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仿真内窥镜重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仿真内窥镜技术,儿童
仿真内窥镜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胡龙非,刘克礼[1](2016)在《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使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及仿真内窥镜技术(CT virtual endoscopy,CTVB)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2例患儿经CTVB检查显示出Ⅰ~Ⅲ级气管、支气管100%,显示第Ⅳ级支气管50%;MPR显示出Ⅰ~Ⅲ级气管、支气管100%,显示第Ⅳ级支气管55%。CT显示的支气管异物的形态和位置与支气管镜手术结果相符合31例,其中异物位于气管2例,右支气管17例,左支气管8例,气管粗隆区4例,1例不符合。MPR和CTVB发现31例,表现为腔内椭圆形、不规则占位21例,管腔闭塞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能准确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阻塞程度。(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王雷[2](2014)在《16层螺旋CT多平面、曲面重建及仿真内窥镜诊断气管异物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16层螺旋CT多平面、曲面重建及仿真内窥镜诊断气管异物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经临床手术及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4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CT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CT诊断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及临床手术情况做对比。结果该组研究中CT诊断的符合率为97.5%,CT直接征象包括气管、支气管腔内等/高密度影,管腔狭窄、阻塞,异物形态可见管状、柱状、环形、半圆形、类叁角形及不规则形;间接征象可见胸腔积液、皮下气肿、纵隔气肿、肺炎、肺不张、肺气肿、气胸。结论 16层螺旋CT多平面、曲面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在诊断气管异物方面确诊率较高,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4年29期)
陈利军,陈士新,马宁,徐林,代永庆[3](2014)在《3.0T MRI仿真内窥镜重建技术在面肌痉挛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0 T MR仿真内窥镜重建技术在面肌痉挛中的应用研究。材料与方法对30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横断面3D FIESTA C扫描,将原始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仿真内窥镜重建(megnatic resonance virtual ebdoscopy,MRVE),分析症状侧血管与神经的关系。30例中22例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microvacular decompression,MVD)。结果 30例症状侧血管与神经接触者6例,压迫者24例;24例接触或压迫部位发生于面神经出脑干段根部,6例发生于面神经远脑干端;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11例,小脑前下动脉10例,椎动脉6例,基底动脉3例;22例MRI显示责任血管与术后吻合,术后面肌痉挛症状消失。结论 3.0 T MR仿真内窥镜重建技术在面肌痉挛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研究价值,为明确病因诊断及手术计划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磁共振成像》期刊2014年03期)
于军成[4](2014)在《CT仿真内窥镜和叁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主要分析CT仿真内窥镜和叁维重建技术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的38例小儿气道异物患者,对其CT仿真内窥镜和叁维成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儿中有25例在报告部位发现非金属性异物,且纤维支气管镜进一步确认为黄豆粒、饭粒、痰栓等。结论:CT仿真内窥镜和叁维重建技术对于小儿气道异物诊断有着临床推广意义,它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属于一种无创型且安全性高的临床检查手段,易于被患儿和家长接受。(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马贵平,李延庆,王丽娟[5](2013)在《CT多平面重建、仿真内窥镜技术对进展期胃癌的术前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仿真内窥镜技术对进展期胃癌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对15例病例均进行检查CT多片面重建和CT仿真内窥镜技术检查,对获得的图像进行细致观察,评判对进展期胃癌的术前价值。结果:15例中有1例存在评估偏低,总体符合率93%。结论:MPR、CTVE的结合不仅可以对胃癌病灶形态、范围进行明确直观的分析,发现胃癌的周围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更有利于解决病灶周围复杂结构关系,进而准确地进行术前分期,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3年05期)
杨飏[6](2011)在《平面重建与仿真内窥镜技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平面重建(MPR)、仿真内窥镜(CTVE)技术在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中的意义。方法接受慢性鼻窦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CT组与CT重建组,每组100例。常规CT组术前行CT检查,CT重建组还增加MPR、CTVE图像重建,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CT重建组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好,可以立体观察病变。CT重建组对2型和3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常规CT组(P<0.05)。两组1型慢性鼻窦炎的疗效相当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内镜手术治疗中采用MPR与CTVE技术可能全面显示病变整体结构,与手术视野符合,提高2型和3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治愈率。(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刘景旺,赵静,郭庆乐,郑宝霞,李健[7](2010)在《叁维重建联合ERCP后仿真内窥镜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VCT叁维重建联合ERCP后仿真内窥镜在肝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肝门胆管癌叁期增强扫描及ERCP术后V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利用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MPR、VR、CTVE等技术),判断肿瘤的部位和侵及范围,肝动脉和门静脉受侵情况,是否有局属淋巴结及脏器转移;将Bismuth-Corlette分型及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行VCT叁期增强扫描后行图像叁维重建及ERCP后仿真内窥镜重建,本组对于肝门胆管癌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30/30),定位分型准确率为80%(24/30)。结论应用VCT叁维重建联合ERCP后仿真内窥镜技术可作为肝门胆管癌诊断的首选有效方法 。(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0年09期)
