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老年病科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绞痛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心绞痛患者7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DS及SAS评分分别为(40.09±3.05)分、(41.17±2.85)分,对照组分别(51.12±3.39)分、(50.02±3.68)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结论:在老年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配合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绞痛;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冠心病症状,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冠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缺血而出现的疼痛,多见于胸前区部位[1]。本病多见于老年人群,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且疼痛严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负性心理因素又可诱发或者加重心绞痛,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完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心理应激,对于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引入系统护理干预,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心绞痛患者72例,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并知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60-85岁,平均(75.33±3.24)岁;冠心病病程1-12年,平均为(3.97±1.02)年;合并症:7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5例高脂血症。对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62-89岁,平均(75.97±3.48)岁;冠心病病程2-14年,平均为(4.05±1.13)年;合并症:8例糖尿病,14例高血压,4例高脂血症。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合并症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严格遵医嘱实施心绞痛常规护理模式,即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心率、心律、血压、疼痛及心电图等),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并进行整体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集体宣教、一对一讲解以及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宣传心绞痛概念、发病原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法、治疗目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预期疗效等,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本病的正确认识,主动参与和配合治疗。强调良好心理状态、规律用药治疗、合理生活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提高其治疗护理依从性,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1.2.2心理护理
心绞痛住院患者由于受病理生理因素影响及陌生环境因素等的影响,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临床治疗措施的开展及配合度。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家庭、社会生活等情况,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充分关心和体贴患者,以温和、平等、文明的语言和行为与患者交流,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减轻其心理负担。主动为患者提供一些积极的信息,或者介绍成功治疗案例,以增强患者的胜病信心。密切监测和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并针对性地予以安慰、疏导以及鼓励等,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
1.2.3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调整饮食结构,予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低热量、富含维生素且易于消化的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生冷、坚硬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禁咖啡、浓茶等饮品,鼓励患者戒烟酒,控制冠心病心绞痛危险因素。嘱患者切勿暴饮暴食,饮食宜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确保睡眠充足。鼓励患者适当参与体能锻炼,例如散步、打太极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维持生活环境安静整洁,避免拥挤、吵闹等环境因素刺激患者。
1.2.4用药指导
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规律用药治疗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嘱其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勿盲目服用或者擅自停药、增减剂量等。耐心、反复地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用药时间、方法、相关注意事项、可能不良反应及其观察处理方法,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以便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心理状态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状态,包括20个题目,按照1-4分四级评价,总分≥50分表示存在焦虑状态,得分越高则焦虑程度就越严重;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20个题目以1-4分四级评价,总分≥53分表示存在抑郁,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
1.3.2护理满意度
采用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服务质量以及医院设备设施等,量表总分100分,得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较满意,<70分为不满意,以非常满意和较满意计算总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护理前SDS及S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获得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护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SDSSAS
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
观察组3663.22±3.9440.09±3.0566.25±4.8441.17±2.85
对照组3664.09±3.8551.12±3.3965.78±4.3150.02±3.68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
观察组3622(61.11)12(33.33)2(5.56)34(94.44)
对照组3613(36.11)16(44.44)7(19.44)29(80.56)
3讨论
心绞痛主要临床特点为胸骨后阵发性或者压寨性疼痛,并可伴有胸闷、出汗、濒死感等不适症状。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且以60岁以上老年人群占主要地位,常因情绪激动、劳累、受寒及饱食等因素诱发[2]。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心绞痛发生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及生活质量。
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多缺乏典型性,容易反复发作,加之其对于疾病缺乏正确认识等,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消极、孤独等负性情绪,而情绪波动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良应激反应,诱发或加重心绞痛[3,4]。黄诚等[5]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在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起到辅助治疗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SDS评分均在53以上,SAS评分均在50以上,表明老年心绞痛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因此,积极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辅助相关因素干预治疗,对于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及用药护理等,能够增强患者对疾病及用药治疗的正确认识,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增强药物疗效。烟草、酒精等刺激性物质均可能刺激儿茶酚胺的分泌,引起心肌损伤,从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等[6]。针对性地开展生活护理,鼓励其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睡眠习惯并戒烟酒等刺激性因素,能够降低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所致心绞痛危险因素,缓解心绞痛;完善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感受到医护工作者的关怀和照护,有利于消除其不良情绪,树立胜病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应护理后,SDS及SAS评分均获得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4.44%,相比于对照组的80.56%显著提高,与陈娜等[7]研究结果相似。证实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老年心绞痛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态,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病情等综合情况,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丽丽.循证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4):12-14.
[2]齐艳珍.老年心绞痛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2014,(28):118,119.
[3]邬艳.情绪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22-223.
[4]崔少香.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8):157,158.
[5]黄诚.心理因素对心绞痛治疗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5):64-65,67.
[6]陈阳.心理护理干预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4363.
[7]张红梅.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16):650.
作者简介:
王婷婷,女,本科,护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老年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