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茯苓优良菌种的选育、保藏和液体发酵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药学
作者: 李羿
导师: 万德光
关键词: 茯苓,诱变,菌种保藏,液体发酵,发酵条件,多糖,三萜系化合物
文献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以茯苓马铃薯斜面菌种P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以差别杀菌法和菌丝过滤法富集营养缺陷型。在含有2mg/mL茯苓胞外多糖的浓度梯度完全培养基平板上,挑选生长较好的耐较高浓度茯苓胞外多糖的茯苓菌株,接种到不同茯苓胞外多糖浓度差的完全培养基平板上逐级筛选,成功获得了遗传稳定的高产突变株P6。P6摇瓶发酵后,每升发酵液中菌丝体干重达11.92g,较出发菌株P0提高了7.58%。在茯苓优良菌种选育的研究中,首次用紫外线进行诱变育种,并构建了茯苓优良菌株的筛选模型,从而提高了优良菌株的筛选效率。 通过摇瓶液体发酵和平板培养,考察了甘油菌种保藏法、冻干菌种保藏法和斜面菌种保藏法的保藏效果,结果表明三种菌种保藏法对茯苓菌种的保藏效果均较理想。 通过茯苓的摇瓶液体发酵培养,确定了茯苓液体发酵的最适发酵培养基和最适培养条件,并进一步确定了最佳的放大培养工艺。在葡萄糖总浓度为4%的情况下,发现在发酵培养第60h和第72h,分别以1%的浓度补糖效果最佳。在发酵罐液体发酵中使用了连续滴加补料培养的技术,提高了发酵罐的液体发酵水平,与摇瓶液体发酵相比,发酵罐液体发酵不仅使发酵时间从168h缩短为120h,而且还使菌丝干重从10.74g/L增加到11.95g/L,提高了其菌体产量达11.27%。 对发酵液中胞外多糖进行了研究,发现每升茯苓发酵液中茯苓胞外多糖的量5.43g高于胞内总多糖的量4.09g。商品药材茯苓多糖的平均含量87.24%远高于发酵茯苓菌丝体多糖的平均含量45.17%;发酵茯苓菌丝体中有较强生理活性的水溶性多糖的比例高于商品药材茯苓。 比较了商品药材茯苓和发酵茯苓菌丝体的三萜系化合物在两个不同的流动相中薄层层析图谱,发现两者的三萜系化合物薄层层析图谱有较大的相似性。同时,也发现发酵茯苓菌丝体其三萜系化合物种类比商品药材茯苓其三萜系化合物种类更多。
论文目录:
1.引言
1.1 立题依据
1.2 主要研究内容
2.本草考证
2.1 茯苓的本草考证
2.2 发酵中药的本草考证
3.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
4.茯苓优良菌种选育的研究
4.1 紫外线诱变致死率曲线
4.2 紫外线诱变育种
4.3 优良菌株的筛选
4.4 优良菌种选育的讨论
5.茯苓菌种保藏的研究
5.1 菌种的保藏
5.2 种子液的制备
5.3 摇瓶液体发酵
5.4 平板培养
5.5 菌种保藏期为6个月的保藏效果
5.6 菌种保藏期为12个月的保藏效果
5.7 菌种保藏的讨论
6.茯苓液体发酵的研究
6.1 茯苓摇瓶液体发酵
6.2 茯苓摇瓶液体发酵放大培养
6.3 茯苓摇瓶液体发酵和摇瓶液体发酵放大培养的研究
6.4 茯苓摇瓶补料发酵
6.5 茯苓发酵罐液体发酵
7.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商品药材茯苓的研究
7.1 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商品药材茯苓的显微结构
7.2 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商品药材茯苓中茯苓多糖的研究
7.3 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商品药材茯苓中三萜系化合物的研究
8.结论
8.1 茯苓优良菌种的选育
8.2 茯苓菌种的保藏
8.3 茯苓的液体发酵
8.4 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商品药材茯苓的研究
8.5 本论文的创新点
9.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1.茯苓的研究进展
2.发酵中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致谢
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20
相关论文
- [1].杯伞(Clitocybe sp.)AS 5.112胞外多糖发酵、生物活性及结构分析[D]. 王允祥.南京农业大学2004
- [2].不同茯苓菌丝体的多糖结构和生物活性[D]. 金勇.武汉大学2004
- [3].云芝多糖分离、纯化、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孙晓波.吉林农业大学2004
- [4].茯苓菌核多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及生物活性[D]. 王艺峰.武汉大学2004
- [5].灵芝多糖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D]. 刘静.武汉大学2005
- [6].发酵法生产米多霉素的菌种选育、培养条件优化和动力学研究[D]. 谢志鹏.浙江大学2005
- [7].纳他霉素高产菌株选育、发酵条件优化、发酵动力学及溶解度的研究[D]. 骆健美.浙江大学2005
- [8].灵芝菌深层培养及灵芝多糖分离纯化的研究[D]. 罗立新.华南理工大学1996
- [9].灰树花深层发酵条件优化及其菌丝体抗肿瘤糖肽的研究[D]. 崔凤杰.江南大学2006
- [10].灵芝深层发酵水溶性活性物质的研究[D]. 田亚平.江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