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后神经可塑性与修复的研究

脑缺血后神经可塑性与修复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脑缺血后神经可塑性与修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选择怎样的动物模型及脑保护剂是其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介绍一种标准的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并观察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的变化。研究罗伐他汀(rosuvastatin)、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对FK506通过血脑屏障(BBB)进入脑内浓度及其脑保护功能的影响。应用三级康复方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理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卫生经济学评价,为脑血管病的康复制定最佳策略。方法用腔内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MCAO);用TFC染色法进行脑大体观察;用甲酚紫染色法观察脑切片梗死灶;用脑血流激光多普勒监测脑缺血过程中脑血流的变化;用ImageJ软件计算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脑缺血前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活化型caspase-3(activated caspase-3)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观察P-gp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和脑组织FK506浓度;用TUNEL法观察凋亡细胞。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急性期(21天内)均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恢复期康复组于康复机构康复治疗2个月,再到社区或家庭康复治疗3个月,对照组自行在家练习。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SF-36量表来评定疗效。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及增量分析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一)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可重复性论证:(1)当线栓封闭大脑中动脉时,脑血流就会急剧下降至最低水平,拔出线栓后脑血流迅速上升至缺血前水平。(2)脑缺血后,脑片上呈现明显的梗死灶,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的大小较恒定。(3)脑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组梗死体积、脑水肿体积和脑水肿百分数分别为81.3±5.6 mm3、61.6±3.5 mm3、38.5±2.3%,显著小于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组(分别为105.2±8.9 mm3、79.3±6.4 mm3、49.6±3.9%)(P<0.001)。(4)脑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和72 h脑水肿非常明显,分别为61.6±3.5 mm3、72.6±4.3 mm3(P<0.001),再灌注7天时脑水肿开始减退,仅为50.9±4.1 mm3,再灌注30天时脑容积出现萎缩,脑水肿呈负值(-20.1±1.8 mm3)。(二)罗伐他汀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1)rosuvastatin 0.5 mg/kg、rosuvastatin 5 mg/kg组与对照组的梗死体积、脑水肿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rosuvastatin 20 mg/kg可以明显减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2) western blots显示脑缺血前脑组织eNOS表达为100±43.3%,缺血后明显升高至1668.9±112.2%(P<0.001),rosuvastatin可以使非缺血区脑组织eNOS表达从100±43.3%上调至511.4±68.7%(P<0.001),但rosuvastatin组缺血区脑组织eNOS表达为1678.8±121.3%,与对照组缺血区脑组织eNOS表达(1668.9±112.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非缺血区皮层无activated caspase-3表达,脑缺血后activated caspase-3表达上升至88.3±15.6%,rosuvastatin可使之显著降至42.1±11.2%(P<0.01)。(4)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非缺血脑组织无iNOS阳性细胞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iNOS表达增至2.6±1.8cells/sq.,rosuvastatin 20mg/kg可明显减少iNOS的表达(0.6±0.3 cells/sq.)(P<0.05)。(三)抑制P-糖蛋白可加强FK506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1) MCAO 30min再灌注3小时大脑皮质和纹状体中P-gp的表达即开始显著升高,持续至24小时,分别升高55.3%和67.9%(P<0.05);但再灌注72小时P-gp表达已不再升高,MCAO90分钟组P-gp的表达升高幅度较MCAO 30分钟组大。提示脑缺血后P-gp的表达在早期一过性升高。(2)脑缺血前后,P-gp抑制剂tariquidar(TQD)对血中FK506浓度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TQD后,非缺血侧大脑半球FK506浓度无显著性变化,但在缺血侧大脑半球FK506浓度显著升高,脑与血的浓度比率平均从6.3上升至42.2(P<0.001),提示脑缺血后P-gp表达过多,阻止了FK506进入脑组织,当TQD抑制P-gp的活性后,FK506进入脑组织的量迅猛上升。(3) FK506在较低剂量(1mg/kg和3 mg/kg)无抗细胞凋亡作用,只有较大剂量(5 mg/kg)才有抗细胞凋亡作用,凋亡的细胞数从对照组的81.2±12.3下降至46.5±9.2(TUNEL(+)细胞数/square)(P<0.001)。单独使用TQD无抗细胞凋亡作用,当TQD与FK506合用时,FK506较低剂量(1 mg/kg)即可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4)单独使用TQD或FK506 3mg/kg无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的作用,当FK506 3mg/kg与TQD合用时,脑梗死体积从113.5±11.1 mm3显著降低至70.6±10.2 mm3(P<0.01),而FK506 5mg/kg可使脑梗死体积降低至85.2±10.1 mm3(P<0.01)。提示TQD抑制P-gp活性,使FK506对缺血性脑保护作用的阈值从5 mg/kg降低至1 mg/kg。(四)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1) CEPO 50μg/kg与较高剂量EPO(50μg/kg)具有相同的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作用,而低剂量EPO(5μg/kg)时无此作用;(2) NS组、EPO 5μg/kg组、EPO 50μg/kg组、CEPO 50μg/kg组的脑梗死体积分别为103.2±10.1、98.7±11.2、66.9±8.3、67.1±8.5 mm3,脑水肿体积分别为78.9±6.8、76.8±7.3、52.2±5.4、53.1±5.6 mm3;(3) EPO 50μg/kg使大脑皮层细胞凋亡数从对照组的94.2±15.2/sq.下降至40.5±9.8/sq.(P<0.001),CEPO 50μg/kg的抗细胞凋亡作用与EPO 50μg/kg相似;(4) CEPO和EPO脑缺血后大脑皮层eNOS无明显影响,但CEPO 50μg/kg可使activated caspase-3表达从95.4±16.7%明显下降至43.5±13.1%(P<0.001),EPO 50μg/kg也有类似作用,而EPO 5μg/kg无此作用;(5)CEPO 50μg/kg使缺血皮层iNOS表达从NS组的3.1±1.9 cells/sq.下降至0.7±0.2cells/sq.,(P<0.05),EPO 50μg/kg组的表达与CEPO 50μg/kg组相似,为0.8±0.2/sq.。