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制成品贸易比较优势指数的测度与分析

中美制成品贸易比较优势指数的测度与分析

论文摘要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传统的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的解释能力在新的时期受到了质疑。学者们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放宽假设,尽可能的将当前的经济属性融入模型解释各国间贸易的开展状况,通过新的丰富,比较优势有了新的内涵,不再是原来的静态的比较优势。入世以来,中国的贸易总额又创新高,中国和美国互为双方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二者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升高,但是通过计算统计发现,两国的贸易结构却不平衡。尤其是中国,在对美国高额的出口中,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制成品,机械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三类产品上。本文主要引入了巴拉萨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美贸易代表性商品的比较优势进行测度,比较两国在双边贸易中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发展状况。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理论综述,针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梳理,理论扩展模型尽可能接近世界经济发展外界条件,介绍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以及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从理论上丰富了动态比较优势的内涵。第二部分,引入巴拉萨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外国学者Run Yu, PingSun Leung等人提出的修正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通过查取数据,灵活运用公式变形,说明了中美双边贸易中各自的比较优势集中在什么产业。并通过时间序列的纵向比较,观察了各产业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趋势。第三部分,针对前面研究的比较优势产业集聚结果,做出理论上的解释说明,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生产要素投入差异、国际间垂直专业化分工、两国的贸易政策导向,找出促成二者比较优势差异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我国在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旨在提出促进我国能动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产业升级,动态获得国际贸易利益的方法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
  • 1 理论综述和指标选取
  • 1.1 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相关理论
  • 1.1.1 劳动力差异造成的比较优势
  • 1.1.2 自然资源禀赋不同促成的比较优势
  • 1.1.3 技术进步内生化促成的比较优势
  • 1.1.4 政府政策倾向促成的比较优势
  • 1.2 比较优势测度指标
  • 1.2.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1.2.2 修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2 中美制成品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的测度
  • 2.1 目标商品的选择
  • 2.2 中美制成品贸易比较优势对比
  • 2.2.1 产业层次比较优势对比
  • 2.2.2 SITC2 位数水平产品比较优势对比
  • 3 我国在中美制成品贸易中比较优势动态变动原因
  • 3.1 中美两国要素禀赋差异
  • 3.1.1 劳动力要素
  • 3.1.2 资本要素
  • 3.1.3 技术
  • 3.2 垂直专业化分工
  • 3.3 贸易政策
  •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 4.1 立足现实、维持现有的比较优势产业发展
  • 4.2 规划主导产业
  • 4.3 鼓励反向创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中美制成品贸易比较优势指数的测度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