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给予兔左右颈部迷走交感干不同强度的电刺激,测量反映心房肌和心室肌电生理特性变化的相关指标,从而探讨心脏外在自主神经对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在心律失常发生中的可能作用。研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只,静脉麻醉后,连接并记录体表心电图,分离右侧颈静脉,将6F四极电极导管经上腔静脉先后插入右心房、右心室,给予设定的电程序刺激,记录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P波离散度(PD)、发生心房纤颤(AF)的动物比例数、心房易损窗口(WOV)、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Q-T间期离散度(Q-Td)、Tpeak-Tend(Tp-e)离散度、室颤阈值(VFT),再分离并暴露双侧颈部迷走交感干,植入刺激电极,并与高频电刺激仪连接,分别给予左右单侧及双侧迷走交感干电刺激,使心率较基础状态分别减慢10%、30%、50%,重复上述电刺激,并测量上述电生理指标。结果:①随着刺激左侧颈迷走交感干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相比较,AERP逐渐缩短,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AERP缩短有统计学意义(71.5±12.39vs 99.0±21.55,P<0.01);PD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PD与基础状态相比明显增大(48.8±17.05 Vs 30.6±9.34,P<0.05);发生AF的动物比例数及WOV虽分别有增多和增宽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②随着刺激右侧颈迷走交感干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时比较,AERP逐渐缩短,直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AERP缩短有统计学意义(81.6±12.20 vs99.0±21.55,P<0.05),且继续增加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AERP较基础状态缩短更显著(69.2±14.05 vs 99.0±21.55,P<0.01);PD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PD与基础状态相比明显增大(42.3±10.85 vs 30.6±9.34,P<0.05),且刺激强度增加至使心率减慢50%时,PD较基础状态增大更显著(55.5±13.99 vs 30.6±9.34,P<0.01);发生AF的动物比例数及WOV虽分别有增多和增宽趋势,但亦无统计学意义。③给予双侧颈迷走交感干刺激,当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10%时,与基础状态比较,AERP即有缩短(82.0±15.35 vs 99.0±21.55,P<0.05),当刺激强度分别增至使心率减慢30%、50%时,AERP缩短更显著(P<0.01);与基础状态比较,PD则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PD明显增大(55.0±14.79 vs 30.6±9.34,P<0.05),且继续增加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PD较基础增大更明显(64.4±18.45 vs 30.6±9.34,P<0.01);发生AF的动物比例数虽有增多趋势,但仍无统计学意义;而WOV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比较呈增宽趋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WOV增宽有统计学意义(7.6±3.51 vs 3.4±1.52,P<0.05)。④随着刺激左侧颈迷走交感干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相比较,VERP逐渐延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VERP延长有统计学意义(209.8±40.09 vs173.7±43.00,P<0.05);Q-Td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Q-Td与基础状态相比明显增大(47.1±10.91 vs 35.6±5.36,P<0.05),且继续增加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Q-Td增大更显著(54.59±14.38 vs 35.6±5.36,P<0.01);Tp-e离散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Tp-e离散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29.9±10.62 vs 21.8±5.17,P<0.05);然而随刺激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比较室颤阈值无明显变化。⑤随着刺激右侧颈迷走交感干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相比较,VERP逐渐延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50%时,VERP延长有统计学意义(214.3±40.92 Vs173.7±43.00,P<0.05);Q-Td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Q-Td与基础状态相比明显增大(48.6±7.00 vs 35.6±5.36,P<0.05),且刺激强度继续增加至使心率减慢50%时,Q-Td增大更显著(56.2±14.34 vs 35.6±5.36,P<0.01);随刺激强度的增加Tp-e离散度逐渐增大,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Tp-e离散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32.8±9.91 vs21.8±5.17,P<0.01);然而随刺激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比较室颤阈值无明显变化。⑥随着刺激双侧颈迷走交感干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相比较,VERP逐渐延长,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VERP延长有统计学意义(210.6±40.35 vs173.7±43.00,P<0.05);当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10%时,Q-Td与基础状态相比明显增大(44.2±6.10 vs 35.6±5.36,P<0.05),随刺激强度的增加Q-Td进一步增大,至心率减慢50%时,Q-Td增大更显著(62.8±16.36 vs 35.6±5.36,P<0.01);Tp-e离散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至刺激强度使心率减慢30%时,Tp-e离散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32.5±9.19 vs 21.8±5.17,P<0.01);然而随刺激强度的增加,与基础状态比较,室颤阈值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右心房电生理特性受双侧颈迷走交感干的影响,且以右侧为优势,其中左右颈迷走交感干对右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存在叠加作用;右心室电生理特性受双侧颈迷走交感干的影响,左右侧无差异,但左右颈迷走交感干对右心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存在叠加作用。②心脏外在自主神经在心房电生理特性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脏外在自主神经在心室电生理特性变化中亦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潜在因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刺激左右颈部迷走交感干对兔心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9(05)
- [2].针形胸腔镜下不同节段胸交感干切除对足多汗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2(23)
- [3].椎间盘源性腰痛神经传入通路的实验研究[J]. 脊柱外科杂志 2012(05)
- [4].刺激左右颈部迷走交感干对兔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J]. 心脏杂志 2010(02)
- [5].阴部神经刺激的皮肤交感反射正常值探索研究[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7(04)
- [6].电视胸腔镜胸交感干并旁路纤维切断术治疗手汗症355例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0(10)
- [7].大鼠退变髓核腰交感神经干注射对交感神经干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10)
- [8].使用硬质输尿管镜行单孔胸交感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6例[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04)
- [9].B超引导下胸2、3椎旁间隙置管连续泵注阻滞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09)
- [10].交感干臂丛间灰、白交通支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1)
- [11].下腰椎侧方入路中静脉及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11)
- [12].~(18)F-FDG PET/CT诊断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应用现状[J].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5(03)
- [13].两种气道管理技术在手汗症胸腔镜手术治疗中的比较[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8)
- [14].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蟾蜍心率和心率变异的影响[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