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绪对竞技体操运动员动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积极情绪对竞技体操运动员动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1998年“艾库玛尔会议”以后,心理学界兴起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兴趣,积极情绪的研究也开始被重视,研究认为积极情绪对人的认知和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研究涉及的领域还相当局限,在体育领域里的研究也很少见,而在以低唤醒心理状态为特征的竞技体操项目上的相关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本文通过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情绪和积极情绪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指出积极情绪研究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并且结合体操项目,对积极情绪影响体操动作稳定性的情况进行实验研究。研究涉及体操运动员的年龄、训练年限、性格特征、归因风格、积极情绪状态、动作难度等变量指标,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仔细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一定范围内,体操动作的稳定性随着运动员积极情绪的增高而提高,而且分值越集中;随着动作难度的增加,动作稳定性大幅度下降,而且稳定性分值的集中性也越差,积极情绪对动作稳定性的提高作刚越显得明显。第二,一般情况下,在培养成长期,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难度越高的动作上,表现就越明显。同样,动作稳定性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对于难度大的动作尤为如此。第三,在相同的环境中,外向性格特征者比内向性格特征者能体验到更高程度的积极情绪。在相同的积极情绪体验下,内外向性格特征本身对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是,在实际中,内外向性格特征可以通过对积极情绪体验程度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动作稳定性。第四,高情绪稳定性特征的体操运动员的积极情绪和动作稳定性得分分布更趋于集中,但是不具有显著性意义,重点是要在实际中结合其它因素综合考虑。第五,运动员的归因风格对积极情绪和动作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论有利于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为积极情绪在体操训练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结合实验中的情况,提出“情绪优先占用大脑资源”的理论假设,对积极情绪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有一定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情绪的研究概述
  • 1.1.1 情绪的定义
  • 1.1.2 情绪的产生机理
  • 1.1.3 情绪的作用
  • 1.1.4 情绪的神经化学物质
  • 1.1.5 情绪的研究现状
  • 1.2 积极情绪的研究概述
  • 1.2.1 积极情绪的概念
  • 1.2.2 积极情绪的功能和作用
  • 1.2.3 积极情绪的研究现状
  • 1.2.4 积极情绪研究的发展趋势
  • 1.3 体操动作稳定性的研究概述
  • 1.4 提出问题
  • 1.4.1 积极情绪对体操运动员训练动作稳定性影响研究的必要性
  • 1.4.2 积极情绪对体操运动员训练动作稳定性影响研究的可行性
  • 1.4.3 研究的意义
  • 1.4.4 研究假设
  • 第2章 实验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实验法
  • 2.3 实验研究
  • 2.3.1 实验的场馆和仪器
  • 2.3.2 实验材料
  • 2.3.3 实验设计
  • 2.3.4 实验的实施过程
  • 第3章 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讨论
  • 3.1 数据的整理和描述统计分析
  • 3.1.1 被试的基本信息
  • 3.1.2 积极和消极情绪测量情况的统计
  • 3.1.3 被试动作稳定性扣分情况
  • 3.2 推论分析
  • 3.2.1 积极情绪和动作难度对体操运动员动作稳定性影响的方差分析
  • 3.2.2 运动员年龄与动作稳定性的方差分析
  • 3.2.3 运动员训练年限与动作稳定性的方差分析
  • 3.2.4 不同性格特征运动员的积极情绪和动作稳定性相互关系的分析
  • 3.2.5 运动员归因风格与积极情绪相关关系的方差分析
  • 3.2.6 运动员归因风格与动作稳定性关系的方差分析
  • 3.3 综合分析与讨论
  • 3.3.1 积极情绪、动作难度和动作稳定性的相互关系讨论
  • 3.3.2 年龄和动作稳定性的关系讨论
  • 3.3.3 训练年限与动作稳定性的关系讨论
  • 3.3.4 内外向性格特征与体操运动员积极情绪和动作稳定性的关系讨论
  • 3.3.5 情绪稳定性性格特征与积极情绪和动作稳定性的关系讨论
  • 3.3.6 归因风格与积极情绪和动作稳定性的关系讨论
  • 3.3.7 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4章 研究的结论和展望
  • 4.1 研究的结论
  • 4.2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表3
  • 附录4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J]. 山西体育科技 2009(02)
    • [2].中国10~11岁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水平评价与诊断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01)
    • [3].论体操运动员心理训练及竞赛心理控制[J]. 四川体育科学 2017(03)
    • [4].浅论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J]. 青少年体育 2017(09)
    • [5].浅谈体操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的现状与发展[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24)
    • [6].丘索维金娜:一个永不言败的母亲[J]. 少年月刊 2016(23)
    • [7].学会改变[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7(02)
    • [8].浅议我国竞技体操发展趋势[J]. 商业故事 2016(29)
    • [9].学会改变[J].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7(01)
    • [10].核心力量训练提升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的效果[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08)
    • [11].试论竞技体操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与诊断策略的完善[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04)
    • [12].体操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与对策[J]. 大家 2012(06)
    • [13].对女子体操运动员启蒙训练的研究[J]. 少年体育训练 2009(03)
    • [14].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的体重控制[J]. 少年体育训练 2008(04)
    • [15].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重要性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27)
    • [16].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和方法的研究[J]. 青少年体育 2020(08)
    • [17].中国香港优秀体操运动员石伟雄跳马夺金因素分析——以科佩尔站世界杯挑战赛为例[J]. 青少年体育 2020(07)
    • [18].核心力量训练对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提升的影响[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27)
    • [19].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早退”现象解析及对策研究[J]. 贵州体育科技 2016(02)
    • [20].我国业余体操运动员基本情况调查分析[J]. 青少年体育 2016(09)
    • [21].中国体操运动员是大家的威胁[J]. 文史博览 2015(10)
    • [22].体操运动员通过训练加强比赛抗压能力问题研究[J]. 灌篮 2019(11)
    • [23].天才体操运动员西蒙·拜尔斯(英文)[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9(31)
    • [24].浅谈竞技体操运动员的损伤原因及预防对策[J]. 武魂 2013(06)
    • [25].体操运动员手上的皮条有何用?[J]. 少儿科技博览 2008(07)
    • [26].制约体操运动员跳马落地稳定性的因素及对策[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8(07)
    • [27].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综述[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 [28].对山西省优秀体操运动员运动寿命影响因素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07)
    • [29].我国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指标筛选及发展标准[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2(03)
    • [30].我国8~9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指标筛选及评价[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06)

    标签:;  ;  ;  ;  

    积极情绪对竞技体操运动员动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