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企业突变式组织变革下团队多目标取向的形成机制与适应性关系研究:ASD的演化视角

水务企业突变式组织变革下团队多目标取向的形成机制与适应性关系研究:ASD的演化视角

论文摘要

市场环境的高变化性和高复杂性正强力的影响着每个企业组织的经营和管理,通过组织变革以获得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正处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环境中的中国企业而言,其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加依赖于稳妥驾驭各种不同的组织变革活动。目前,水务企业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源于行业规制变化和政策调整的组织变革,而类似的变革是许多中国企业已经或即将面临的组织活动。本文以以往相关研究和理论为基础,从ASD动态演化的视角,综合运用情境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对国内水务企业突变式组织变革背景下工作团队状态目标取向的形成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聚焦三个理论问题:(1)作为越来越常见的一种组织变革类型,突变式组织变革的关键特征是什么?其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维度?(2)在突变式组织变革条件下,团队目标取向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是什么?(3)在突变式组织变革条件下,不同的团队目标取向对团队的适应性有什么影响?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本文进行了四个具有相互递进性和整体性关系的实证研究。研究一构建了突变式组织变革特征的结构模型,开发了突变式组织变革特征的测量工具。研究以组织变革特征为理论基础,从突变式组织变革的基本内涵和水务企业的变革实践出发,采用深度焦点访谈方法收集数据信息,在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突变式组织变革的关键特征是一个多维构思,包括风险创新性、动态整合性、网络互动性和时间约束性等四个维度。随后,结合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进一步开发出了突变式组织变革特征的测量工具。在量表开发的初始阶段,研究使用了129个样本数据,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删减了部分不符合指标的问项,最终得到了包含14个问项的突变式组织变革特征量表。接着研究使用158个样本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该量表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突变式组织变革特征的四维结构模型,而且表明了所开发的量表具有理想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二对突变式组织变革条件下工作团队目标取向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拓展性的探索,构建了团队目标取向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模型,为本文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的基础性框架。本研究以IPO为主要研究范式,在综合运用情境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的基础上,采用ASD动态演化的理论视角,对组织变革情境下团队目标取向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理论推演。随后对两个不同企业的工作团队在组织变革情境下目标取向的策略选择阶段、发展阶段和高阶适应阶段进行了结构化的分析和比较,借助模式匹配和逻辑模型的案例分析技术,深度剖析了基于多源数据得到的关键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突变式组织变革情境下,团队目标取向受团队领导和情境条件的双重驱动,团队领导通过选择能体现自我偏好的变革应对策略作用于团队的目标氛围,特定的团队目标取向为团队的发展和功能化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有利于团队在更高水平上的适应。研究三分析了突变式组织变革对团队目标取向的驱动效应,应用定量研究方法解析了团队目标取向的形成过程。研究以86个水务企业的工作团队为样本,以研究二的结论框架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通过逐步回归技术分析了突变式组织变革特征与团队领导成就模式对于团队目标取向的交互效应,同时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团队目标取向的形成机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突变式组织变革特征与团队领导成就模式对团队目标取向的交互作用显著,是驱动团队目标取向形成的情景因素,而团队领导通过团队变革压力应对策略的选择机制作用于团队目标取向。研究四探讨了在突变条件下团队目标取向与团队适应性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了团队目标取向的功能发展阶段向更高适应阶段的上升过程。研究采用实验模拟的方法分析团队目标取向对团队适应性的作用。包括196名被试在内的66个实验小组的决策实验结果表明,在突变式组织变革的情景下,不同的团队目标取向对团队的适应性有显著影响,而团队成员的变革承诺在团队目标取向与适应性的关系中有缓冲效应,在高变革承诺的条件下,学习取向和绩效取向对团队适应性的作用更显著。研究同时验证了团队目标取向对团队变革适应性作用的阶段性特征。最后,本文系统的归纳了以上研究的主要结论,以此为基础阐述了研究所取得的理论进展以及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并检视了上述实证研究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指出了未来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1 绪论
