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族馆文化品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水族馆文化品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试论水族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廖祝梅[1](2021)在《贵州省三都水族“水书”文化传播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吴金六[2](2020)在《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一直重视民族团结的问题,积极推进民族团结的各项工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将以文化建设为基础,树立各民族群众团结的意识,不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而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曾指出,要把云南建设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并进一步指出示范区的建设要以民族文化为基础,使民族文化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粘合剂。曲靖市各级政府根据中央和省政府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指示,贯彻和落实上级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加强文化建设是符合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在文化建设中,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一方面文化建设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不仅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还能满足各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文化建设将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各民族的智慧与精神力量,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示范区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在进行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成效进行阐述,研究和分析曲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由绪论和正文构成。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述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重点、难点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关于曲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化建设相关概念界定,对民族团结进步及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是对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相应的概述,以及对示范区中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归纳和梳理。第四部分则是针对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社会和个体三方面进行相应的论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则是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解决其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促进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文化建设,以文化的发展推动示范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张国彦[3](2020)在《异地扶贫搬迁后的文化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以水村移民搬迁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根本性策略,是我国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重要方式。但异地扶贫搬迁目标的最终实现不仅仅需要解决好“搬得出”的问题,更需要解决好移民搬迁之后的文化适应问题。文化的概念纷纭复杂,大致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界定方式,本文采用中观的文化界定方式,即文化是相对于生产方式的生活方式。搬迁之后,移民的生存环境变化了、生产方式变化了,生活方式必然要变化,而原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即文化)变为现在的生活方式,便有一个适应问题。作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对象之一,贵州省三都县水村村民在面对新的生活方式时就存在较大的适应问题。三都水村作为一个水族村落文化聚居区,既保留着农耕文化的特征,又保持着浓厚的水族传统文化。二零一七年左右,水村的部分村民陆续搬迁到水镇水院移民安置点内,相较于水村,水镇的现代化色彩更浓厚一些。长期生活在水村的移民作为“异文化”人群搬迁到水镇重建家园,在面对新的生活方式之时便会产生较大的适应问题。研究发现,水村移民搬迁到水镇之后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文化适应问题。透过水村之管,窥易地搬迁引起的文化适应之豹,搬迁引发生产方式变革、文化环境改变,缺乏相应的教育引导,移民文化适应周期短及移民欠缺现代素养等皆为造成水村移民文化适应问题的原因。可以说,虽然目前移民的生活环境已经得到了较大改善,并且这些条件的改善也为移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创造了条件。但是,正因为搬迁之后的移民尚存在上述文化适应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目标的实现,甚至不利于迁入地社会环境保持安稳。除此之外,对于移民自身来说,移民所产生的文化适应问题也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更无法使自己对迁入地产生极大的归属感。因此,解决好水村移民的文化适应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事实上,移民文化适应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移民的文化适应一方面会受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会受移民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从外在因素来看,包括产业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政策支持体系、搬迁时间长度、文化距离及教育等;从内在因素来看,包括移民文化程度、移民年龄分布特点、移民交际能力、移民性别、移民主体性意识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外因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影响着移民的文化适应程度。