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九月,金色的心情。看着所带三年的学生带着梦想踏上了新的人生旅程。我在学生感谢的声声道别中,有太多的喜悦,太多的祝福,更有太多的遗憾。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学生会考的更好,如果当初自己再……太多的“如果”充溢着我的思绪。
我伴着他们一路走过三年的高中生活,整个过程认真而负责。在当时真的是认真的备好了每一节课,尽可能多的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课,课后也认真的批改作业,所有的过程和活动面对高三的复习时,我愕然了,因为我觉得,我所做的仅仅是将书本上的知识支离破碎的教给了学生,传授的仅仅也就是知识,对他们知识的积累,方法的形成,还有知识的系统性从来都不曾考虑。所以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学生复习的很吃力,我在讲课时也很失望,自己当初那么认真,最后学生是这样的现状。在高考第二轮复习时我终于明白了,问题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自己,自己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性和迁移能力的训练,因此,我对自己前两年的教学进行了彻底的否定。
一、字词
高考考试字词是从字音、字形、词义,还有词语(实词、虚词、熟语)的使用等方面考察的,在自己以前的教课时,提前把字词查好在上课时直接交给学生,然后要求他们抄写,把学生查字典,看词义这个自主学习的机会给他们剥夺了。现在看来这些仅仅是在给他们知识,并没有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我在前两年的教学中,并没有重视以下问题:①语音的错读一般比较顽固,即使经过多次纠正,时间长了也易反复,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巩固。②要多讲正确的读音,少看错误的读音,增加抗干扰能力。③重视平时的积累,注意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加强记忆,力争从源头上堵截。④养成多听、多说、多练、勤查字典的好习惯。⑤要建立错字本,并且整理分类,做到查找方便,巩固高效。⑥实词、虚词和熟语在平时的课堂上见了就讲,不能避开不讲,在前两年教学时,认为字词教学在小学初中已经完成,高中教学是没有必要在反复强调的。把语文教学简单的上成了文学欣赏课,而忽视了语文教学中最关键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另外,字词教学搞好了。学生在写作文时也就有了抒情达意的词语了,也不至于在写作文时语言比较苍白。所以字词教学要持之以恒,加强巩固。
二、语法
语法教学是贯穿语文教学的一条主线。因为高考的辨析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扩展语句(给原句子增加一些修饰语)、压缩语段(提取主干,压缩修饰语),变式句,语言的表达连贯得体等多个考点都与语法有直接的关系。包括文言文教学中的词类活用,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主谓倒装),还有一些文言虚词(如:之、而)等词的用法和意义也可以放到语法当中来判断,这样就比较简单了。这些自己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并没有认识到,而是单纯的在讲知识,没有把这些问题放到语法的高度来给他们讲解,所以讲完了新课,自己糊涂,学生更是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有时要求学生背一些文言文的句式,背来背去反而使学生更糊涂了。现在想想,如果当初把这些问题放在现代汉语语法:﹙﹚主「」谓〈〉()宾这个语法公式中来讲,那么就没有必要让学生花大量时间去背许多自己不理解的文言文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主谓倒装)。这样看来,从高一就开始这方面的训练,在平时的新授课时能适当的训练,先讲词、短语类型,之后讲句子成分﹙﹚主「」谓〈〉()宾,最后再讲文言句式,那么在高三复习时就比较轻松,这样循序渐进,学生的知识也就成了一个系统。
学生的语法学好了,写作文时也就不容易出现病句和表达不清楚的问题了,还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有话说。不至于出现详略不当、跑题的情况。因为在平时的压缩语段、扩展语句的训练中,就已经讲了方法。另外,讲扩展语句(给原句子增加一些修饰语)、压缩语段(提取主干,压缩修饰语),变式句,语言的表达连贯得体等许多考点都在高一、高二平时的讲课文的结构层次,主题思想时训练,不能教师自己在课堂上长篇大论,不给学生思考探讨的机会。
三、修辞、仿写句子
修辞、仿写句子在高考中也是一个重要考点,这项工作要落到实处对学生写作文很有好处,这些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也做了,仅仅就文本中的句子谈修辞,没有迁移到作文中。在讲课时我们大都会讲这句话用的好,因为用了修辞,好处是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什么。但是,没有再延伸迁移。如果后面再说说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用修辞来给自己的文章增色。我们在写作文时,为了使自己的文章语言更生动,更流利舒畅,也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这样他们就会在以后写作文时自觉的应用各种修辞了。
以前讲仿写句子,都是在平时讲卷子时一带而过。从来没有详细的讲过。实际上这对作文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因为仿写句子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就可以给作文增色不少。
四、社科类文章的阅读
在高一、高二的文章中有许多是社科类的。自己在教时没有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原因是自己当时也是云里雾里的,当时如果不是高考第二轮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讲资料,查阅相关书籍和相关资料,那么我可能还是凭着语感和自己的阅读习惯做社科类的阅读,根本不知道还有系统的方法。因此在以前讲此类文章时,失误不少,走的弯路也很多。幸好在复习时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了。
高考现代文阅读在命题方面有一套命题思路:
阅读首先是正确的理解语义问题;其次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筛选出关键的语言信息;最后,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个命题思路就是我们认识题的思路,就是“解释语义——筛选信息——思维加工——合理推断”。
针对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自然、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无中生有、答非所问、曲解原文、偷换概念、源流倒置、以偏概全、转化失误等。阅读这一类文章,解答有关题目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
1.通读原文,吃透主旨。用铅笔勾画出重要的信息,如具有特殊指代意义的代词,内涵丰富的词语、中心句、过渡句、指示句、概括句等。凭借文中的重要信息概括主旨,文段最少要读2~3遍。
2.研读题干,明确考点,找准依据,选择答案。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此类文章阅读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附近,及时顺藤摸瓜,准确地确定该题的大致作答范围,为作出答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3.缩小范围,仔细取舍,做出答案。作答范围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作答质量的高低。确定好作答范围后,要找出范围中最能体现答案的骨干句或核心信息,对照题干要求,仔细取舍,科学连缀,直至作出准确答案。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教到以上多个专题时就可以心中有数的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而不是凭着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了。并且也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要经常的总结,经常的查阅资料了解高考动向,并且多和老教师交流。这些不仅仅是高三老师要做的,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应该做的。如果当初自己在教高一、高二时真正做到了这些,也不至于在高三复习时才把自己以前讲课时的支离破碎的方法在高三时才否定推翻。
要学的东西很多,要走的路很长,我将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自己的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为迎接美好的明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