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创造力因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而成为众多研究的焦点。虽然创造力的研究取向复杂多样,但毫无疑问,所有研究的最终目的都将指向教育,即创造力的培养。虽然创造力的理论研究获得了很大发展,然而如何有效地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创造力水平的研究报告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创造力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创造力的定义和本质仍在争论之中;另一方面,关于创造力的研究和创造力的培养严重缺乏实证。各种创造性的理论尚未脱离思辨的性质,造成已有的创造力培养理论与实践脱离,为创造而创造。其核心原因就是难于将创造力理论或原理转化为一种有效果、易于操作的教学技术。因此,如何构建创造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对其教学步骤的精细化分析和课堂教学实验,提炼出一套能有效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科学的教学操作技术,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创造性联想指能动地发现那些距离遥远的两个或多个概念或现象之间所隐藏着的相似点或相关性,从而把它们联系起来以产生新的事物或知识的思维方法。创造性联想也是发散性联想和辐合性联想两者相互统一的思维过程。概念图像化指概念表象的外显化,即把对概念本质的逻辑关系的理解用形象、简约、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表征转换过程。概念的图像生成包括概念特征整合、激活扩散理解、类比表征回归和执行偏向表达四个认知操作过程,以此为基础,概念图像化引导教学模式也包括图像导入概念、概念内涵分解、概念特征类比和概念图像教学四个相应的教学环节。因概念图像化过程是一种能达到精确概念内涵,联系形成网络,逻辑与直觉相融和主体客体统一的思维过程,故概念图像化引导教学对创造性联想能力的提高可能存在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首次给出‘概念图像化’和‘概念图像化引导教学’等新概念的定义,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概念图像化生成过程的探索给予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间相互转化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概念图像化引导教学模式与方法尝试提供的实验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创新教育实践。另外,从创造性联想视角理解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揭示创造性思维的认知过程,丰富认识科学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概念图像化引导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创造性联想能力。这不仅支持了本研究最重要的研究假设,反映了‘概念图像化’和‘概念图像化引导教学’的理论构想符合学生创造力发生发展的认知规律,而且还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以概念为逻辑单元的科学创造活动和以图像为主体的艺术创造活动在思维认知层面上存在某种共通性。另外,本研究首次编制了《小学生创造性联想测验》,结果表明该测验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小学生创造性联想能力的测量工具。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整合心理学、教育学、审美认知等多学科基本原理和实践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测量法和实验法进行实证研究,把理论整合、测验编制、特点分析和实验结合起来,同时收集学生的考试成绩等相关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内容、变异、相关和回归等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小学生创造性联想测验》的各种信效度考验结果基本符合测量学的计量标准。(2)小学生创造性联想能力有校际和年级差异,但没有性别差异。重点小学学生的创造性联想能力显著高于一般小学学生;五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3)概念图像化引导教学对小学生创造性联想成绩的提高有显著影响。(4)概念图像化引导教学对五年级学生的创造性联想成绩的影响显著高于三年级。五年级实验组学生发散性联想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5)概念图像化引导教学对女生创造性联想成绩的影响显著高于男生。在抽象概念之间的远距联想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五年级女生显著高于男生。(6)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跨学科概念的远距离联想能力得到显著性提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图像世界的感性迷狂——我国当前教育实践中的图像化批判[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2].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化教育[J]. 青年探索 2019(03)
- [3].“读图时代”出版物图像化转向的原因与影响[J]. 传媒 2019(18)
- [4].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化构建[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11)
- [5].“图像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 高校辅导员 2018(02)
- [6].现代新闻传播的图像化转向[J]. 电视指南 2017(08)
- [7].世界图像化与小说的终结[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3)
- [8].信息图像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9].文化的张力:论文学图像化的文化诗学之维[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0].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化构建[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6(04)
- [11].图像化文学流行的原因探析[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2)
- [12].那些我们称为现实的东西[J]. 中国摄影 2017(05)
- [13].语文教学的图像化探索[J]. 课外语文 2017(04)
- [14].论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图像化[J]. 青春岁月 2017(09)
- [15].“文革”时期标语口号的图像化——以宣传画为中心的考察[J]. 都市文化研究 2016(02)
- [16].童敬海作品[J]. 当代油画 2017(07)
- [17].借助图像化策略,获取绘本阅读诀窍[J]. 小学语文教学 2017(21)
- [18].从《蜗居》谈文学图像化的影视转换[J]. 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5(02)
- [19].浅谈图像化对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 江苏教育通讯 2008(04)
- [20].图像化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J]. 大众文艺 2019(19)
- [21].《庄子》语言符号的“图像化再现”机制、途径及效果[J]. 文艺争鸣 2018(06)
- [22].文学图像化:图文缝合关系的重要维度[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4(01)
- [23].论《恋爱中的女人》中图像化叙述的运用[J]. 鸡西大学学报 2014(04)
- [24].图像化生存:规训与展演——论图像作为符号[J]. 国际新闻界 2011(02)
- [25].要素主义视角下对教育图像化的思考[J]. 理论导报 2011(05)
- [26].论交际中符号图像化的肢体语言[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12)
- [27].关于“文学图像化”的几点思考[J]. 理论学刊 2010(07)
- [28].新媒体语境下领导人形象的“图像化”传播[J]. 中国传媒科技 2017(07)
- [29].文学图像化生产的构成场域探赜[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 [30].微博的图像化倾向及其反思[J]. 传媒观察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