与其他影响因素不同的是,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可以实现“造血式的活化”。具体来看,教育有助于移民习得迁入地的文化;教育可以通过提升个体的主体性意识来促使移民尽快融入迁入地的文化;教育有助于丰富移民的闲暇时间,从而使移民融入当地的休闲娱乐生活中;教育有助于缓解移民的心理焦虑,引导移民积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因此,教育对于移民的文化适应问题是可以有作为的。从具体对策上来讲,针对水村移民搬迁带来的文化适应问题,当地相关部门可以做出如下教育决策:第一,完善相关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第二,推行日常生活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第三,开展关于迁出地文化的教育活动;第四,实施闲暇教育丰富移民生活;第五,举办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当然,教育这一功能的发挥需要受到社会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且教育功能的发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也不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移民文化适应问题是移民异地搬迁之后必须面临的一大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由多种因素造成,它影响着移民对迁入地的归属感及移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这便需要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探究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王咏梅[4](2020)在《贵州三都县水族端坡赛马活动的文化表征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直都是学术讨论的重要课题。贵州三都县是中国水族聚集最多的地区,研究该区域的端坡赛马活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目前,研究者对水族端坡赛马活动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对其的传承和发展上,对其文化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文化人类学、文化符号学、民族学等学科基础,依托文化表征理论,对水族端坡赛马活动的显的外延和隐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探究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水族端坡赛马活动的传承和发展路径。通过深入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特殊的生活经历,融合水族社会中所有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端坡赛马活动。2、马影响着水族人的生产生活,它是水族人情感的寄托,是提高生产力的工具;端坡赛马活动形成了对水族文化在固定的场域内的整合,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认同,赛马活动具有凝聚民众的重要功能,人群消费促进水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民族性的赛马活动是各民族间切磋骑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和团结的良好形式,端坡赛马活动为水族与其他民族、国家进行互动提供了良好平台。3、器物层面,端坡赛马是水族迁移历史文化的一种记忆形式,衣、食等凸显出水族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制度层面,宗法血缘观念是对水族社会的辈分等级和男尊女卑地位的一种强化,严格的仪式规则,约束着水族族群文化的离散;行为层面,折射出水族人的勇敢与智慧,凸显出水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精神层面,表达了水族人对先者的敬爱和对勇者的崇拜。4、在水族端坡赛马活动文化意涵的剖析基础上,探究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端坡赛马活动发展的新路径:加强对水族端坡赛马活动的“活态性”保护;保护水族端坡赛马活动发展的文化空间;推动端坡赛马文化与地域旅游资源的。

艾娜[5](2019)在《贵州水都传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民营经济开始进入民族文化领域,越来越多销售民族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企业开始出现。2014年成立的贵州水都传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是由民营资本独立投资的综合性文化公司,该公司把保护传承水族文化事业与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有机结合,打造以水族为核心要素的民族文化品牌。经过4年的发展,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面临着投入大回报慢、设计师流失等问题。本文以贵州水都传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等方法对公司外部环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对公司资源、核心竞争力等内部因素进行分析来评价内部环境中的优势与劣势,再综合内外部分析情况为公司制定发展战略,公司层的发展战略确定为“水族文化+”相关性多元化战略,业务层战略确定为“水都传说”品牌差异化战略,配套制定了具有“水都传说”特色的职能层战略,包括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营销战略、研发战略,最后,提出从调整为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创建以弘扬水族文化为内核的企业文化、完备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组织制度、加强能力建设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最大效用、构建企业控制评价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等六个方面着手企业战略实施,从充分借助政府资源实现组织发展、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平衡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畅通正式沟通渠道的同时加强对非正式沟通的关注等四个方面入手保障战略顺利实施。

