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松散层煤层覆岩工程地质性质研究与应用

近松散层煤层覆岩工程地质性质研究与应用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从近松散层煤层覆岩工程地质力学性质出发,系统地研究了覆岩的岩石组成与矿物组分、岩石物理力学特征、岩石水理特征、覆岩结构特征及基岩风化带特征等,探讨了近松散层煤层覆岩岩体结构类型及其隔水性和抗裂性。采用数值模拟和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等手段,研究了近松散层煤层覆岩岩体结构对采动效应的制约作用。结合龙东矿西一扩区的实际,综合分析预测了该区两带的发育特征,确定了开采上限,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和认识如下:1.在相同的开采条件下,不同岩性组合的层状顶板,其采动效应不同,主要表现为:硬覆岩模型主应力分布所呈的“拱形”略大于软覆岩模型,上软下硬模型主应力分布所呈的“拱形”小于上硬下软模型;上硬下软模型层间出现了“离层”现象;上软下硬模型屈服破坏区域小于上硬下软模型。覆岩采动效应受到岩体结构的控制。2.在其他开采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煤层倾角对两带高度的影响较大,倾角越大,两带高度发育越高。在开采方式上,分层开采要比一次采全高所形成的两带高度小。3.近松散层煤层覆岩越薄,受风化带影响越大,覆岩强度降低的幅度越大,塑性变形能力增强,则裂隙带发育高度相对较小,风化带岩石对裂隙发育有抑制作用。4.根据龙东矿冒落带、裂隙带高度实测资料,采用反演和正交试验法获得了岩块与岩体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岩体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
  • 1.4 论文工作概况
  • 2 龙东矿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与生产建设概况
  • 2.1.1 位置与交通
  • 2.1.2 生产建设概况
  • 2.2 井田地质概况
  • 2.2.1 地层概况
  • 2.2.2 地质构造特征
  • 2.3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 3 龙东矿7煤层上覆岩体工程地质特征
  • 3.1 覆岩岩石组成与结构特征
  • 3.1.1 覆岩岩性及质量评价
  • 3.1.2 岩样微观成分—薄片鉴定结果
  • 3.1.3 风化岩石的粒度组成与可塑性分析
  • 3.2 岩石矿物微观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
  • 3.3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3.4 岩石水理性质试验与分析
  • 3.5 覆岩结构特征
  • 3.6 基岩风化带特征
  • 4 近松散层煤层覆岩结构对采动效应影响的数值分析
  • 4.1 有限差分法及FLAC3D程序简介
  • 4.1.1 有限差分法简介
  • 4.1.2 FLAC3D程序简介
  • 4.2 模型的建立、边界条件及参数选择
  • 4.2.1 地质模型的建立
  • 4.2.2 模型建立的基本假设
  • 4.2.3 数值模拟材料及其屈服准则
  • 4.2.4 计算区域
  • 4.2.5 边界条件
  • 4.2.6 参数的选择
  • 4.3 填充物的处理
  • 4.4 完整层状结构顶板模型的采动效应模拟
  • 4.4.1 完整水平层状结构顶板模型的采动效应模拟
  • 4.4.2 完整倾斜层状结构顶板模型的采动效应模拟
  • 4.5 风化带对采动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
  • 4.5.1 风化带对于完整水平层状覆岩采动效应的影响
  • 4.5.2 风化带对于完整倾斜层状覆岩采动效应的影响
  • 4.6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5 近松散层煤层覆岩结构对采动效应影响的相似材料模拟
  • 5.1 相似材料模拟简介及其应用现状
  • 5.2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原理
  • 5.3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
  • 5.3.1 模拟的目的和意义
  • 5.3.2 模拟的主要技术参数
  • 5.3.3 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 5.3.4 模拟实验观测内容
  • 5.3.5 模拟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 小结
  • 6 近松散层露头煤柱留设研究的工程应用
  • 6.1 概述
  • 6.1.1 防水煤(岩)柱的功能
  • 6.1.2 防水煤(岩)柱留设原则
  • 6.1.3 防水煤(岩)柱类型
  • 6.1.4 防水煤(岩)柱的构成
  • 6.1.5 防水煤(岩)柱质量评价
  • 6.2 西一扩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 6.2.1 采区概况
  • 6.2.2 西一扩区地质概况
  • 6.2.3 西一扩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 6.3 西一扩区7煤层覆岩两带高度的确定
  • 6.3.1 数值模拟法
  • 6.3.2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法
  • 6.3.3 经验公式与类比法
  • 6.3.4 西一扩区两带高度预计
  • 6.4 西一扩区7煤层开采上限的确定
  • 6.4.1 浅部覆岩破坏特征
  • 6.4.2 覆岩两带高度预计
  • 6.4.3 保护层厚度的计算
  • 6.4.4 防水煤岩柱尺寸的确定
  • 6.4.5 西一扩区开采上限的确定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采动覆岩裂隙体系统耗散结构特征与突变失稳阈值效应[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9(06)
    • [2].数值分析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特征[J]. 煤矿现代化 2020(01)
    • [3].覆岩宏观支撑结构演化过程与特征[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20(02)
    • [4].高强度开采覆岩地表破坏及防控技术现状与进展[J]. 煤炭学报 2020(02)
    • [5].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覆岩切落式塌陷灾害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 煤炭工程 2020(05)
    • [6].综放开采下覆岩移动和地表沉陷规律探究[J]. 能源与节能 2020(05)
    • [7].钻孔测井技术探测覆岩结构及其关键层判识[J].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2020(02)
    • [8].基于覆岩结构效应的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0(03)
    • [9].基于相似模拟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断裂规律研究[J]. 石化技术 2020(07)
    • [10].分层方式对煤层开采覆岩活动的影响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 2020(08)
    • [11].孤岛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及矿压显现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 2017(02)
    • [12].浅埋深综放采场覆岩结构对矿压显现规律的影响[J]. 煤炭科学技术 2017(03)
    • [13].正断层活化影响下覆岩结构演化规律[J]. 煤炭技术 2017(09)
    • [14].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模拟研究[J]. 绿色科技 2017(16)
    • [15].条带开采下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应力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J]. 绿色科技 2017(20)
    • [16].高速公路隧道覆岩稳定性评价的初步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 [17].浅埋煤层覆岩变形破坏数值模拟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18)
    • [18].覆岩合理厚度确定方法[J]. 金属矿山 2013(12)
    • [19].急倾斜煤层开采覆岩联动致灾特征分析[J]. 煤炭学报 2020(01)
    • [20].上行开采覆岩运移与破坏模拟与实测研究[J].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0(01)
    • [21].特厚煤层相邻工作面开采覆岩运移规律研究[J]. 煤矿安全 2020(02)
    • [22].大采高开采覆岩结构及运动特征数值分析[J]. 山西冶金 2020(02)
    • [23].厚煤层开采覆岩运移演化规律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9(24)
    • [24].李村煤矿覆岩离层注浆关键层位置分析与判别[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05)
    • [25].煤层开采后覆岩破坏高度研究综述及展望[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2)
    • [26].覆岩隔离注浆充填开采技术在寺家庄矿的应用研究[J]. 神华科技 2019(08)
    • [27].陕北煤矿某工作面覆岩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初探[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05)
    • [28].覆岩移动破坏规律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6(Z1)
    • [29].开采不同覆岩结构煤层的数值模拟[J]. 煤矿安全 2016(02)
    • [30].岩溶区地下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研究[J]. 煤炭技术 2016(04)

    标签:;  ;  ;  ;  ;  ;  ;  

    近松散层煤层覆岩工程地质性质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