  • 1.1 现实问题
  • 1.1.1 水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 1.1.2 水务企业的变革任务
  • 1.1.3 水务企业变革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 1.2 理论问题
  • 2 以往研究文献
  • 2.1 目标取向理论研究
  • 2.1.1 目标取向的研究主线
  • 2.1.2 目标取向的内涵及其维度结构
  • 2.1.3 目标取向的研究层次
  • 2.1.4 目标取向的影响因素:个体特质与情景条件
  • 2.1.5 目标取向的结果变量
  • 2.1.6 小结
  • 2.2 组织变革理论研究
  • 2.2.1 组织变革的蕴意及动因
  • 2.2.2 组织变革的内容与模式
  • 2.2.3 组织变革与变革承诺
  • 2.2.4 组织变革与变革压力
  • 2.2.5 小结
  • 2.3 团队及团队适应性理论研究
  • 2.3.1 团队研究的主要范式
  • 2.3.2 团队目标取向的理论内涵
  • 2.3.3 团队领导及其成就取向
  • 2.3.4 团队适应性及适应性绩效
  • 2.3.5 团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 2.3.6 小结
  • 3 研究框架与设计
  • 3.1 以往研究小结
  • 3.1.1 以往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
  • 3.1.2 以往研究的局限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 3.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内容和焦点问题
  • 3.3 研究框架和步骤
  • 3.3.1 本文研究框架
  • 3.3.2 实证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 4 突变式组织变革特征结构模型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3 子研究一:基于内容分析的突变式组织变革特征研究
  • 4.3.1 研究目的
  • 4.3.2 研究假设
  • 4.3.3 研究方法
  • 4.3.4 研究设计和研究流程
  • 4.3.5 资料分析
  • 4.3.6 研究结果讨论与结论
  • 4.4 子研究二:突变式组织变革特征模型验证
  • 4.4.1 研究目的
  • 4.4.2 研究方法
  • 4.4.3 量表设计
  • 4.4.4 数据收集
  • 4.4.5 分析方法
  • 4.4.6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 4.4.7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 4.5 研究小结
  • 5 突变式组织变革情景下团队目标取向的形成和演化——基于情景依存的理论拓展
  • 5.1 引言
  • 5.2 团队目标取向形成的分析框架:基于情景的理论拓展
  • 5.2.1 工作团队的概念
  • 5.2.2 情景条件——团队目标取向的驱动因素
  • 5.2.3 基于问题驱动的情景依存研究思路
  • 5.2.4 突变式组织变革背景下的团队目标取向——基于ASD的分析框架
  • 5.3 研究目的
  • 5.4 研究方法
  • 5.4.1 理论抽样
  • 5.4.2 资料收集
  • 5.4.3 分析单元
  • 5.4.4 分析技术
  • 5.5 案例分析
  • 5.5.1 管理模式变革:杭州高新(滨江)水务有限公司中的管网维护团队
  • 5.5.2 技术和工作流程变革:永州第四自来水公司质监团队
  • 5.5.3 跨案例分析
  • 5.6 研究小结
  • 6 突变式组织变革情景下团队领导对团队目标取向的驱动作用研究
  • 6.1 研究目的
  • 6.2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6.2.1 团队领导对团队目标取向的影响
  • 6.2.2 突变式组织变革特征与团队领导的交互作用
  • 6.2.3 突变式组织变革背景下团队领导与团队压力策略的关系假设
  • 6.2.4 团队压力策略与团队目标取向的关系假设
  • 6.2.5 团队压力策略在团队领导成就模式与团队目标取向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 6.3 研究方法
  • 6.3.1 样本
  • 6.3.2 数据收集
  • 6.3.3 测量
  • 6.3.4 统计分析方法
  • 6.3.5 分析程序
  • 6.4 研究结果
  • 6.4.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6.4.2 数据检验
  • 6.4.3 团队领导对团队目标取向的驱动作用:突变式组织变革特征的交互作用
  • 6.4.4 团队目标取向的形成机制验证:团队变革压力应对策略的中介作用
  • 6.5 研究小结
  • 7 突变情景下团队目标取向与适应性的关系研究
  • 7.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7.2 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 7.2.1 团队目标取向与适应性绩效的关系
  • 7.2.2 变革承诺在团队目标取向与适应性绩效关系中的调节效应
  • 7.2.3 变革条件下团队目标取向对适应性绩效影响的阶段特征
  • 7.3 研究方法
  • 7.3.1 实验参与者
  • 7.3.2 实验设计
  • 7.3.3 实验任务设计
  • 7.3.4 实验过程
  • 7.3.5 实验测量
  • 7.3.6 分析方法
  • 7.4 研究结果
  • 7.4.1 测量和描述统计
  • 7.4.2 假设检验
  • 7.5 研究小结
  • 8 研究结论
  • 8.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8.1.1 突变式组织变革特征的内容和结构维度
  • 8.1.2 突变式组织变革条件下团队目标取向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 8.1.3 突变式组织变革和团队领导对团队目标取向的驱动作用
  • 8.1.4 突变式组织变革条件下团队目标取向与适应性的关系
  • 8.2 本研究的理论进展
  • 8.2.1 基于分类学的突变式组织变革特征内容和结构维度新发现
