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稻产量和米质及形态与生理的比较研究

水、陆稻产量和米质及形态与生理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阐明水、陆稻对土壤水分、种植方式和N素响应的差异,提出合理的栽培调控途径,对指导水、陆稻节水优质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代表性水、陆稻品种为材料,采用盆培、土培和大田试验,设计不同的土壤水分、不同种植方式以及不同氮(N)素处理,比较研究了水、陆稻产量和米质及形态与生理的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处理下水、陆稻产量形成的特点与水稻相比,在低土水势和不同施N量处理下,陆稻的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但陆稻分蘖能力较差,单位面积成穗数较少。随着土水势的下降,陆稻和水稻的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下降。与水种(对照)相比,覆膜旱种后,陆稻产量低于对照,而水稻的产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在水种、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三种方式中,裸地旱种的产量为最低。陆稻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后,强、弱势粒平均灌浆速率(G)和粒重均大于对照,活跃灌浆时间(D)则相反,而水稻旱种后虽然灌浆速率不低于对照,但粒重均低于对照。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陆稻和水稻的产量、每盆穗数均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下降,每穗粒数则表现不一。随着土水势的下降,水、陆稻分蘖能力均受到抑制,地上部干物重下降,水、陆稻间差异较小;根干重和根冠比的下降幅度,陆稻小于水稻,而叶面积的下降幅度陆稻则大于水稻。随着施N量的增加,干物质和叶面积增加,陆稻增加幅度大于水稻;根冠比的下降,陆稻下降的幅度小于水稻。低N和轻度土壤水分胁迫(-20 kPa)或覆膜旱种能促进茎鞘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陆稻的促进效应大于水稻。增施N肥减少了茎鞘物质的输出,对陆稻的影响小于水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对照词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水、陆稻的抗旱性研究
  • 1.1.1 水、陆稻的抗旱性研究
  • 1.1.2 水、陆稻抗旱性鉴定时期及指标
  • 1.2 水、陆稻旱作下的适应性研究
  • 1.2.1 水、陆稻旱作的可行性
  • 1.2.2 水、陆稻旱作下的稻田生态状况
  • 1.2.3 水、陆稻旱作下的生长发育状况
  • 1.3 存在问题和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1 存在问题
  • 1.3.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2章 水、陆稻产量形成的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盆钵试验
  • 2.1.2 大田试验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水、陆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
  • 2.2.2 水、陆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比较
  • 2.2.3 水、陆稻地下部根干重的比较
  • 2.2.4 水、陆稻物质运转的比较
  • 2.2.5 水、陆稻光合叶面积的比较
  • 2.2.6 水、陆稻茎蘖动态的比较
  • 2.2.7 水、陆稻籽粒灌浆特性的比较
  • 2.3 讨论
  • 2.3.1 关于水、陆稻旱育秧苗移栽后分蘖和根的生长
  • 2.3.2 关于水、陆稻茎鞘物质运转
  • 2.3.3 关于旱种水、陆稻粒重、灌浆特性及栽培途径
  • 参考文献
  • 第3章 水、陆稻米质的比较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盆钵试验
  • 3.1.2 大田试验
  • 3.1.3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水、陆稻加工品质的比较
  • 3.2.2 水、陆稻外观品质的比较
  • 3.2.3 水、陆稻蒸煮及营养品质的比较
  • 3.2.4 水、陆稻RVA 谱特征参数的比较
  • 3.2.5 种植方式对水、陆稻籽粒Q 酶活性的影响
  • 3.2.6 含N 率下降量、Q 酶活性和灌浆参数与米质关系
  • 3.2.7 灌浆特性与稻米垩白性状的关系
  • 3.3 讨论
  • 3.3.1 关于胶稠度与RVA 谱特征参数
  • 3.3.2 关于籽粒灌浆特性、N 素、Q 酶活性与米质的关系
  • 3.3.3 关于N 素营养和稻米品质
  • 3.3.4 关于陆稻产量与米质的协调
  • 参考文献
  • 第4章 水、陆稻形态解剖结构的比较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旱秧苗和水秧苗培育及测定项目
  • 4.1.2 盆钵试验一
  • 4.1.3 盆钵试验二
  • 4.1.4 大田试验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水、陆稻根系形态比较
  • 4.2.2 水、陆稻株高、茎长和叶片长宽及解剖结构的比较
  • 4.2.3 水、陆稻根冠比的比较
  • 4.3 讨论
  • 4.3.1 关于水、陆稻根系和根冠比与抗旱性
  • 4.3.2 关于N 素对水、陆稻植株形态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5章 水、陆稻生理特性的比较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及旱秧苗和水秧苗培育
  • 5.1.2 盆钵试验一
  • 5.1.3 盆钵试验二
  • 5.1.4 土培试验一
  • 5.1.5 土培试验二
  • 5.1.6 大田试验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水、陆稻叶片含水率的比较
  • 5.2.2 水、陆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
  • 5.2.3 水、陆稻脯氨酸、MDA 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 5.2.4 水、陆稻根系活性的比较
  • 5.2.5 水、陆稻POD 活性、NRA、ASA 和 ABA 含量的比较
  • 5.3 讨论
  • 5.3.1 关于可溶性糖含量与抗旱性
  • 5.3.2 关于陆稻的生理特性及其抗旱性
  • 5.3.3 关于土壤水分和N 素对光合能力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6章 水、陆稻剑叶中多胺含量的比较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与栽培概况
