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淮河流域肿瘤发病率异常增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淮河水的污染可能是这一事件的主要诱因,因此需要对淮河水污染与肿瘤的相关性进行评估。污染的水体是一个复杂的致癌物的混合体,其中存在着大量已知或未知的致癌因子,包括化学物质、病毒或物理性因子,癌症的发生往往是这些致癌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必要研究致癌物间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协同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并采取有效手段对水体的综合致癌活性进行检测。体外细胞转化技术是一种高度模拟体内细胞恶性转化的体外检测系统,可有效用于各类致癌物的筛选和检测。本文通过对培养基类型、血清浓度、受试物对细胞的作用时间、细胞转化程序等参数的优化,建立了适合于致癌物间协同致癌活性检测的Balb/c 3T3细胞转化实验系统。利用该优化的方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黄曲霉毒素(AFB1)、微囊藻毒素(MC-LR)、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TCDD)等已知或可疑致癌物的单独或联合致癌活性进行了检测,对淮河流域地面水和饮用水的致癌能力进行了调查,并采用软琼脂培养、血清依赖实验和SCID小鼠致瘤实验等方法验证转化细胞的恶性度。结果发现,DEN、AFB1和MC-LR三种不用类型的致癌物质在建立的转化系统上均呈现明显的致癌性,转化频率与药物浓度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DEN与TCDD联合作用时,细胞的恶性转化频率成倍增加,DEN与MC-LR联合作用时,转化频率低于MC-LR单独作用。在淮河流域采集的地面水在未经浓缩的原水浓度下不具有细胞毒性,但却有显著的促转化作用,并且促细胞恶性转化频率随水样浓缩倍数的增加面增加。小于10m的浅井水样品在100倍浓缩度时呈阳性结果,深井水样品在各浓缩度下均未表现出促转化活性。转化灶细胞接种SCID小鼠后可形成明显的肿瘤。研究表明TCDD能提高DEN向终致癌物代谢所需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表达,因而我们猜测TCDD通过此途径与DEN协同致癌。但细胞转化抑制实验表明,多环芳烃受体(AhR)拮抗剂a-NF不能抑制DEN与TCDD间的协同促转化作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细胞Cyp1a1和Cyp2a5基因转录水平的研究发现,TCDD单独作用时,可明显上调Cyp1a1和Cyp2a5的转录水平,但DEN与TCDD联合作用时,Cyp1a1和Cyp2a5的转录却是受到抑制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1)优化的Balb/c 3T3细胞转化检测系统能有效可靠地用于致癌物、致癌物间协同作用及水体致癌活性的检测。(2) MC-LR、DEN及AFB1均具有致癌性,TCDD不具有促细胞恶性转化的活性,但与DEN有明显的协同致癌作用。与二阶段模型中的促癌作用不同,MC-LR与DEN共同作用时不具有协同作用。(3)淮河流域受污染地面水具致癌性,并影响到浅层地下水,但致癌性较地面水明显下降,并随井深度而降低。这一结论还需更多样品检测数据予以证实。(4) DEN与TCDD间的协同致癌作用并非通过提高Cyp2a5的转录水平,从而加强DEN向终致癌物代谢发挥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更复杂的分子调控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环境致癌物的计算机预测研究[J]. 分子科学学报 2008(06)
- [2].环境致癌物体外真核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8(01)
- [3].环境致癌物与病毒协同致癌作用的研究进展[J]. 病毒学报 2018(04)
- [4].浅谈土壤中氡的测定与防止[J]. 科技资讯 2012(30)
- [5].环境致癌物苯并[a]芘调控原癌基因c-jun的机制研究[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7(07)
- [6].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与胃癌[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23)
- [7].消息传递[J]. 中国橡胶 2010(02)
- [8].PM2.5的生成来源及应对措施[J]. 考试周刊 2014(A5)
- [9].“霾汇”:京津冀雾霾破解之道[J]. 投资北京 2014(01)
- [10].环境致癌物诱导慢性炎症致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4(01)
- [11].环境致癌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9(01)
- [12].食道癌及其化学预防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9(01)
- [13].健康快报[J]. 人人健康 2013(21)
- [14].医护走廊[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3(12)
- [15].青记每月盘点 2013年10月[J]. 青年记者 2013(31)
- [16].ATR-CHK1-E2F3转录激活RRM2参与MNNG引起的DNA损伤修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10)
- [17].雾霾与净霾建筑的关系研究[J]. 中华建设 2016(09)
- [18].防微杜渐能否在癌症预防中先拔头筹[J]. 医学争鸣 2011(02)
- [19].蓝天碧水,我们共同创造[J]. 新城乡 2013(09)
- [20].重金属暴露及其致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4(10)
- [21].GST融合蛋白活性测定条件的优化[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05)
- [22].我国环境中苯并芘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23].创新环保节能先锋 益浩科技——空气污染问题必须正视[J]. 社会与公益 2013(11)
- [24].青少年肿瘤患者及其生存挑战(上)[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08(02)
- [25].炎症状态对CYP2B6活性改变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4(01)
- [26].大气污染是“一类致癌物”[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4(02)
- [27].MGMT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