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造时的宪政思想

论王造时的宪政思想

论文摘要

本文分为五部分,分别是王造时先生的概况、求学时期的宪政思想、抗日战争时期的宪政思想、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政思想和结语。本文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王造时先生的宪政思想进行综合研究,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通过广泛的纵向横向比较揭示出宪政思想的发展特征。王造时祖籍是在江西安福,原名王雄生,1903年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1917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中等科,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曾两次被捕入狱,后任清华学生会评议会主席。1925年8月,自清华大学毕业后,转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就读政治学,1929年6月获政治学博士学位,8月到英国任伦敦经济学院研究员,师从英国费边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拉斯基。之后游历欧洲多国后回到了满目疮痍的中国,开始在这片大地上积极宣传自己学习的民主宪政思想并开始对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论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简单的概况介绍之后,本文开始用分阶段的方法研究王造时先生的宪政思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求学时期;第二个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第三个是在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后。在三个阶段的阐释中,共同点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先是介绍此时期王造时先生宪政思想形成的背景;紧接着开始深入剖析此时期他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剖析的过程中,与同时期的一些知名人士的思想进行概括对比并分析王造时先生思想独有的内容,同时,揭示宪政思想主要内容在当时产生的积极意义;最后分析不同阶段思想内容的局限性和对当代的启示。在这一部分中,文章针对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和时代背景分别阐释王造时宪政思想在当时的局限性,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在最后的结语部分,文章对王造时先生一生的思想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并揭示出宪政思想生存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需要加以改进的条件,同时在总体上说明王造时宪政思想对我国目前宪政内容和观念发展的深远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王造时先生概况
  • 二、求学时期的宪政思想
  • (一) 思想形成的背景
  • (二) 宪政思想的内容
  • 1、民主革命思想
  • 2、人民权利思想
  • 3、政权组织思想
  • (三) 宪政思想的局限性及对当代的启示
  • 1、在方法论问题上的局限性
  • 2、小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 3、培养国民宪政意识的重要性
  •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宪政思想
  • (一) 思想形成的背景
  • (二) 抗战时期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 1、民主自由与团结抗战的关系
  • 2、对"训政"思想的批判
  • 3、人权保障思想与对内平等观
  • (三) 宪政思想的局限性及对当代的启示
  • 1、宪政救国中的"宪政——救亡"模式的工具主义色彩
  • 2、揭示了宪政实施的基本条件
  • 四、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政思想
  • (一) 思想形成的背景
  • (二) 解放战争前夕向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转变
  • 1、转变的深层次根源——两次"宪政运动"的骗局
  • 2、新民主主义宪政观的本质内涵
  • (三) 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夕的宪政思想
  • 1、"鸣放言论"中流露出来的民主宪政观念
  • 2、关于建立民主法制秩序的观念
  • (四) 宪政思想的局限性及对当代的启示
  • 1、向新民主主义宪政观过渡过程中的渐进性
  • 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局限性
  • 3、对言论自由范围和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反思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论王造时的宪政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