  • 6.1.2 处理设置
  • 6.1.3 多胺的提取与测定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品种的抗旱性
  • 6.2.2 不同品种叶片中多胺含量变化的特点
  • 6.2.3 多胺累积的叶水势阈值
  • 6.2.4 水分胁迫下多胺累积与品种D-RC 的相关
  • 6.2.5 外源多胺和MGBG 对品种抗旱性的影响
  • 6.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7章 水、陆稻对 N、P、K 吸收利用的比较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旱秧苗和水秧苗培育
  • 7.1.2 盆钵试验一:材料与试验设计
  • 7.1.3 盆钵试验二:材料与试验设计
  • 7.1.4 大田试验
  • 7.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 7.1.6 数据分析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水、陆稻 N 素吸收和利用的比较
  • 7.2.2 水、陆稻P 素吸收和利用特征的比较
  • 7.2.3 水、陆稻 K 素吸收和利用特征的比较
  • 7.3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8章 结语
  •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8.1.1 水、陆稻产量形成的特点
  • 8.1.2 水、陆稻的稻米品质
  • 8.1.3 水、陆稻形态解剖结构的差异
  • 8.1.4 水、陆稻的生理特性
  • 8.1.5 水、陆稻剑叶中多胺含量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 8.1.6 水、陆稻对N、P 和K 吸收利用特点
  •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8.2.1 阐明了水、陆稻产量和米质形成特点及形态与生理的差异
  • 8.2.2 揭示了水、陆稻品种抗旱性的形态生理机制
  • 8.2.3 提出了水、陆稻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调控途径
  • 8.3 本研究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普洱陆稻种植现状及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模式[J]. 中国农技推广 2020(09)
    • [2].巴西陆稻引种试验技术总结[J]. 种子科技 2016(12)
    • [3].浅谈本地陆稻生产发展及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10)
    • [4].陆稻陆生适应性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J].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3)
    • [5].巴西陆稻在我国的种植与研究[J]. 科技资讯 2010(30)
    • [6].云南陆稻品种培育走在全国前列[J]. 北京农业 2008(29)
    • [7].文山州陆稻高产栽培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 2015(01)
    • [8].陆稻缺肥缺素症状诊断[J]. 致富天地 2010(05)
    • [9].云南陆稻“走出去”获高产[J]. 云南农业 2011(12)
    • [10].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分配的影响:来自滇西南山区的证据[J]. 中国软科学 2009(07)
    • [11].山区农户良种技术采用速率分析——以滇西南改良陆稻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08)
    • [12].巴西陆稻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 2011(03)
    • [13].发展勐朗镇陆稻产业的措施[J]. 云南农业 2015(08)
    • [14].彩云南的“金种子”[J]. 致富天地 2010(03)
    • [15].滇西南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评估——基于对陆稻技术应用的调查[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9(01)
    • [16].巴西陆稻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 2008(01)
    • [17].海南特有地方陆稻品种山栏陆1号[J]. 种子 2019(01)
    • [18].云南省陆稻引智成果促进山区农业发展[J]. 农村百事通 2019(17)
    • [19].陆稻:山区半山区“节水种稻”的最佳选择[J]. 致富天地 2009(01)
    • [20].浅谈勐朗镇陆稻生产现状及主要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18)
    • [21].陆稻改良技术对孟连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 云南农业 2011(05)
    • [22].资源贫瘠地区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04)
    • [23].水旱栽培条件下水、陆稻生理特性与抗旱性的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0(06)
    • [24].浅析盘龙乡陆稻产业[J]. 云南农业 2016(06)
    • [25].调亏灌溉条件下巴西陆稻IAPAR9需水规律的研究[J]. 湖南水利水电 2017(05)
    • [26].发挥独特区域优势 助推优质陆稻开发——孟连陆稻优质米开发前景分析[J]. 吉林农业 2016(06)
    • [27].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农业技术采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滇西南农户改良陆稻技术采用为例[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7)
    • [28].干旱胁迫下杂草稻和栽培稻根系基因表达差异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6(05)
    • [29].云南陆稻高产栽培技术[J]. 致富天地 2010(03)
    • [30].广西隆林县陆稻种质资源考察初报[J]. 广西农业科学 2010(02)

    标签:;  ;  ;  ;  ;  ;  ;  ;  ;  

    水、陆稻产量和米质及形态与生理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