阳顺才[6](2019)在《黔南水族地区初中学生数学逆商水平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之一。提高学生应对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由于黔南水族地区教育水平相对滞后,初中学生数学逆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提高黔南水族地区初中学生应对数学逆境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就黔南水族地区初中学生“数学逆商”为切入点,调查学生“数学逆商”水平,分析数学逆商与父母母语、父母教育期望、数学教师母语、数学教师支持、数学成绩、性别、年级等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为黔南水族地区乃至少数民族地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例分析法。第一,依据黔南水族地区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数学概括能力和数学焦虑等独有的思维特点对初中学生数学逆商量表进行修订,并在黔南水族地区乡镇中学进行初测、复测和正式调查。第二,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相关分析。第三,基于调查数据结论,设计渗透水族文化的数学教学案例,并使用水语辅助普通话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第四,针对《平方差公式》同课异构的三节课进行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行为的对比分析。最后,基于调查结果和课堂实践分析,给出几点教学建议。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黔南水族地区初中学生数学逆商水平呈现“凸”字型发展,并处在中等水平,存在性别、年级差异;(2)父母教育期望和数学教师支持是影响黔南水族地区初中学生数学逆商水平的重要因素;而父母、数学教师母语也是影响黔南水族地区初中低年级学生数学逆商水平的关键因素;(3)数学逆商与数学成绩显着正相关。针对影响黔南水族地区初中学生数学逆商的因素,设计渗透水族文化的平方差公式教学案例,并使用水语辅助普通话进行教学,通过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行为分析发现:将水族文化引入数学课堂,并使用水语辅助普通话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黔南水族地区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改善黔南水族地区初中学生数学逆商水平。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并结合黔南水族地区固有的民俗民风,本研究将从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小教育生态系统给出一些教学建议:(1)有效调动学生能动性:布置任务驱动课前有效预习;巧设活动鼓动课中积极参与;优化练习推动课后及时巩固;(2)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与渗透;注重补差教学的计划与实施;注重课堂情感的互动与传递;(3)合理改善家长参与性: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养成平等的对话氛围;举行祥和的激励仪式。

陈虹先[7](2019)在《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为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充分体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各地区的幼儿园都在打造自己的特色。幼儿园都在开展特色教育活动,通过调研,在水族地区的幼儿园,研究者观察了大部分幼儿园体操活动开展以现代流行的体操为主,利用当地民族文化资源较少,开展下来幼儿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开展的目的和效果不明显。研究者发现部分乡镇幼儿园在应用水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铜鼓操进行体育活动,观察发现,孩子对于铜鼓操的兴趣非常浓厚,因此,为了深入了解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应用,了解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开展的情况,打造水族地区幼儿园特色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进行相关研究。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访谈法、文献法,对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场所、状况、铜鼓操应用在体育活动中的目的、价值,以及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开展铜鼓操的必要性和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考察。通过与当地幼儿教师成立研究小组,在此基础上,创编铜鼓操在幼儿园大班进行实践,对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开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研究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杜威从做中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对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价值、选择和创编的方法、教学的方法、评估的方法及其开展过程进行研究,对推进和深化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提出建议。通过对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设计与实施研究,其目的是为了丰富和完善幼儿园体育课程,打造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本研究最后提出推进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建议是:幼儿园方面,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创设水族文化活动环境,加强家园合作;教师方面,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善于总结与反思,提升创编和活动实施的能力;家庭和社区方面,需要进行合作,取长补短。本研究的实践探索,有助于为水族地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探索户外体育活动提供一些参考价值,为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打造幼儿园的特色、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唐媛媛[8](2019)在《三都县水族女性服饰文化变迁研究》文中认为如果说“民族”的概念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那么“民族服饰”就是这一文化现象的最直观体现。在众多民族文化元素中,少数民族女性文化以独立的主体存在,而服饰当属其存在中典型的女性文化瑰宝。所以,在彰显华夏服饰文化的同时,少数民族女性服饰常成为研究的一个重点。三都县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县内女性传统服饰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具有“器道一体化”的民族服饰艺术,水族女性服饰中精美的马尾绣、耀眼的银饰、高超的水家布制作技艺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本文研究主要选取贵州黔南三都县水族女性服饰作为田野调查的线索。在借鉴前人对水族文化、服饰类型和服饰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调研的第一手材料,着重对水族服饰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存在意义,以及面临时代变迁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是对水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地域性的分类与历时性的变化分析,研究对象包括对女性服饰中的头服、主体服饰、鞋袜等;第三章,描述三都县水族女性服饰的文化生成,包括地域特色、生活方式、审美风尚和人生礼俗等;第四章,阐释水族服饰的文化变迁形式,包括装饰手法、裁制技术、文化功能等;第五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入手,将民族服饰与现代生活的语境、主流意识形态、旅游产业发展、自然环境变动等相联系,阐释三都县女性服饰文化变迁的深层次原因。主要通过阐释水族家庭结构与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宗教世俗化倾向、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探讨当今在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深刻影响下,民族服饰如何既能保持本民族的主体文化特色,增强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自觉意识,又能做到在急速发展的社会中,重建与生活传统的紧密联系,而“地方性”与“多样性”是保持具有自身服饰文化内涵得到传承与改变的前提。

