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相关共刺激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免疫学
作者: 吴昌平
导师: 张学光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胃肿瘤
文献来源: 苏州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 共刺激分子PD-L1、B7-H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artⅠ 胃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PD-L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胃癌和10例正常胃组织、10例胃腺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胃癌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胃腺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不表达PD-L1分子,胃癌组织中PD-L1呈阳性表达,表达阳性率为42.2%;PD-L1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当肿瘤大于5cm(P<0.05)、肿瘤浸润达深肌层、淋巴结转移阳性、生存期<2年时,PD-L1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多变量分析显示PD-L1分子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PD-L1分子在胃癌组织有较高的表达,对胃癌组织中PD-L1分子的检测,有助于对胃癌预后的判断,可作为个体化治疗选择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PartⅡ 胃癌组织中B7-H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B7-H3在胃癌组织、正常胃组织、胃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7-H3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胃癌组织、10例正常胃组织、10例胃腺瘤组织中B7-H3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胃癌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生存期等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胃正常组织B7-H3表达均阴性,胃腺瘤组织中B7-H3表达均阳性,胃癌组织中B7-H3表达阳性率为58.8%;B7-H3的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无关(P>0.05);与生存期、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组织类型有关:在胃癌组织类型为分化型、肿瘤浸润未达深肌层(P<0.05)、生存期大于5年的胃癌病例(P<0.01)中B7-H3表达阳性率较高。多变量分析显示B7-H3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论文目录:
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
一、缩写词表
二、研究背景
1、胃癌的发病及治疗的现状与前景
2、共刺激分子与肿瘤免疫
3、Survivin信号对消化道肿瘤细胞增生能力和凋亡的调节作用
三、正文
第一部分 共刺激分子PD-L1、B7-H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artⅠ 胃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artⅡ 胃癌组织中B7-H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artⅢ 共刺激分子PD-L1、B7-H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研究
第二部分 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第三部分 胃癌组织中Fas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四、小结和展望
五、三年学习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六、本研究所获的基金资助
七、致谢
八、附录
发布时间: 2006-03-24
参考文献
- [1].酪氨酸激酶Syk与胃癌关系研究[D]. 夏建国.南京医科大学2006
- [2].RAGE对胃癌生物学行为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许新才.新疆医科大学2014
- [3].肝素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14、钙粘蛋白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D]. 王江.中国医科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B7-H1和B7-H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作用和临床意义[D]. 陶敏.苏州大学2011
- [2].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蒋敬庭.苏州大学2011
- [3].协同刺激分子B7-H3在人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D]. 孙静.苏州大学2010
- [4].小檗碱对人胃癌细胞作用靶基因分离和连黛片治疗术后胃癌大肠癌的初步临床观察[D]. 郭淑杰.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
- [5].共刺激分子在Graves病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D]. 陈蕾.苏州大学2004
- [6].人胃癌相关蛋白质组研究[D]. 马波.吉林大学2005
- [7].胃癌发生过程中凋亡基因Survivin与Fas表达、临床意义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D]. 王德荣.山东大学2005
- [8].调节性T细胞和胃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龚巍.苏州大学2005
- [9].树突状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功能变化及其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D]. 赵增仁.河北医科大学2006
- [10].共刺激分子B7-H3、B7-H4和ILT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研究[D]. 孙玉萍.山东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