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运动特征论文-苏广利,畅柳,许明元

垂直运动特征论文-苏广利,畅柳,许明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垂直运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密水准,云南,断裂,垂直运动速率

垂直运动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苏广利,畅柳,许明元[1](2018)在《基于精密水准的云南地区垂直运动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利用1993—2017年多期精密水准观测资料获取了云南不同区域1993—2013年、2001—2016年、2011—2017年的垂直形变场。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整体表现为滇东压缩区隆升、滇中南拉分区下沉的运动形态,与GPS水平速度场吻合较好。红河断裂和小江断裂是2条重要的地壳垂向运动分割线,其中小江断裂两侧差异运动速率达5mm/a;红河断裂南西盘下沉,北东盘隆升;从水准剖面和垂直形变场来看,红河断裂仍具有块体边界断裂的意义,仍存在较强的活动性。滇西北地区以继承性运动为主,其中沿程海断裂分布的程海盆地、期纳盆地、宾川盆地,沿红河断裂分布的大理盆地、弥渡盆地均为下沉状态;丽江-剑川断裂所控制的丽江盆地、剑川盆地垂向运动不明显,附近山区表现为隆升。值得注意的是在曲江断裂、小江断裂交会处形变梯度较大,等值线有四象限分布特征,有孕育地震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8年06期)

段虎荣,张永志,徐海军,焦胜军[2](2011)在《中国西部地壳垂直运动引起的重力场空间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中国西部区域的数字高程数据以及地壳垂直运动速率数据,计算中国西部地区地壳垂直运动引起的重力场变化的分布,并与卫星重力观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中国西部区域的重力场变化与地壳垂直运动速率场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青藏高原以南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壳上升运动速率最大,其引起的重力变化为正的最大值;准噶尔盆地地壳下沉运动速率最大,其引起的重力变化为负的最大值;塔里木盆地及柴达木盆地地壳下沉运动速率相对较小,相应地引起的重力变化值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1年03期)

乔学军,聂兆生,杨少敏,谭凯,王琪[3](2011)在《GPS与InSAR揭示喀什坳陷及邻区的垂直运动与构造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喀什地区10年间的GPS点位观测及200多景2003—2007年间的SAR图像,采取层迭InSAR技术获得了喀什坳陷区与南天山及帕米尔块体的现今构造活动的垂直速度场,结果表明:喀什坳陷区的垂直运动具有明显的分界特征,北部以阿图什南翼断层为界,西南以乌泊尔断层为界,东部为塔里木盆地所围限的喀什坳陷区垂直形变表现为下沉,幅度约1 mm/a,而喀什坳陷区的外围为隆升,幅度约为1 mm/a,隆升速度由西往东逐渐减小,表明塔里木盆地基底与南天山及帕米尔高原交界的前缘界线分别为阿图什南翼断层及乌泊尔断层;柯坪推覆构造体内的垂直运动与主要推覆体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即山体褶皱带隆升,谷地沉降,隆升及沉降的速率约为1~-1.5 mm/a;普昌断裂虽然横切柯坪推覆构造体,但横跨该断裂的剖面表明普昌断裂两侧没有明显的垂直形变运动,进一步表明普昌断层作为"类转换断层",其运动以走滑为主。(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1年03期)

廖超明,李建常[4](2011)在《基于GPS技术的广西区域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1998~2008a的多期GPS观测资料对广西区域(21.0°~25.5°,105.5°~111.5°)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特征进行分析,计算了ITRF2000框架下区域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与利用精密水准资料计算得到近30a的垂向运动结果是一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区域现今地壳垂直运动总体趋势表现为继承性的缓慢抬升。(本文来源于《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1-05-26)

