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朝鲜民族传统生死观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民族学
作者: 崔荣根
导师: 黄有福
关键词: 传统生死观,世界观,朝鲜民族
文献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人类的生物学存在由生而起,因死而终。人类社会亦在生生死死的无间断新陈代谢中不断发展。这使得人们时时处处都可能遭遇生死问题,由此,生死引起人们的烦恼和思索。生死观是人们对生与死的关系和意义所抱有的观念。生与死、生命的诞生与躯体的消亡、永生的渴望与死后的归宿、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精神联系,这一切都深化增强了人们在哲学思考、价值选择、宗教追求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表现,影响了社会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然而死亡这个灰色文化课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近年来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的研究集中于处理死亡现象中的人和其所处集体,而缺乏对死亡本身的关注。坟墓是其创造者宇宙观和死亡观的集中反映,而人们对老年人群的关注和对逝去者的葬礼则体现了一个社会对生命和死亡的关心和理解程度。因此,韩国历代主要墓葬和抚顺市当代朝鲜族老年生活以及朝鲜族社会的葬礼被选为撰写本文的实地调查对象。本文以上述田野调查资料及神话、民间故事、历史文献等为标本,采用民俗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朝鲜民族的生死观,尤其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角度对朝鲜民族的生死观进行探索性的思考和研究,这在生死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本文在第一章论述了朝鲜民族史前及历代墓葬形态的演变发展,并阐明了各个历史时期朝鲜民族的死亡观。史前时期以来至三国时期,大致形成了以避邪、再生和升仙(神)等为内容的死亡观,这种死亡观对后世朝鲜民族思想文化的发展影响甚大。第二章论述了朝鲜民族传统思想对灵魂的种类、形态以及来世的认识。以怨灵信仰和善恶伦理色彩不鲜明为特点的灵魂观,反映了朝鲜民族更具和平与博爱精神的一面。长期从事采集、狩猎、捕鱼为生的朝鲜民族,以山和海为死后灵魂的归属地,形成了以山中仙界、海洋他界为主,地下冥界为辅的死后世界观,反映了人们认为死后世界和生前世界是重叠世界,只是因为人与鬼灵的属性原因彼此不能自由交流而已,当某一种契机使得一方成功转变其属性(轮回)时,便又能彼此顺利交流和融合。 第三章论述基于原始宇宙观而成的朝鲜民族的原始生命观,生殖崇拜。原始生命观是源于敬天思想和地母神信仰而形成的天生观和地生观。采集渔猎在先,农耕在后的生产历史,决定了朝鲜民族的先民形成了女性生殖崇拜在先,男性生殖崇拜在后的过程。生殖崇拜的内容是祈愿人丁兴旺和生产丰收。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四章论述了朝鲜民族关于生死的传统哲学与美学思想。以统一与协调为精髓的“韩”思想同由中国积极导入的儒家思想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以世俗五戒、杀身成仁及舍生取义等信念为人生最高追求的生命实践精神。基于“韩”思想和儒教文化的朝鲜民族传统生死观更多体现的是天人合一和将自我小生命融入群体、国家乃至宇宙之大生命的顺应协调思想。 第五章阐述了以儒家孝思想为基准的朝鲜民族传统家族观念,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分析了朝鲜民族家族观念的变化及由此引发的老年生活和丧葬礼俗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而揭示了剥离老年人的家庭分裂和对传统丧葬礼俗的遗忘,将会使得当前濒临瓦解的朝鲜族传统文化加速消解,朝鲜族社会亦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综上所述,传统生死观使朝鲜民族形成了崇尚自然、和谐、和平的民族气质。在一切讲求效率和竞争的今天,朝鲜民族更应理解传统生死观,并重构传统文化,从而为今天的财富世界能够真正建立一个讲求效率、公正以及社会责任的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传统生死观,世界观,朝鲜民族
论文目录:
导论
第一节研究意义
第二节研究范围和方法
第三节前人研究概况
一国际学术界的生死观研究
二朝鲜民族的生死学研究
第一章朝鲜民族的墓葬和丧葬礼俗的演变
第一节石器时期的墓葬
一旧石器时期的墓葬
二新石器时期的墓葬
三新石器时期的死亡观
第二节青铜器时期的墓葬
一青铜器时期概况
二青铜器时期的墓葬
三青铜器时期的丧葬礼俗
四青铜器时期的死亡观
第三节朝鲜三国时期的墓葬和丧葬礼俗
一朝鲜三国时期概况
二朝鲜三国时期的墓葬
三朝鲜三国时期的丧葬礼俗
四朝鲜三国时期的死亡观
第四节高丽时期的墓葬和丧葬礼俗
一高丽社会概况
二高丽时期的墓葬
三高丽时期的丧葬礼俗
四高丽时期的死亡观
第五节朝鲜时期的丧葬礼俗
一朝鲜时期墓葬概况
二朝鲜时期的丧葬礼俗和死亡观
第二章朝鲜民族的灵魂观和来世观
第一节灵魂观
一灵魂的种类
二灵魂的形态
三灵魂的原型
第二节朝鲜民族的来世观
一山中仙界
二海洋他界
三地下冥界
第三章朝鲜民族的原始生命观
第一节原始生命观
一敬天思想和天生观
二地母神信仰和地生观
第二节生殖崇拜
一生殖崇拜的起源和女性生殖崇拜
二男性生殖崇拜和两性生殖崇拜
三生殖崇拜的内容
第四章朝鲜民族的传统生死哲学
第一节朝鲜民族的传统生死哲学
一朝鲜民族的灵肉观
二朝鲜民族的生死哲学
第二节朝鲜民族的传统生死美学
一审美与生死问题
二悲壮美与仁义之生
第五章当代生死观与传统的断裂
第一节朝鲜族的传统家族观念
一家族的血缘性
二家族的集体性
三家族的价值观
第二节孤独的生命
一孤独的老人
二案例分析
第三节被遗忘的死亡
一传统丧礼的象征意义
二遭抛弃的死亡
结论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6-30
相关论文
- [1].朝鲜民族稻草文化研究[D]. 李海英.中央民族大学2009
- [2].东北民族天神崇拜研究[D]. 赵允卿.中央民族大学2005
- [3].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D]. 金正镐.中央民族大学2005
- [4].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中韩文化交流研究[D]. 杨雨蕾.复旦大学2005
- [5].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D]. 李海波.西北大学2005
- [6].中韩两国儒文化意识比较研究[D]. 韩恩珠.中央民族大学2006
- [7].中国朝鲜族女性涉外婚姻研究[D]. 全信子.中央民族大学2006
- [8].朝鲜族的认同意识研究[D]. 李晶.中央民族大学2007
- [9].传统儒家生死观研究[D]. 张英.黑龙江大学2007
- [10].道教生死观研究[D]. 程群.四川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