  • 8.2.2 构建了基于情境依存的团队目标取向动态演化过程模型
  • 8.2.3 从成员角色调整的视角解释了团队的变革适应性绩效差异
  • 8.3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 8.4 本研究的局限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突变式组织变革特征调查问卷
  • 附录二:调查问卷(高管团队版)
  • 附录三:调查问卷(团队成员版)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颅脑外伤患者发生ASD的情况调查及其独立危险因素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20(03)
    • [2].ASD儿童的生态干预:基于心理弹性理论视角[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3].急性应激障碍(ASD)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3)
    • [4].ASD阻燃剂对落叶松材阻燃性能的影响[J]. 林业工程学报 2017(04)
    • [5].ASD消费品展览会:沙滩新玩意与音乐节服装备受注目[J]. 玩具世界 2017(07)
    • [6].ASD及其航空航天标准[J].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09(06)
    • [7].我国ASD者面孔识别研究热点知识图谱[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04)
    • [8].ASD患儿家长常见情绪问题和应对策略[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 [9].基于延时影响因子的应用层多播ASD模型改进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5(10)
    • [10].社交机器人对ASD儿童社会互动行为的诱导效应[J]. 应用心理学 2019(02)
    • [11].辣椒疫病拮抗真菌ASD菌株发酵优化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2(03)
    • [12].女性高管职业身份建构的扎根理论研究——基于ASD的成长模型[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6(01)
    • [13].ASD统计降尺度方法在中国东部季风区典型流域的适用性分析[J]. 水文 2013(04)
    • [14].团体语言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影响[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13)
    • [15].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ASD封堵治疗的应用研究[J]. 大理学院学报 2010(06)
    • [16].ASD综合保障标准化启示[J].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09(05)
    • [17].ASD患儿脑扣带回代谢物浓度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04)
    • [18].基于ASD地物光谱仪的两种天空光测量方法比较分析[J]. 热带地理 2011(02)
    • [19].ASD患儿父亲抚育时间对患儿母亲抚育压力、心理韧性的影响[J]. 精神医学杂志 2019(01)
    • [20].基于ASD统计降尺度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J]. 高原气象 2014(01)
    • [21].基于资源约束的能源制造业ASD评价——以炼油业为例[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22].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成人继发孔ASD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4(04)
    • [23].基于ASD光谱仪的悬浮泥沙光学衰减系数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4].ASD与ADHD患儿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特点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7(04)
    • [25].面向ASD儿童的交互式工作记忆训练系统[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7(02)
    • [26].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面孔识别缺陷概述[J]. 绥化学院学报 2014(04)
    • [27].不同部位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治疗ASD疗效及对患儿运动能力、发育商的影响[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01)
    • [28].基于ASD成长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驱动策略[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9].ASD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疗效分析[J].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7(02)
    • [30].人事选拔决策过程匹配评价的现场研究:以ASD理论“A”阶段分析为例[J]. 心理学探新 2015(02)

    标签:;  ;  ;  ;  ;  

    水务企业突变式组织变革下团队多目标取向的形成机制与适应性关系研究:ASD的演化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