范玉芬,朱补全,潘士雄[5](2009)在《2008年强降水过程垂直运动、水汽输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008年嘉兴地区6个强降水过程的分析,发现强降水发生时,该地上空(200-1000hpa)均有负的上升速度中心通过,其负中心越大、维持时间越长,对该地的的强降水越有利,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形势造就的强降水导致上升速度中心在700hpa上下飘移,强上升速度中心向上,对暴雪、冰雹(强雷暴)形成有利,强上升速度中心处在0-20℃层对大尺度暴雨有利,台风外围环流影响时遇北方弱冷空气时产生的局地大暴雨,其时空剖面图上会形成多重正负中心。500、700、850hpa水汽垂直输送场在强降水过程中均有明显的强中心经过,不论是何种系统造成的系统性暴雨(雪),还是强对流暴雨,其强度、落区、维持时间均有明确的反应,其中700hpa水汽垂直输送场的负中心对降水的落区、时段对应最好,是一个能反映降水强度的极好指标。应加大对垂直速度、水汽垂直输送与暴雨关系的研究与应用。(本文来源于《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9-10-14)

胡淑娟[6](2008)在《1998年7月副热带高压短期结构演变特征与垂直运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1998年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二度梅期间副热带高压短期演变特征,利用大尺度大气运动的叁维环流分解方法,计算出7月副热带地区Hadley环流、Walker环流以及总体垂直运动的速度场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它们的演变过程,揭示了Walker环流、Hadley环流与副热带高压短期演变特征的关系,指出大尺度大气运动的叁维环流分解模型将有助于发展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变化与大尺度Walker环流、Hadley环流之间的定性、定量化的动力学关系,对气候预测效果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胡淑娟[7](2006)在《全球大气运动的叁维环流分解及大气垂直运动特征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全球的视角来看,整个大气环流可以认为是Walker环流、Hadley环流和Rossby环流这叁种环流迭加之和的形式。本文首先利用速度场的矢势表示过程将现有的二维环流的表示形式统一起来,提出广义叁维Walker环流、Hadley环流和Rossby环流的定义,给出了速度场叁维分解的数学模型,从数学理论上证明了速度场叁维分解过程的存在唯一性,给出了一个方便实际计算且在离散网格点上没有截断误差的数值方法,计算结果和理论证明均实现了速度场与叁维流函数的等价表示过程。速度场叁维分解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赤道低纬度地区乃至全球大气环流的叁维运动特征提供了方便。主要结论如下: (1)利用速度场的矢势表示过程将现有的二维环流的表示过程推广到叁维空间,提出广义叁维Walker环流、Hadley环流和Rossby环流的定义,并给出气压坐标系中叁维流函数所满足的偏微分方程组,证明了偏微分方程组定解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从数学理论上保证了速度场的叁维环流分解过程的存在唯一性。 (2)提出了一个能够反映气压球坐标系中叁维环流分解过程主要特征的简化模型,证明了简化模型定解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给出了简化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傅立叶级数法,数值方法本身实现了速度场与流函数的等价表示过程。同时,根据傅立叶级数法的优点——各分量都是关于空间变量的傅立叶级数形式,给出了一个能够反映各分量主要特征的级数截断方法,级数截断过程为我们抓住运动的本质特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根据气压坐标系中速度场的无辐散条件,给出了一个消除水平速度场观测误差的方法,此方法能够保证修正前后水平速度场的主要特征不变。 (4)流函数反算的速度场与NCEP资料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叁维流函数反算出来的水平速度场与NCEP的水平速度场完全一致;NCEP计算垂直速度场在离散网格节点上有数值方法的截断误差,本文给出的傅立叶级数方法在离散网格节点上虽然没有数值方法的截断误差,但却存在数学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实际计算结果表明叁维流函数计算的垂直速度ω~*与NCEP的垂直速度ω的主要特征比较接近,ω~*能够反映实际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但是进一步的方差分析则说明ω~*与ω之间存在差异,特别是在陆地上有明显得差异。(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6-05-01)

