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界面是连接增强纤维和基体的极其重要的微观结构,对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的微观结构对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分子模拟方法,设计了碳纤维/环氧分子复合层的界面结构,对界面相互作用能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并改进了界面剪切模型,对界面剪切行为进行了进一步探索。首先使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以石墨层为基础从分子水平设计碳纤维表面结构,建立了具有不同羟基或氨基接枝率的碳纤维表面,并建立了碳纤维与环氧分子界面模型。通过模拟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吸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界面相互作用能的组成。计算结果显示:复合材料体系界面相互作用能主要由环氧分子-纤维表面碳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环氧分子-纤维表面接枝官能团间的相互作用两方面构成,二者共同决定相互作用能的大小。两项能量分量随官能团接枝率的变化趋势相反,界面相互作用能并不随着官能团接枝率的增加而持续升高,界面相互作用能最低时的接枝率为纤维表面最佳官能团接枝率。通过界面相互作用能的比较与分析,得出表面接枝官能团能够提高界面强度,对于不同的官能团,存在不同的最佳接枝率。官能团种类和官能团的碳链长度对界面相互作用能均有影响。对复合材料界面模型进行剪切模拟,讨论了纤维表面官能团接枝率对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在非周期性边界条件下的非动力学剪切模拟结果表明:氨基接枝率为1.300个/nm2和2.600个/nm2时界面剪切能量最高;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的亚动力学剪切模拟结果表明:氨基接枝率为2.600个/nm2和3.900个/nm2时能够破坏界面的最大剪切速率最低。综合比较分析:当氨基官能团接枝率在2.600个/nm2左右时,具有稳定的界面结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复合增韧技术在环氧浇注料中的应用[J]. 粘接 2020(07)
- [2].环氧磨石地面施工工艺及应用探讨[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16)
- [3].环氧虫啶-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表征[J]. 农药 2016(05)
- [4].浅析环氧材料的耐水性和耐湿热性[J]. 科技视界 2015(01)
- [5].环氧液晶作为改性材料的研究进展[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23)
- [6].自主创制农药环氧虫啉将在我国首获登记[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16)
- [7].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环氧虫啶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J]. 农药学学报 2016(03)
- [8].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 广西植保 2015(01)
- [9].环氧啉10%可湿性粉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2(06)
- [10].环氧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红水河 2010(01)
- [11].电子厂房超大面积环氧地坪薄涂法施工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12)
- [12].和邦生物投1.8亿人民币建环氧虫啉项目[J]. 农药市场信息 2016(16)
- [13].环氧琥珀酸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03)
- [14].锶黄环氧有机硅耐热漆生产中假稠的探讨[J]. 上海涂料 2011(07)
- [15].环氧防锈漆的施工方法[J]. 表面工程资讯 2011(04)
- [16].紫外光固化环氧聚硅氧烷树脂的制备与性能[J]. 精细化工 2020(07)
- [17].一种新型低羟基含磷环氧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覆铜板资讯 2019(01)
- [18].环氧丁羟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J]. 高分子学报 2017(08)
- [19].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对天敌的安全性评价[J]. 农药 2016(06)
- [20].微特电机环氧浇注的模具设计及其改进[J]. 模具技术 2015(05)
- [21].环氧虫啉的晶体结构及其杀虫活性[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3(12)
- [22].电磁斥力机构中固定线圈的环氧材料的失效分析与改进措施[J]. 电工技术学报 2020(21)
- [23].环氧虫啶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农药 2014(04)
- [24].环氧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施工要求[J]. 才智 2010(34)
- [25].红外光谱法研究运行23年大电机定子绝缘中环氧的老化机理[J]. 电工技术学报 2008(03)
- [26].环氧已烷灭菌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 2008(07)
- [27].锰卟啉仿生催化制备1,2-环氧丁烷[J]. 现代化工 2019(12)
- [28].水下修补环氧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J]. 东北水利水电 2019(08)
- [29].大面积环氧混凝土施工技术[J]. 西北水电 2018(03)
- [30].环氧-聚醚端基改性硅油合成与工艺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