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潍水学校261300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授课思路灵活,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观察、实验的动机,最重要的还是来自学生对观察、实验的内心需求。应该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的指导,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积极参与,从而构建一个有生命活力的探究课堂。
那么,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呢?我从以下诸方面进行了尝试,颇有成效。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针对课堂教学中不同的研究主题,教师在课前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尤其是在导入环节。教师善于创设情境,通过简洁的有导向性的语言或动作,就会激发学生对本节探究主题的兴趣,使他们从心底里想去动手动脑展开科学研究,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轻松地进行学习研究。例如:
1.教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时,可播放一段与课题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把学生带入探究主题,如在《天气与生活》和《我们周围的动植物》等课都可采用此教学方法。
2.在教学探究性较强的课题时,可引导学生回忆并提问曾经在生活中的见闻和做法,展开讨论,谈谈自己以前是怎么做的,遇到过哪些现象,当时是怎么解决的,再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开展探究做铺垫,如教学《沸腾》、《凝结》两课时,学生回忆说:“我发现壶里的水经过加热烧开后就容易溢出来,现在看来可能是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了。”
3.根据儿童好奇心强的天性,编个谜语、表演个小魔术、唱首儿歌,也会在愉悦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4.教师准备或提前安排学生准备课题研究所需材料,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你会如何展开研究?”“你打算怎么做?”如果发现学生对这些材料感兴趣,要允许学生欣赏把玩,重温玩耍时的乐趣。这样做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愿意、乐于参与本节课的探究活动。
二、猜想假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科学课中,训练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答案或实验的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可以使思维得到发散,教师要抓住相关内容和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如:“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发挥想象,大胆猜想一下,种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容易发芽呢?”“苹果为什么会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向空中呢?”“土壤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什么作用呢?”……一系列的问题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继而会展开大胆的猜想。教师要适时捕捉信息,板书有代表性的猜想,并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习惯。学生进行猜测后,有必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们这样假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证明猜想是有根据的。与此同时,也能使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亲身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1.设计活动方案,并可做理论上的推断。“你们打算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启发引导学生个人或小组内采用不同探究材料设计对比实验,制定出实验方案。然后分小组汇报,师生共同就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你还有不同的设计吗?”教师适时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启发学生产生新的思路。“你们认为他的设计合理吗?”引导学生展开评论,对方案中不合理的假使或做法提出质疑,扬长避短。有了这么清晰的思路,学生自然乐于动手验证。
2.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实验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如何正确使用材料,在使用玻璃器皿时应小心谨慎、轻拿轻放,注意开展实验的安全性;小组内应分工合作,尤其是动手实验、记录要分工到人,并注意观察,随时记录,养成团结协作、尊重事实的好习惯。
3.在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留心教师的行为,指导学生探究。有时,教师发现学生的错误操作会导致大的误差,甚至扭转实验现象,就应对其指正,可能是几句提醒的话语:“你这样做合理吗?假如换种方法会怎样?”也可以稍作示范,亦可向学生挑战,开展对比实验。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学生的实验兴趣定会异常浓厚,因为此时,老师已是他们学习路上的同伴。
4.在汇报交流时能要及时赞扬学生的发现,鼓励他们向深层次研究。“看到你们一个个像科学家一样专注地搞研究,我真高兴!”“这么细微的环节你却能发现问题,真细心呀!”“你的做法很合理,很有创意,很好!”“你很善于思考!”“课下还想继续研究吗?”“想一想你还能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研究?”教师及时的评价、认可、鼓励会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果的愉悦,成为他们今后学习的动力。
四、开放时空,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活动
有些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不是一两节课所能完成的。比如《种子发芽了》一课需要同学们根据方案设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实验记录,学习了《蚯蚓找家》一课后,鼓励他们在课后去观察一下蚯蚓,了解蚯蚓的家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吃什么?它是怎样找到食物的?并用表格的形式做好记录。而教师又不可能跟着每个学生去课外探究,为此,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课内4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的问题,打破时空界限,积极开展课后的后续性研究活动。
科学家的探究经历告诉我们,探究的过程是艰苦的,往往一个课题要经历千百次不懈的努力,最后才获得成功。针对小学生的探究活动,我们绝不要担心失败,经历失败后获得的成功,对学生的影响更强烈。学生们会在数次的探究经历中沉淀知识和能力,这样我们的科学课堂才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