王双绪,张希,张四新[8](2002)在《昆仑山口西大地震前区域块体边界带垂直运动与变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块体内部羌塘地块和柴达木—祁连地块交界的东昆仑构造带上发生的8.1级强烈地震震前,震区及外围青藏和新疆地区曾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区域水准、GPS和重力测量。其中,区域水准测量有30多年的资料积累,而GPS和重力复测时间只有几年;但其共同特点是青藏块体边界地带测点较密,块体内部(包括8.1级地震区及附近)测点稀少、监测能力很弱。由于边界带的运动与块体整体运动及内部变形直接相关,因而我们以南北地震带和青藏块体东北缘构造边界带震前垂直形变为主,结合大范围GPS 水平运动和重力变化,来对8.1级大震前的区域垂直运动与变形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期刊2002-09-01)

杨国华,韩月萍[9](1997)在《苏鲁皖地区现今地壳垂直运动及郯庐断裂带的活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苏鲁皖地区1953~1995年多期精密复测水准资料,以及地质地貌构造背景,研究了苏鲁皖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及郯庐断裂中南段现今的活动特征,获得如下结论:(1)横穿本区的郯庐断裂带的活动直接控制着本区的构造活动;(2)郯庐断裂的活动特征为张压交替;(3)约自1953年开始,苏鲁皖地区地壳运动的演化顺序为张→压→张→压;新的“压”性运动约始于1993年,目前正在加强;(4)郯庐断裂带近期运动性质为左旋走滑;(5)张、压运动并不处于同一方向上(彼此相差约45°)。(本文来源于《地壳形变与地震》期刊1997年01期)

杨国华,韩月萍[10](1996)在《苏鲁皖地区现今地壳垂直运动及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苏鲁皖地区1953~1995年问的多期的精密复测水准资料、地质地貌构造背景,发现苏鲁地区及区内郯庐断裂(中南段)现今的活动特征为:①横穿本区的郯庐断裂带的活动直接控制到本区的构造活动;②郯庐断裂的活动特征为“张压”性的;③约自1953年开始,苏鲁皖地区运动特征的演化顺序为“张”→(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1996-10-01)

垂直运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中国西部区域的数字高程数据以及地壳垂直运动速率数据,计算中国西部地区地壳垂直运动引起的重力场变化的分布,并与卫星重力观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中国西部区域的重力场变化与地壳垂直运动速率场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青藏高原以南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壳上升运动速率最大,其引起的重力变化为正的最大值;准噶尔盆地地壳下沉运动速率最大,其引起的重力变化为负的最大值;塔里木盆地及柴达木盆地地壳下沉运动速率相对较小,相应地引起的重力变化值相对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垂直运动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苏广利,畅柳,许明元.基于精密水准的云南地区垂直运动特征分析[J].地震地质.2018

[2].段虎荣,张永志,徐海军,焦胜军.中国西部地壳垂直运动引起的重力场空间变化特征[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

[3].乔学军,聂兆生,杨少敏,谭凯,王琪.GPS与InSAR揭示喀什坳陷及邻区的垂直运动与构造特征[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

[4].廖超明,李建常.基于GPS技术的广西区域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特征分析[C].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

[5].范玉芬,朱补全,潘士雄.2008年强降水过程垂直运动、水汽输送特征分析[C].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2009

[6].胡淑娟.1998年7月副热带高压短期结构演变特征与垂直运动的关系[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胡淑娟.全球大气运动的叁维环流分解及大气垂直运动特征的分析[D].兰州大学.2006

[8].王双绪,张希,张四新.昆仑山口西大地震前区域块体边界带垂直运动与变形特征[C].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2002

[9].杨国华,韩月萍.苏鲁皖地区现今地壳垂直运动及郯庐断裂带的活动特征[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7

[10].杨国华,韩月萍.苏鲁皖地区现今地壳垂直运动及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特征[C].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1996

标签:;  ;  ;  ;  

垂直运动特征论文-苏广利,畅柳,许明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