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中CD105表达与VEGF的相关研究

垂体腺瘤中CD105表达与VEGF的相关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对照研究CD105和CD34在垂体腺瘤微血管中的表达并探讨抗CD105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1.标本来源收集2003-12~2006-04期间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的垂体腺瘤手术标本48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39.3±1.4)岁;所有病例诊断均有术后的免疫组化病理证实。依据影像学提示肿瘤侵犯海绵窦或有骨质破坏,和/或术中观察肿瘤对周围骨质、海绵窦有/无侵犯等情况随机分为侵袭性组(21例)和非侵袭性组(27例)。2.免疫组化染色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按标准实验流程检测CD105、CD34、VEGF的表达,测定其CD105、CD34标记的MVD与VEGF之间的表达的相关性。3.结果判定CD34使各种大小血管均呈棕黄色染色,CD105主要使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染成棕黄色。MVD检测以血管内皮细胞标记因子CD34、CD105为指标,计数由内皮细胞形成的孤立(簇状)条索状或裂隙状结构,可有管腔。计数采用Weidner法:先在低倍视野(×100)光镜下全面观察切片,以确定肿瘤内新生血管数。最密处即新生血管生成的活跃区,再在高倍视野(×400)下,每张切片随机观察5个视野的肿瘤血管,记数肿瘤内血管数,以上操作由两名病理医师同时进行,然后求其平均值。≤1 MVD计作(-),1<MVD<5计作(+),5≤MVD<10计作(++),10≤MVD计作(+++)。VEGF染色位于细胞浆,为棕黄色,在高倍镜下观察呈颗粒状。常规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蛋白表达程度评分(Mattern法):阳性染色深度(未见染色为“0”,轻度染色为“1”,中度染色为“2”,深度染色为“3”)和阳性细胞的百分数(未见染色为0,染色细胞<25%为1,25%~50%为2,>50%为3)将这两方面得分相加,最高分为6分,在未知病理学诊断的条件下,高倍镜(×400)下观察10个视野平均得分。得分为0~2分为阴性,3~4分为弱阳性,5~6分为强阳性。结果CD34在肿瘤组织的微小血管及大血管上表达较强,将肿瘤组织微血管标本染成棕色,与其它组织分界清晰,在正常组织中也有表达。CD105也使肿瘤组织微血管染成棕色,但其染色情况不如CD34显著,并且大血管染色不明显。48例垂体腺瘤组织中CD34-MVD均值为28.04±0.79,侵袭组为34.85±0.84,非侵袭组为25.04±0.43,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D105-MVD均值为15.56±0.62,侵袭组为21.12±0.75,非侵袭组为10±0.48,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CD105和CD34分别标记的MVD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染色位于胞浆,为棕黄色,在高倍镜下呈颗粒状。经方差分析检验,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瘤的VEGF表达存在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6.01);CD105和CD34标记的MVD与VEGF表达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可以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指标。讨论所有垂体腺瘤标本均有CD105表达,呈棕黄色至棕褐色染色,定位于肿瘤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和/或细胞浆。不同侵袭性的垂体瘤标本CD105蛋白染色程度不一,侵袭性垂体瘤标本多染色深,非侵袭性垂体瘤标本染色较弱。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多表现为管腔狭窄,呈裂隙状或梭状,甚至呈圆点状的棕黄色;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微血管,常出现管腔较大,形状且不规则,有些标本可以看到套入式(或非芽生式)的血管新生现象。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基础。CD105参与血管生成,在增殖内皮细胞上高表达,是新生血管的标志,由此可以推测CD105将在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抗CD105单克隆抗体对垂体腺瘤内血管进行标记,抗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对照标记。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D105标记的MVD低于CD34标记的MVD,但是与标记的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MVD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CD34标记的MVD在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D105的表达较弱,标染的微血管较少,而CD34在一些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仍有强表达,主要表现为已存在的大血管的染色,从而增加了假阳性的出现率,对判断垂体瘤的侵袭性造成影响。所以,结果表明,CD105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较CD34特异性为高。VEGF是迄今鉴定出来的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VEGF能特异地与血管内皮细胞上VEGF受体结合,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血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在48例垂体腺瘤中,15例(72%)瘤细胞内VEGF呈阳性表达,证明了垂体瘤细胞具有分泌VEGF的特性。在与MVD相关统计中发现,VEGF与CD105、CD34标记的MVD均显著相关,分别为(r=0.7625、r=0.5980),说明VEGF确有促进微血管生成的作用。但数据表明,CD105与VEGF相关性更强,进一步证实了CD105在肿瘤新生血管中表达的特异性高于CD34。VEGF和MVD是反映肿瘤某些特性的良好指标,VEGF和MVD的免疫组化检测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了解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发生机制和生物学行为,从而对腺瘤作前瞻性估计,为临床上对该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结论CD105在垂体腺瘤细胞中明显表达,且其表达强度与垂体瘤的侵袭性有关。CD105是相对于CD34更为特异的内皮标记物,其与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成正相关,联合应用可以共同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指标。CD105作为肿瘤血管一种新的标记物计数MVD,更加特异的标染于增殖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借CD105抗体为载体,为利用血管抑制剂治疗肿瘤提供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论著摘要
  • 英文论著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附表及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垂体腺瘤中CD105表达与VEGF的相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