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集中式自主实时轨道确定与时间同步方法研究

北斗系统集中式自主实时轨道确定与时间同步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是否具有独立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军事及政治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因为如此,美国、俄罗斯已先后建成GPS及GLONASS系统,欧盟也开始了Galileo系统的建设工作。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我国也于1994年开始着手建设和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BDS)。至今,我国已发射了16颗北斗导航卫星,具备了由5个GEO、5个IGSO及4个MEO卫星组成的区域无源服务能力,预计到2020年左右将具备由5个GEO和30个非静止卫星组成的全球无源服务能力。由地面控制系统(Operational Control Segment-OCS)提供并经由卫星播发给用户的卫星星历是导航定位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其精度决定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性能。因此,卫星导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OCS,若OCS出现故障抑或主控站在战时被敌方摧毁,整个卫星导航系统将很快陷入瘫痪。就算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系统的导航定位服务性能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面监测站的数量及地理分布。但由于受政治、外交和国土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无法像美国一样全球大量布站,因此,建立星间链路、减小卫星导航系统对地面站的依赖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无源服务能力的关键。星间链路的建立意味着卫星导航系统对OCS的依赖得到了解放、其在战时或重大自然灾害情况下的生存能力得到了提高、地面监测站布设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降低。早在20世纪80年代,GPS卫星导航系统就已开展了自主定轨的相关技术研究,但由于导航系统自主定轨技术的敏感性及保密性,国外公开的相关资料不仅数量少,而且很少涉及核心算法及关键技术。不仅如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构型及地面站布局等方面均有别于GPS系统,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理论与技术。因此,要建成一个我国独立自主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保证其运行服务性能及战时生存能力,开展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定轨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北斗系统仿真星座为对象,对集中式自主实时轨道确定与时间同步的模型及算法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并自主研制了一套仿真分析软件。本文利用该软件进行了大量算例分析,验证了此软件的正确性及可靠性,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为北斗系统的自主导航建设提供了参考。详细来看,本文所做工作及主要贡献可归纳如下:1、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实时滤波轨道解算的小步长低阶Collocation积分方法,并以二体问题及GPS卫星为对象,对其积分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长度的积分步长范围内,将小步长低阶Collocation方法用于逐历元滤波轨道解算是可行且有效的;2、详细推导了星间/星地双向组合观测方程及星间/星地单向观测方程的组成形式,并从理论上对比分析了双向及单向观测方程的优劣;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参数分解滤波模型与参数整体滤波模型的构成形式,分别从解算结果精度、解算耗时及卫星状态与钟差参数相关性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两者的性能;最后,综合参数分解与参数整体滤波模型的形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单向锚固站观测值情况下的参数半分解滤波模型算法,利用其进行20天定轨解算,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及有效性;3、采用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实现了星间及星地两类观测值的融合。在给出其详细计算过程的前提下,通过仿真计算证明了本文所采用的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滤波解算过程是正确且有效的;4、通过仿真验算分析了星间链路的加入对GEO卫星定轨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了星间链路之后,GEO卫星轨道确定结果精度有了较大的改善,其改善量级达到dm级,其结果系统变化特性得到了一定的消除且其结果的收敛效果及速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5、提出采用短弧定轨法进行集中式自主实时轨道确定与时间同步过程中GEO卫星机动轨道的快速恢复。结果显示:采用本文提出的解算流程不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机动星的轨道精度,而且还能保证机动星自主轨道确定的连续性;6、在项目组既有软件平台基础上,研制了一套北斗系统集中式自主实时轨道确定与时间同步的仿真分析软件。该软件可用于星间/星地伪距观测值仿真、集中式自主实时轨道确定与时间同步、GEO卫星机动轨道快速恢复及结果精度评定等。本文利用该软件进行了大量的验算分析工作,证明了软件的正确性及可靠性,并得出了一系列有益结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图索引
  • 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2 基于星间链路的卫星导航系统定轨方式概述
  • 1.1.3 自主定轨简介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于星间链路的导航卫星定轨方式
  • 1.2.2 卫星时间同步
  • 1.2.3 GEO卫星轨道确定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卫星轨道理论
  • 2.1 坐标系统
  • 2.1.1 坐标系统定义
  • 2.1.2 坐标系统转换关系
  • 2.2 时间系统
  • 2.2.1 时间系统定义
  • 2.2.2 时间系统转换关系
  • 2.3 摄动力模型
  • 2.3.1 保守力模型
  • 2.3.2 非保守力模型
  • 2.3.3 摄动力影响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卫星精密定轨技术
  • 3.1 卫星摄动运动方程
  • 3.1.1 二体问题
  • 3.1.2 卫星摄动运动方程
  • 3.2 Collocation积分方法
  • 3.2.1 原理简介
  • 3.2.2 误差构成
  • 3.2.3 小步长低阶Collocation方法性能分析
  • 3.3 参数估计方法
  • 3.3.1 引言
  • 3.3.2 几种Kalman滤波方法介绍
  • 3.3.3 滤波的矩阵分解形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星间链路体制及观测值仿真
  • 4.1 星间链路体制
  • 4.1.1 GP5系统
  • 4.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4.1.3 北斗仿真星座星间及星地链路拓扑构型
  • 4.1.4 不同链路设计方案性能分析
  • 4.2 观测值仿真
  • 4.2.1 观测值仿真基本原理
  • 4.2.2 误差仿真方法
  • 4.2.3 仿真观测值质量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集中式实时自主轨道确定与时间同步技术
  • 5.1 伪距观测方程及历元归化
  • 5.1.1 星间/星地双向组合观测方程
  • 5.1.2 星间/星地单向观测方程
  • 5.1.3 两类观测方程的比较
  • 5.1.4 历元归化
  • 5.2 基于锚固站的自主实时轨道确定及时间同步滤波模型
  • 5.2.1 关于星座整体旋转的理解
  • 5.2.2 参数分解滤波模型
  • 5.2.3 参数整体滤波模型
  • 5.2.4 适用于星地单向观测链路的分解滤波模型
  • 5.2.5 参数整体与分解滤波模型的比较
  • 5.3 不同精度观测数据融合方法
  • 5.3.1 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介绍
  • 5.3.2 定轨解算滤波过程的方差分量估计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软件研制及结果分析
  • 6.1 软件功能及数据准备
  • 6.1.1 软件介绍
  • 6.1.2 数据准备
  • 6.2 观测值质量对自主定轨结果的影响
  • 6.2.1 观测值误差的影响
  • 6.2.2 星间观测链路结构的影响
  • 6.3 锚固站对自主定轨结果的影响
  • 6.3.1 锚固站数量的影响
  • 6.3.2 锚固站观测值连续性的影响
  • 6.3.3 锚固站工作体制的影响
  • 6.4 EOP参数精度对自主定轨结果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GEO卫星轨道确定
  • 7.1 星间链路对GEO卫星轨道确定的影响
  • 7.1.1 地基GEO卫星轨道确定
  • 7.1.2 联合GEO卫星轨道确定
  • 7.2 GEO卫星机动轨道确定
  • 7.2.1 GEO卫星轨道机动介绍
  • 7.2.2 自适应滤波方法确定GEO卫星机动轨道
  • 7.2.3 短弧定轨法确定GEO卫星机动轨道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总结与结论
  • 8.2 后续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北斗系统集中式自主实时轨道确定与时间同步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