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超高速航行体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

水下超高速航行体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

论文摘要

水下超高速航行体以其低流体阻力突破了水下运动的速度瓶颈,获得了极高的水下航行速度,将成为新一代的高速水下武器,能够凭借其速度优势打击、拦截陆海空各种军事目标,并以远程攻击、高速、隐蔽等优越的作战效能克敌制胜。本文以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水下超高速运动的基础理论与相关技术研究”的研制任务为背景,对水下超高速航行体的动力学建模及纵向运动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运用刚体动力学原理和船舶运动建模理论,对有尾舵与无尾舵的超高速航行体运动模型进行受力分析与整理,尤其对航行体尾部产生的滑行力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过程,最后建立了超空泡航行体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为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提出运用小扰动原理对非线性运动方程组进行线性化处理,推导了无尾舵运动模型与有尾舵模型的线性运动微分方程组;对于有尾舵模型提出采用空化器偏转及尾舵偏转为控制变量,推出了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对于无尾舵模型,以空化器偏转、航行体冲角及推力矢量偏转为控制变量,推出了无尾舵模型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对有尾舵控制模型及无尾舵控制模型的可控性及可观性进行了分析。由于水下超高速航行体本身的复杂性,航行体对象本身存在建模误差、系统参数不确定或动态特性不能完全确定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有尾舵模型以空化器偏转及尾舵偏转为控制量,采用鲁棒极点配置算法设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进模型的动态稳定性;对于无尾舵模型,以空化器偏转、航行体冲角及推力矢量为控制变量,首先采用LQR方法为航行体设计控制器,由于该方法法设计的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弱,而后又采用了H_∞混合灵敏度方法及μ综合方法为航行体设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在理论研究超空泡航行体动力学特性及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超高速水下航行体机动控制系统硬件实现等技术难点及关键问题,并对突变理论在空化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超空泡问题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超空化技术研究进展
  • 1.2.2 国内超空化技术发展现状
  • 1.3 水下超空泡航行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超空泡的基本理论
  • 2.1 引言
  • 2.2 超空泡形成的基本机理
  • 2.3 超空泡航行体的组成及若干关键技术
  • 2.3.1 超空泡航行体的组成
  • 2.3.2 超空泡问题若干关键技术
  • 2.4 超空泡形态计算模型
  • 2.4.1 定常轴对称超空泡形态特性分析
  • 2.4.2 非轴对称超空泡形态特性
  • 2.4.3 非定常超空泡形态特性理论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超空泡航行体动力学建模
  • 3.1 引言
  • 3.2 坐标系定义
  • 3.2.1 固定坐标系
  • 3.2.2 航行体运动坐标系
  • 3.2.3 空化器及尾舵坐标系
  • 3.2.4 速度坐标系
  • 3.2.5 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
  • 3.3 航行体垂直面内受力分析
  • 3.3.1 超空泡航行体简化模型的建立
  • 3.3.2 空化器受力
  • 3.3.3 重力
  • 3.3.4 推力
  • 3.3.5 尾舵受力
  • 3.3.6 滑行力
  • 3.4 超高速航行体的动力学方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纵向运动模型的线性化及动力学特性分析
  • 4.1 引言
  • 4.2 小扰动理论线性化方法
  • 4.3 平衡控制量的获取
  • 4.3.1 模型A平衡控制量的获取
  • 4.3.2 模型B平衡控制量的获取
  • 4.4 纵向运动状态空间方程的建立
  • 4.4.1 模型A的状态空间方程
  • 4.4.2 模型B的状态空间方程
  • 4.5 状态空间模型的特性分析
  • 4.5.1 模型A的特性分析
  • 4.5.2 模型B的特性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超空泡航行体纵向运动控制策略设计
  • 5.1 引言
  • 5.2 超空泡航行体控制方案
  • 5.3 鲁棒极点配置方法
  • 5.3.1 问题的描述
  • 5.3.2 鲁棒极点配置算法
  • 5.3.3 仿真结果分析
  • 5.4 LQR最优控制方法
  • 5.4.1 控制系统设计
  • 5.4.2 LQR最优控制理论
  • 5.4.3 控制效果分析
  • 5.5 鲁棒控制方法
  • 5.5.1 鲁棒控制理论
  • 5.5.2 纵向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 5.5.3 仿真研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超空泡航行体机动控制的技术难点分析
  • 6.1 引言
  • 6.2 超空泡航行体机动控制的技术难点分析
  • 6.2.1 德国梭鱼超空泡水下导弹
  • 6.2.2 带机动控制的超空泡航行体技术难点分析
  • 6.3 突变理论在空化问题中的应用分析
  • 6.3.1 突变原理的概念与应用
  • 6.3.2 尖点突变
  • 6.3.3 空化问题中的突变现象分析
  • 6.3.4 空泡溃灭问题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潜射高速航行体动力学模拟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 2020(02)
    • [2].航行体水下排气的热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舰船科学技术 2020(01)
    • [3].水下航行体充气上浮仿真方法研究[J]. 兵工学报 2020(07)
    • [4].空投航行体入水弹道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J]. 数字海洋与水下攻防 2020(05)
    • [5].水下发射气幕提前喷射时间对载荷影响仿真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 2016(23)
    • [6].附加质量变化率在航行体出水过程中的影响研究[J]. 计算力学学报 2017(01)
    • [7].超空泡航行体最优控制建模与仿真[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6(10)
    • [8].基于正交试验的航行体弹道仿真优化设计[J].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7(04)
    • [9].海浪环境对航行体出水特性影响研究[J].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16(03)
    • [10].入水参数对“水漂式”航行体跨介质运动影响数值仿真分析[J]. 宇航总体技术 2020(03)
    • [11].航行体近水面滑跳运动试验研究[J]. 数字海洋与水下攻防 2019(02)
    • [12].航行体出水过程动载荷优化方法研究[J]. 强度与环境 2019(05)
    • [13].一种带有阻尼板航行体的弹道模型与计算[J].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14].水下发射航行体跨介质动态载荷预报研究[J].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16(02)
    • [15].热电混合动力在水下无人航行体中的应用研究[J]. 船电技术 2015(04)
    • [16].水下无人航行体航迹规划算法研究[J]. 电子世界 2014(11)
    • [17].小型航行体远程探测技术的分析与探讨[J]. 舰船科学技术 2011(06)
    • [18].水下超空泡航行体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J]. 振动与冲击 2009(06)
    • [19].水下超高速航行体的动力学建模及控制问题研究[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08(02)
    • [20].发射速度对航行体出水姿态影响数值仿真研究[J]. 舰船电子工程 2017(07)
    • [21].锥头航行体非匀速垂直出水数值研究[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4(06)
    • [22].翼身融合航行体操纵特性研究[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5(04)
    • [23].航行体出水载荷测试技术研究[J]. 四川兵工学报 2015(11)
    • [24].考虑空化作用的潜射航行体弹道仿真[J]. 工程力学 2014(10)
    • [25].航行体垂直出筒载荷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 战术导弹技术 2014(05)
    • [26].灵巧航行体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方法与应用[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3(01)
    • [27].自然超空泡航行体弹道稳定性分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2(01)
    • [28].航行体水下点火三维流场数值模拟[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2(06)
    • [29].航行体有攻角出水全过程数值模拟[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1(01)
    • [30].水下超高速航行体纵向运动的控制方法研究[J]. 工程力学 2009(02)

    标签:;  ;  ;  ;  

    水下超高速航行体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