这其中又将住区显性识别系统进一步展开,分为地理识别、视觉识别以及行为识别等;将住区隐性识别系统分为理念识别、人文识别以及直觉识别,并分别阐述了以上各个子系统的概念、特征及组成元素等。在这个理论平台基础上,根据中国住区的实际条件,制定出四大设计原则,即协调统一原则、独特性原则、适居性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接着,提出城市住区可识别设计的方法和建议,即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时,重视调查、分析和评判。建议部分主要从住区住宅单体、绿化、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小品设施以及照明等方面展开,并分别针对以上六部分的可识别设计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选取具有特殊地理人文条件的新疆喀什为例,阐述了如何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住区识别系统操作,按照新理论的方法采取适宜的建设行为,合理运用系统分析得出的基本元素,对内重视居民的社会行为心理等多层次需求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建立使居民具有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居住空间;对外促进城市住区形象建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意义和内容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运用的基本理论
  • 1.2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 1.2.1 国内住区识别系统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1.3 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论文框架
  • 第2章 城市住区识别系统的理论建构
  • 2.1 基本概念
  • 2.1.1 城市住区的概念
  • 2.1.2 城市住区识别系统的概念
  • 2.1.3 城市住区识别系统的特征
  • 2.2 城市住区识别系统的构成
  • 2.2.1 显性识别系统
  • 2.2.2 隐性识别系统
  • 第3章 城市住区识别系统的设计原则
  • 3.1 协调统一原则
  • 3.2 独特性原则
  • 3.3 适居性原则
  • 3.4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章 城市住区识别系统设计的方法与建议
  • 4.1 可识别住区系统的设计方法
  • 4.1.1 调研
  • 4.1.2 分析与应用
  • 4.1.3 评判再提高
  • 4.2 住区识别系统的设计导则与建议
  • 4.2.1 住区规划
  • 4.2.2 住区住宅单体
  • 4.2.3 住区绿化
  • 4.2.4 住区道路
  • 4.2.5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 4.2.6 住区小品设施
  • 4.2.7 住区照明
  • 第5章 提高城市住区可识别性的对策——以新疆喀什为例
  • 5.1 区域角度的城市特性分析
  • 5.1.1 基本概况
  • 5.1.2 区域定位
  • 5.2 喀什住区调研
  • 5.2.1 喀什市传统居住建筑的特征
  • 5.2.2 对调查结果的处理
  • 5.3 喀什住区识别设计
  • 5.3.1 地理识别设计
  • 5.3.2 视觉识别设计
  • 5.3.3 行为识别设计
  • 5.3.4 理念识别设计
  • 5.3.5 人文识别设计
  • 5.3.6 直觉识别设计
  • 5.4 案例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既有城市住区海绵化改造监测方法研究[J]. 城市建筑 2019(29)
    • [2].既有城市住区更新的功能提升与设施改造需求探析 以上海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社区为例[J]. 时代建筑 2020(01)
    • [3].城市住区绿地感知与居民压力水平的关系研究——以哈尔滨市12个住区为例[J]. 风景园林 2020(02)
    • [4].基于综合指数法的中小城市住区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研究:兼议与特大城市比较[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5].西安城市住区植物景观使用后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中海·曲江大城为例[J]. 城市建筑 2020(15)
    • [6].基于低碳目标的长沙既有城市住区改造策略与方法探讨[J]. 居业 2020(08)
    • [7].新旧标准更替对城市住区配套设施规划的影响[J]. 城市住宅 2020(07)
    • [8].淮安城市住区变迁及内在机理探析[J]. 建筑技艺 2019(04)
    • [9].既有城市住区升级改造的发展概况与研究重点探讨[J].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9(06)
    • [10].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住区功能优化设计[J]. 建设科技 2016(21)
    • [11].生态景观视阈下的后现代城市住区考究[J]. 山西建筑 2016(34)
    • [12].关于中国“传统城市住区模式”的再思考[J]. 居业 2014(09)
    • [13].《中国城市住区更新的解读与重构》评述[J]. 地理学报 2015(06)
    • [14].城市住区更新多方合作策略研究[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27)
    • [15].20世纪50年代我国典型城市住区发展分析[J]. 城市住宅 2020(01)
    • [16].城市住区风貌控制要点之我见[J]. 建筑实践 2020(09)
    • [17].试论城市住区多样化设计[J]. 重庆建筑 2018(03)
    • [18].开放·绿色·智慧 让城市住区更宜居[J]. 城市住宅 2017(06)
    • [19].未来城市住区开发的思考[J]. 魅力中国 2008(06)
    • [20].现今新型城市住区设计探讨——以成都“剑南地块”项目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为例[J]. 四川建材 2013(01)
    • [21].生态视角下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营造策略研究[J]. 室内设计 2012(06)
    • [22].外国住宅法和城市住区改建法[J]. 城市住宅 2009(04)
    • [23].浅谈现代城市住区出入口空间的设计误区及规划对策[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3)
    • [24].城市住区空间再造与整合初探[J]. 广西城镇建设 2008(06)
    • [25].理性思辨下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应对策略[J]. 江苏城市规划 2008(06)
    • [26].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的理性思辨[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8(01)
    • [27].城市住区空间分异问题初探[J]. 山西建筑 2008(28)
    • [28].中国城市住区的历史演变、现实困境与协调机制——基于社会与空间的视角[J]. 城市规划学刊 2018(06)
    • [29].开放型城市住区的规划结构模式探析——以大连市机车厂地块改造设计为例[J]. 中外建筑 2011(06)
    • [30].邯郸市城市住区更新研究[J]. 山西建筑 2010(03)

    标签:;  ;  ;  ;  

    城市住区识别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