易文丽[9](2019)在《文化认同视域下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都水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个文化大交流、大碰撞的时代,文化逐渐走向大融合,然而文化的不平衡性导致“文化势差”的形成,在民族之间的交流中出现弱势文化边缘化或同化的现象。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政策的支持推动了篮球运动的发展,使民族之间交流更加频繁,而三都水族自治县将篮球运动融入传统文化中发展是一次新的尝试,它打破了三都水族传统的、单一的文化传承方式,是其进行多元文化认同和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于发展和弘扬水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以文化认同视域下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以端节作为研究的突破口,采用实地调查法与问卷调查法等对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开展现状开展调查,进一步挖掘篮球运动与水族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及认同价值,结合水族传统文化对篮球运动特征进行分析,力寻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端节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一项具有强烈仪式感的传统文化节日,具有鲜明的全民参与性、宗教信仰性、民族融合性和文化调适性等文化特征。水族对自我文化高度认同,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比较单一。(2)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主要采用“传统文化为主,篮球运动为辅”的发展模式,具有广泛性与自主业余性、灵活性与多样性、地域性与民族性的运动特征。(3)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场地器材布置和数量可观,但质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场地设施保护力度不够,无法满足群众的运动需求,群众参与篮球运动的消费水平不高。(4)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中与文化认同的契合因素包括:规则因素、竞争因素、教育因素以及地域因素,且具有社会和谐价值、健身娱乐价值、民族文化认同价值以及民族凝聚力等文化认同价值功能。(5)导致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为:文化认同观念的弱化和冲突,思想保守对篮球运动的认知不够,场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缺乏科学有效的组织机制。提出以下建议:(1)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是三都水族自治县实现多元文化认同的前提,只有人们承认文化存在的变动性,主动认可和接受优秀的异文化,才能彻底打开少数民族地区篮球运动的空间。(2)利用大众媒体推广和宣传三都水族自治县传统文化和篮球运动。开展篮球运动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传播的单一性大大降低了文化传播力度。因此,利用大众媒体增加传播途径,扩大传播范围,以“文化+运动”的宣传方式能给予大众更多的选择内容。(3)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应利用篮球运动的普遍性和参与性的特点与三都水族文化结合打造,做好宣传和普及工作,积极引进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全力打造“文化之都,篮球之乡”的文化城市。

李致江[10](2019)在《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水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水族人口规模为41.18万人,主要聚居于黔桂交界的龙江与都柳江上游,贵州省三都县是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国约63%的水族人口聚集于此。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民族人口政策、民族教育政策、民族经济政策等的支持下,水族人口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具体表现为人口素质逐步提高、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人口产业结构与人口职业结构不断优化、人口流动日益加剧。但是,水族人口发展与全国、汉族、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发展水平相较仍有差距,不仅面临人口增长速度锐降、人口身体素质较差、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性别比失调与人口单向流迁等内部非均衡发展问题,而且存在人口城镇化率低、人口产业结构滞后、人口职业结构不合理、人口相对贫困、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外部非均衡发展问题。水族人口非均衡发展问题的原因既与以往计划生育政策过严、民族政策不完善有关,又与水族地区自然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相连,同时也与社会流动带来的民族文化变迁相接,是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与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人口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主要指向。当下,水族人口虽然存在一系列非均衡发展问题,但同时亦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为水族人口均衡发展创造了生育空间,民族政策为水族人口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为水族人口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水族人口均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绿色发展理念为水族人口均衡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引领。为实现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首先,应强化水族人口内部均衡发展的政策支持。全面贯彻落实二孩生育政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综合应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积极化解人口老龄化风险;其次,应加快水族经济发展步伐。