(五)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三级康复程序的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评价:(1)脑卒中急性期(21天内),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NIHSS、FMA及MBI的改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恢复期(21 d后~6个月)的各个阶段,康复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2)在康复后6个月及2年随访时,康复组的生存质量各个维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每减少1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每提高1分需分别花费人民币2412.5元、442元和332.1元,而对照组则分别需花费3285.4元、637.8元和447.5元。结论(1)该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具有重复性好、容易操作。(2) rosuvastatin通过增加eNOS的表达、抑制iNOS和activated caspase-3的表达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3) TQD抑制P-gp活性,增加FK506进入脑内的浓度,降低FK506脑保护作用的阈值,从而加强FK506的神经保护作用。(4)低剂量的EPO(5μg/kg)无脑保护作用。CEPO 50μg/kg与较高剂量EPO(50μg/kg)具有相似的减少梗死体积、缩小脑水肿、抗细胞凋亡作用,它们通过减少activated caspase-3和iNOS的表达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5)三级康复方案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更为经济。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引言
  • 第一部分 可重复性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探讨
  • 一、研究意义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罗伐他汀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一、研究意义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抑制P糖蛋白加强FK506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一、研究意义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氨甲酰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一、研究意义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三级康复程序的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评价
  • 一、研究意义
  • 二、资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和结论
  • 本课题创新性
  • 展望
  • 综述:Caspase活化与神经元凋亡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的文章
  • 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学习证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胶质细胞对脑缺血的影响[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0(01)
    • [2].血脂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性[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11)
    • [3].脑缺血性炎症与抑郁障碍[J]. 世界临床药物 2017(10)
    • [4].短暂性脑缺血不发作也要治[J]. 金秋 2017(20)
    • [5].陈忠教授和张翔南教授团队提出永久性脑缺血的潜在治疗策略[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5)
    • [6].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15)
    • [7].阿司匹林预防脑出血后遗症患者脑缺血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20)
    • [8].脑缺血的分子损伤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15(17)
    • [9].脑缺血散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7)
    • [10].中性粒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数比率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性[J]. 西藏科技 2020(04)
    • [11].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18)
    • [12].老年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前多种影响因素的探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14)
    • [13].短暂性脑缺血35例发作急性期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23)
    • [14].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脑缺血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9)
    • [15].脑缺血治疗研究进展[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7(08)
    • [16].脑缺血大鼠肺组织中IL-6的表达变化[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6)
    • [17].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护理[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17)
    • [18].Toll样受体与脑缺血[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9(02)
    • [19].关注神经重症患者迟发性脑缺血的治疗[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9(12)
    • [20].肠-脑轴在脑缺血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07)
    • [21].经颅多普勒早期预警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延迟性脑缺血[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6(05)
    • [22].针刺调节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脑缺血研究概况[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10)
    • [23].辛伐他汀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03)
    • [24].星形胶质细胞对脑缺血后神经元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17(36)
    • [25].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迟发性脑缺血的临床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 2020(02)
    • [26].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缺血保护机制中的作用与相关中药干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0(11)
    • [27].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1)
    • [28].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的保护及相关机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5(12)
    • [29].中药配方颗粒脑缺血散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20)
    • [30].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脑缺血肺水肿[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6)

    标签:;  ;  ;  ;  ;  ;  

    脑缺血后神经可塑性与修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