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参数在成人腰椎峡部裂滑脱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骨性参数在成人腰椎峡部裂滑脱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四个重要的影像学参数(关节突指数ID,骶骨终板角STA,髂骨翼高度HIC,及横突相对宽度RT)在成人腰椎峡部裂滑脱病理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2—2007年腰椎峡部裂滑脱影像学资料,按性别,年龄区段(每10年为一区段)配对的原则根据峡部裂的位置(L4或L5峡部)及是否伴有滑脱将患者分为3组:L5峡部裂不伴滑脱组(L5 Nonslip group),L5峡部裂伴滑脱组(L5 Slip group),L4峡部裂不伴滑脱组(L4 Nonslip group)。同时根据上述配对原则设立对照组。每组1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分别测量相关组别关节突指数ID,骶骨终板角STA,髂骨翼高度HIC及L5横突相对宽度RT。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后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应用q检验(Student-Newman,SNK检验)和最小显著差(LSD)检验进行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并对四组样本中所测的STA,RT,HIC行偏相关分析。结果:1.L5峡部裂不伴滑脱组中L4关节突间距IFD(1.66±0.12),关节突指数ID(1.68±0.14)较正常对照组(1.48±0.17,1.50±0.13)明显增大(P<0.01),椎体横径BD较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L4峡部裂不伴滑脱组各节段IFD,ID及BD较L5峡部裂不伴滑脱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骶骨终板角STA在L5峡部裂伴滑脱组(91.88±3.66°)中较正常对照组(98.14±4.20°)及L4峡部裂不伴滑脱组(98.14±4.45°)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L5峡部裂不伴滑脱组(95.74±3.9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20)。3.髂骨翼高度HIC在L4峡部裂不伴滑脱组(3.88±0.88)中较正常对照组(2.83±0.77),L5峡部裂伴滑脱组(2.97±0.79)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L5峡部裂伴滑脱组L5横突相对宽度RT(0.40±0.09)较正常对照组(0.50±0.06),L4峡部裂不伴滑脱组(0.53±0.09)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四组中STA,RT,HIC偏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L4下关节突过度向两侧分离,导致L4下关节突与S1上关节突在同一截面上对L5峡部造成卡压可能为L5峡部裂一潜在病理机制,本次测量尚无证据证明该机制同时支持L4峡部裂。2.较小的骶骨终板角STA可相应增加L5峡部裂及滑脱的发生风险。3.髂骨翼高度HIC,L5横突相对宽度RT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腰椎应力集中分布区域,较高的髂骨翼高度和较大L5横突相对宽度可提高L5/S1节段稳定性,为L5峡部裂滑脱保护性因素,但可造成其上位节段(L4/5节段)的应力集中,从而容易引发L4峡部裂及L4/5节段退行性改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腰椎峡部裂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的平衡[J]. 临床骨科杂志 2015(02)
    • [2].重度腰椎峡部裂滑脱的手术治疗体会[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07)
    • [3].腰椎峡部裂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不同植骨融合方法的疗效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06)
    • [4].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附35例报告)[J]. 山东医药 2010(14)
    • [5].腰椎峡部裂滑脱与退变性滑脱矢状位平衡比较研究[J]. 颈腰痛杂志 2015(02)
    • [6].腰椎峡部裂滑脱相邻节段三维瞬时运动特征的在体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8(12)
    • [7].腰椎峡部裂滑脱前期MRI的诊断价值[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7)
    • [8].微创和开放手术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的疗效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08)

    标签:;  ;  ;  ;  ;  ;  

    骨性参数在成人腰椎峡部裂滑脱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