重点提升人口城镇化水平,优化人口职业结构,推进人口产业结构均衡发展。再次,应优化水族人口均衡发展的社会环境。提升人口社会保障水平,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最后,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不仅对水族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会对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均衡发展产生一定的参照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实现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发展、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乡村振兴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试论水族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水族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2)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已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以及论文的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化建设的含义及意义
        (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内涵
        (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化建设的界定
        (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相关理论
        (二)关于民族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成效
    一、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示范区文化建设中政府开展对民族传统文化调查工作
        (二)示范区文化建设中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开展文化建设项目
        (三)示范区政府积极促进民族文化建设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四)制定与完善示范区文化建设与发展制度
    二、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化建设的成效
        (一)示范区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与发展
        (二)示范区文化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示范区民族文化特色村寨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
第三章 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层面
        (二)社会层面
        (三)个体层面
    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化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上认识不足是造成示范区文化建设滞后的思想根源
        (二)示范区各民族群众自身对文化保护意识薄弱是其内在的原因
        (三)示范区落后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是其外部原因
第四章 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政府层面
        (一)示范区基层政府要增强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
        (二)制定与完善示范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机制
        (三)建立与完善示范区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四)建立与完善示范区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
    二、社会层面
        (一)示范区文化建设中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
        (二)示范区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人才队伍建设
        (三)示范区营造民族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个体层面
        (一)示范区各民族群众要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示范区文化建设要重视人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示范区文化建设要加强对各民族群众团结意识的培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异地扶贫搬迁后的文化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以水村移民搬迁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设计
一、扶贫背景下的水村移民介绍
    (一)水村概况
    (二)水村移民搬迁情况
二、水村移民搬迁带来的文化适应问题及其后果
    (一)水村移民搬迁带来的文化适应问题
    (二)水村移民文化适应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
三、导致水村移民文化适应不良的原因
    (一)搬迁引发生产方式变革
    (二)搬迁引发文化环境改变
    (三)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
    (四)移民文化适应周期短
    (五)移民欠缺现代素养
四、移民文化适应的机理
    (一)移民文化适应的过程
    (二)移民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五、教育促进移民文化适应的的策略
    (一)完善就业指导教育
    (二)推行生活知识教育
    (三)开展迁出地文化教育
    (四)实施闲暇教育
    (五)举办心理健康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贵州三都县水族端坡赛马活动的文化表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1.1 国家相关政策的导向
        1.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的时代背景
        1.1.3 水族端坡赛马活动富含文化特质
        1.1.4 端坡赛马活动是水族身体活动的重要形式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马活动的相关研究相状
        1.4.2 关于民族传统文化表征的相关性研究
        1.4.3 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现状及趋势
        1.4.4 水族端坡赛马活动的研究现状
        1.4.5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5 研究对象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资料法