刘丹,张翼飞,吴婷婷,谢中国,王琳[8](2009)在《CT仿真内窥镜和叁维重建在小儿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CTVE)和叁维重建成像技术对小儿气道异物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7例怀疑气道异物患儿CT仿真内窥镜和叁维成像结果。结果:17例患儿中12例于报告部位发现异物,且均为非金属异物,并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异物主要为花生米碎粒、花生壳、米饭粒、葵花籽、痰栓等。结论:CTVE是一种无创性,安全性高,易为小儿及家长所接受的临床检查方法。对小儿气道异物的早期诊断或作为纤维支气管镜术前筛选、定位及术后复查有很大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期刊2009年04期)
李晓,左敏静,黄小宁,孟新萍,蔡炳宗[9](2008)在《CT多平面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和仿真内窥镜(VE)后处理技术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87例胃癌患者(纤维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早期胃癌34例)进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后行MPR及VE图像后处理,并对早期胃癌检出结果与单纯CT横断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横断图像结合MPR和VE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91%(31/34),单纯CT横断图像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65%(22/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横断图像结合MPR、VE与单纯CT横断图像相比能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本文来源于《江西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刘春玲,杨智云,周旭辉,徐巧兰,杨旭峰[10](2007)在《正常中耳64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和听骨链叁维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和听骨链表面遮盖法(SSD)成像对正常中耳结构的显示情况及其技术方法。方法:无临床症状、临床检查未见异常、CT显示正常者35耳,行中耳CTVE及听骨链SSD成像,重建图与正常图谱、二维CT图对照。结果:CTVE100%(35/35)清晰显示大部分听骨链的结构及鼓室各壁结构;CTVE对镫骨前后脚的显示率分别为68.6%(24/35)和74.3%(26/35),CTVE尤其清晰显示后鼓室重要结构;听骨链SSD成像100%(35/35)清晰显示听小骨各结构,尤其是完全显示了镫骨前后脚及脚板。结论:64排螺旋CT的CTVE及听骨链SSD成像,能够建立正常中耳立体解剖结构模式,立体、清晰地显示正常中耳腔内部及各壁重要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对中耳叁维结构的观察提供更直接的影像学资料,该技术方法简单、快速,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仿真内窥镜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16层螺旋CT多平面、曲面重建及仿真内窥镜诊断气管异物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经临床手术及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4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CT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CT诊断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及临床手术情况做对比。结果该组研究中CT诊断的符合率为97.5%,CT直接征象包括气管、支气管腔内等/高密度影,管腔狭窄、阻塞,异物形态可见管状、柱状、环形、半圆形、类叁角形及不规则形;间接征象可见胸腔积液、皮下气肿、纵隔气肿、肺炎、肺不张、肺气肿、气胸。结论 16层螺旋CT多平面、曲面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在诊断气管异物方面确诊率较高,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仿真内窥镜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1].胡龙非,刘克礼.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
[2].王雷.16层螺旋CT多平面、曲面重建及仿真内窥镜诊断气管异物的价值[J].中外医疗.2014
[3].陈利军,陈士新,马宁,徐林,代永庆.3.0TMRI仿真内窥镜重建技术在面肌痉挛中的应用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4
[4].于军成.CT仿真内窥镜和叁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应用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5].马贵平,李延庆,王丽娟.CT多平面重建、仿真内窥镜技术对进展期胃癌的术前评估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
[6].杨飏.平面重建与仿真内窥镜技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
[7].刘景旺,赵静,郭庆乐,郑宝霞,李健.叁维重建联合ERCP后仿真内窥镜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0
[8].刘丹,张翼飞,吴婷婷,谢中国,王琳.CT仿真内窥镜和叁维重建在小儿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9
[9].李晓,左敏静,黄小宁,孟新萍,蔡炳宗.CT多平面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8
[10].刘春玲,杨智云,周旭辉,徐巧兰,杨旭峰.正常中耳64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和听骨链叁维重建[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