        1.6.2 田野调察法
        1.6.3 访谈法
        1.6.4 逻辑分析法
    1.7 研究路径
2 相关概念的阐释及辨析
    2.1 水族传统体育文化
    2.2 文化表征
    2.3 端坡赛马
    2.4 文化符号
    2.5 身体活动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水族赛马活动文化脉络
        3.1.1 水族赛马活动的溯源
        3.1.2 水族“赛马”活动的发展状态
    3.2 水族赛马活动的功能
        3.2.1 生产生活功能
        3.2.2 政治经济功能
        3.2.3 社会交际功能
    3.3 水族赛马活动的文化内涵
        3.3.1 器物层面
        3.3.2 制度层面
        3.3.3 行为层面
        3.3.4 精神层面
    3.4 现代社会发展中水族端坡赛马活动的传承和发展路径
        3.4.1 加强对端坡赛马活动的“活态性”保护
        3.4.2 保护端坡赛马活动发展的文化空间
        3.4.3 推进端坡赛马文化与地域旅游资源的融合,实现其传承和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端坡赛马活动显的外延
        4.1.2 端坡赛马活动隐的文化内涵
        4.1.3 端坡赛马活动的多元传承和发展路径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贵州水都传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存在的创新点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2 存在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基本概念及理论
        2.1.1 战略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念
    2.2 企业发展战略分析和制定工具
        2.2.1 PEST分析法
        2.2.2 波特“五力”模型法
        2.2.3 SWOT分析法
3.贵州水都传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基于PEST分析法的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和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1.5 宏观环境分析小结
    3.2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行业环境分析
        3.2.1 行业内竞争情况分析
        3.2.2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2.3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3.2.4 替代品的竞争威胁分析
        3.2.5 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威胁分析
        3.2.6 行业环境分析小结
    3.3 机遇和挑战小结
4 贵州水都传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贵州水都传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4.1.1 公司简介
        4.1.2 组织结构
        4.1.3 公司发展现状
        4.1.4 现阶段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
    4.2 贵州水都传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资源分析
        4.2.1 人力资源
        4.2.2 实物资源
        4.2.3 财务资源
        4.2.4 社会资源
        4.2.5 无形资源
    4.3 贵州水都传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4.3.1 关系竞争力分析
        4.3.2 资源竞争力分析
        4.3.3 能力竞争力分析
    4.4 优势和劣势小结
5 贵州水都传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
    5.1 贵州水都传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SWOT分析矩阵
    5.2 贵州水都传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
        5.2.1 愿景
        5.2.2 使命
        5.2.3 战略目标
    5.3 贵州水都传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战略选择与制定
        5.3.1 公司层战略:“水族文化+”相关多元化战略
        5.3.2 业务层战略:“水都传说”品牌差异化战略
        5.3.3 职能层战略:具有“水都传说”特色的职能战略
6 贵州水都传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与保障措施
    6.1 战略实施
        6.1.1 调整为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6.1.2 创建以弘扬水族文化为内核的企业文化
        6.1.3 完备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组织制度
        6.1.4 加强能力建设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6.1.5 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最大效用
        6.1.6 构建企业控制评价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
    6.2 战略保障
        6.2.1 充分借助政府资源实现组织发展
        6.2.2 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6.2.3 平衡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6.2.4 畅通正式沟通渠道的同时加强对非正式沟通的关注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6)黔南水族地区初中学生数学逆商水平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础教育发展需要
        1.1.2 民族学生发展需要
        1.1.3 个人教学反思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访谈法
        1.3.4 课例分析法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界定
    2.1 国外对逆商研究现状
    2.2 国内对数学逆商研究现状
    2.3 已有研究局限与启示
    2.4 核心概念界定
        2.4.1 逆商
        2.4.2 数学逆商
第3章 调查研究设计
    3.1 调查对象选择
    3.2 调查目的
    3.3 调查工具编制及统计说明
        3.3.1 学生问卷
        3.3.2 学生访谈
        3.3.3 教师访谈
    3.4 调查研究实施过程
第4章 数学逆商调查数据分析
    4.1 黔南水族地区初中学生数学逆商现状
        4.1.1 初中学生数学逆商整体发展现状
        4.1.2 不同性别初中学生数学逆商现状
        4.1.3 不同年级初中学生数学逆商现状
    4.2 影响黔南水族地区初中学生数学逆商因素探索
        4.2.1 父母教育期望对初中学生数学逆商影响
        4.2.2 父母母语对初中学生数学逆商影响
        4.2.3 数学教师母语对初中学生数学逆商影响
        4.2.4 数学教师支持对初中学生数学逆商影响
        4.2.5 数学成绩对初中学生数学逆商影响
    4.3 研究结论
        4.3.1 结论归纳
        4.3.2 结论思考
第5章 课堂实践与分析
    5.1 渗透水族文化教学案例
    5.2 实验对象
    5.3 实验变量说明
    5.4 实验假设
    5.5 实验实施
        5.5.1 前期分析
        5.5.2 实验过程
        5.5.3 数据收集
        5.5.4 数据编码
    5.6 实验结果分析
    5.7 实验结论讨论
第6章 教学建议与反思
    6.1 课堂教学建议
        6.1.1 有效调动学生能动性
        6.1.2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
        6.1.3 合理改善家长参与性
    6.2 反思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7)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起
        1.落实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的需要
        2.水族地区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的需求
        3.水族铜鼓文化传承的需要
        4.调研后的反思和个人研究兴趣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对象和概念界定
        1.研究对象
        2.相关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启示
二、理论及分析
    (一)研究理论基础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2.杜威“从做中学”思想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点、难点
    (四)研究创新点
三、资料和数据分析
    (一)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现状
        2.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价值分析
        1.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丰富乡镇幼儿园课程资源
        3.弘扬水族优秀的铜鼓文化
四、实践探索
    (一)实践的前期准备
        1.资料的搜集
        2.研究合作的教师
        3.铜鼓操的筛选和整理
    (二)铜鼓操的创编
        1.铜鼓操创编的原则
        2.铜鼓操创编的要素
        3.铜鼓操创编的过程
        4.创编后的铜鼓操简介
    (三)铜鼓操教学和评价的方法
        1.铜鼓操教学的方法
        2.铜鼓操评价的方法
    (四)铜鼓操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过程
        1.水族乐器咚咚咚(欣赏活动)
        2.“庆丰收”在大班体育活动中的实践过程
        3.“迎宾操”在大班体育活动中的实践过程
    (五)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反思与评价
        1.铜鼓操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反思
        2.铜鼓操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评价
五、教育思考与建议
    (一)教育思考
        1.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创编具有必要性
        2.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具有可行性
        3.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有一定的成效
        4.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仍然存在困难
    (二)教育建议
        1.教育部门方面要“助力”
        2.幼儿园方面要“给力”
        3.教师方面要“努力”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8)三都县水族女性服饰文化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脉络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以文字为主的历史文献
        1.2.2 以绘本为主的历史文献
        1.2.3 相关专着综述
        1.2.4 相关论文综述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三都县水族女性服饰概况
    2.1 三都县水族概况
        2.1.1 地理环境
        2.1.2 语言及文字
        2.1.3 水族节日
        2.1.4 村寨社会组织
    2.2 历代水族女性服饰
        2.2.1 清代以前女性服饰
        2.2.2 清代女性服饰
        2.2.3 民国女性服饰
        2.2.4 改革开放后女性服饰
    2.3 水族女性服饰类型
        2.3.1 头服
        2.3.2 头饰
        2.3.3 盛装主体服饰
        2.3.4 常服主体服饰
        2.3.5 鞋袜
第3章 三都县水族女性服饰文化生成
    3.1 服饰与生存环境
        3.1.1 服饰与自然生态
        3.1.2 服饰与经济生活
    3.2 服饰与史迹象征
        3.2.1 配饰的神话传说
        3.2.2 纹样的符号象征
    3.3 服饰与人生礼俗
        3.3.1 服饰与诞生礼
        3.3.2 服饰与婚礼
        3.3.3 服饰与丧礼
第4章 三都县水族女性服饰变迁的表现形式
    4.1 服饰式样及装饰的变迁
        4.1.1 主体服饰的两大转变
        4.1.2 色彩纹样的审美偏离
    4.2 服饰制作技术的变迁
        4.2.1 原材料来源及品种增多
        4.2.2 服饰自给到产业化加工
    4.3 服饰文化功能的变迁
        4.3.1 满足生活的实用功能减弱
        4.3.2 美化生活的审美功能加强
        4.3.3 确定角色的区别性功能减弱
        4.3.4 服从表演的仪式化功能增强
第5章 三都县水族女性服饰变迁的因素
    5.1 服饰变迁的外因
        5.1.1 汉人的三次入境
        5.1.2 清代的强制改装
        5.1.3 民族英雄改服立志
        5.1.4 经济带动服饰产业
        5.1.5 苗、布依族文化交融
        5.1.6 民俗约束力降低
    5.2 服饰变迁的内因
        5.2.1 弱化的自然神崇拜
        5.2.2 因时而变的服饰观念
第6章 结语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9)文化认同视域下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民族相关研究概述
    2.2 三都水族自治县相关研究
    2.3 少数民族篮球运动发展情况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地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核心概念的界定
    4.1 文化
    4.2 文化认同
    4.3 体育文化认同
5 结果与分析
    5.1 三都水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1.1 传统文化的分类
        5.1.2 水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
        5.1.3 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政策
        5.1.4 三都水族传统文化特征分析
    5.2 文化认同背景下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5.2.1 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参与者基本情况
        5.2.2 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比赛场地器材现状
        5.2.3 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其它情况
        5.2.4 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特征分析
    5.3 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与文化认同的契合因素和认同价值
        5.3.1 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与文化认同的契合因素
        5.3.2 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与文化的认同价值
    5.4 文化认同背景下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4.1 文化认同观念的弱化和冲突
        5.4.2 思想保守对篮球运动认知不够
        5.4.3 篮球场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
        5.4.4 缺乏科学有效的组织机制
    5.5 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发展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启示
        5.5.1 建立平等、多元、和而不同的民族文化理念
        5.5.2 促进篮球运动与当地传统文化结合发展
        5.5.3 推进篮球运动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发展
        5.5.4 加强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升民族文化实力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人口均衡发展研究
        (二)少数民族人口研究
        (三)水族研究
        (四)研究现状简评
    三、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基础
        (三)创新之处
    四、田野调查点概况
        (一)水族传统文化
        (二)田野点基本情况
        (三)调查过程
第一章 水族人口变动的历史考察
    一、水族人口数量与人口再生产类型
        (一)人口数量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
    二、水族人口素质
        (一)人口文化素质
        (二)人口身体素质
    三、水族人口自然结构
        (一)人口性别结构
        (二)人口年龄结构
    四、水族人口经济社会结构
        (一)人口城乡结构
        (二)人口产业结构
        (三)人口职业结构
    五、水族人口迁移
第二章 水族人口非均衡发展问题及其缘由
    一、水族人口内部非均衡发展问题及其缘由
        (一)人口增长速度锐降
        (二)人口素质偏低
        (三)人口性别比失调
        (四)人口老龄化严重
        (五)人口单向流迁
    二、水族人口外部非均衡发展问题及其缘由
        (一)人口城镇化率较低
        (二)人口产业结构滞后
        (三)人口职业结构不合理
        (四)人口相对贫困
        (五)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第三章 实现水族人口均衡发展的机遇与路径选择
    一、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二孩政策创造了生育空间
        (二)民族政策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引领
    二、实现水族人口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水族人口内部均衡发展的政策支持
        (二)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三)优化水族人口均衡发展的社会环境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问题调查问卷(节选)
附录二 :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问题访谈提纲(部分)
附录三 :田野调查相关照片
附录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试论水族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省三都水族“水书”文化传播策略研究[D]. 廖祝梅. 贵州民族大学, 2021
  • [2]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文化建设研究[D]. 吴金六.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异地扶贫搬迁后的文化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以水村移民搬迁为个案[D]. 张国彦. 西南大学, 2020(01)
  • [4]贵州三都县水族端坡赛马活动的文化表征研究[D]. 王咏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5]贵州水都传说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艾娜. 贵州大学, 2019(06)
  • [6]黔南水族地区初中学生数学逆商水平调查研究[D]. 阳顺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19(01)
  • [7]铜鼓操在水族地区乡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 陈虹先.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19(01)
  • [8]三都县水族女性服饰文化变迁研究[D]. 唐媛媛. 四川美术学院, 2019(03)
  • [9]文化认同视域下三都水族自治县篮球运动发展研究[D]. 易文丽. 成都体育学院, 2019(01)
  • [10]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调查[D]. 李致江.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论水族馆文化品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