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民间金融形式及其利率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阳[1](2017)在《论我国民间融资秩序的法律规制》文中研究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其中作为非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得到迅速发展,营业规模不断扩大。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筹集大量资金,但由于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手续繁琐、放贷周期长、门槛高及投资偏好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难以获得正规银行的资金支持,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的发展,与此同时,民间融资机构进入公众视线。这类机构具有借贷手续便捷、门槛低、放贷周期短等特点,既能满足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短期对资金的需求,也能提高闲散资金的利用率。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民间融资机构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农商户解决资金问题的有力支柱。民间资本进入现代金融服务业,既是传统经济调整转型、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方式,也是金融业体制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随着市场经济日益繁荣,国内民间融资现象日益增多,融资规模日益扩大。民间融资市场发展初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促进效应,间接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相关立法规范,缺少配套的金融监管制度,目前我国民间融资机构泛滥,民间融资秩序混乱,由此引发的诉讼、群体性事件等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内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选题是经过对已有文献和部分地区经济数据的分析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民间融资实际情况,通过对民间融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加以探讨,继而对怎样规范我国民间融资秩序,促进民间融资行业良性发展提出相应对策。文章第一部分对民间融资基本理论进行阐释。民间融资是指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的以取得高额利息和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的资金融通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民间借贷和企业内部集资。随着科技手段不断进步,互联网应用日渐广泛,民间融资也逐渐显现出新的特点,如融资形式多样化、融资资金来源多元化、融资资金流向隐蔽化等。其次确认了民间融资活动在法律层面的合法性,民间融资是符合中国人民银行信贷政策的合法资金融通行为,不同于非法集资等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它打破了银行信贷垄断的现状,在金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降低了市场融资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继而对规范民间融资秩序的意义进行阐述,其有利于健全我国诚信体系,增强国家对经济结构的调控能力。第二部分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民间融资面临的问题。主要问题是民间融资机构泛滥、融资欺诈现象频发、融资风险大、受害人维权难;其次分析造成现阶段民间融资秩序混乱的原因,主要是监管主体的缺失、关于民间融资的专门立法缺失、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现有法律之间存在冲突。第三部分分析了西方部分国家关于民间融资的相关法律规定,如日本、英国、德国关于民间融资的法律规制,结合我国现阶段民间融资实际情况和立法现状,对完善我国民间融资形式的法律规制提供有益借鉴,如对融资程序、回报利率进行详细的规定,为规范融资行为和优化地方金融发展环境提供理论支持。第四部分是提出完善民间融资秩序的法律规制的建议,也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在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应明确民间融资组织的监管主体,确定监管职责,将事后审查转变为事前防范,对监管主体的监管权进行限制,依法规制监管机关的行为;其次是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受到相应的监督;最后应制定配套的金融措施,建立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并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在以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为目的的前提下引入社会保险,这样能降低融资过程中各方当事人的经济风险,尤其能保障投资人利益。在经济活动中,只有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在法律层面得到有效保障,才能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民间融资行业的存在对现阶段国内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化解中小企业和个体农商户的融资难题,提高社会闲散资金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可能对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威胁。民间融资机构在民间融资活动中存在制度性漏洞,缺少有效的审查手段,极易导致融资资金不能按时收回,对投资人利益造成侵害;亦或是在资金不能按时收回的情况下,采取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索要资金,危害社会安全。本文认为促进民间融资行业健康发展,首先在法律层面解决立法缺失、监管缺位的问题,其次在制度层面解决融资中存在的程序性漏洞;再就是正确认识民间金融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外部监督约束机制规范民间融资活动中的越位,对其予以规范和适当引导才是促进民间融资发展的正确选择。
张燕[2](2016)在《阿克苏地区果农民间借贷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阿克苏地区林果业的快速发展,果农对借贷资本的需求日益强烈。在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果农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民间借贷成为果农的主要融资渠道。因此,基于果农这一借贷主体的视角,研究阿克苏地区果农民间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不仅能为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也对推动当地农村金融的深化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梳理国内外有关农户民间借贷行为研究成果为前提,首先通过对阿克苏红旗坡农场、温宿县实验林场和阿拉尔科克库勒镇三个林果基地340户果农的调查,从侧面反映出阿克苏地区民间借贷的总体情况及其行为特征。调查表明,果农的资金借贷需求旺盛、民间借贷意愿强烈且发生率高,同时存在借贷手续过于简单、借贷主体金融素质较低、民间借贷组织形式落后等问题。然后,通过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果农民间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新疆阿克苏地区年长的果农更倾向于通过民间借贷渠道满足资金需求,且附近较低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会提升民间借贷行为的发生率。其中年龄、与金融网点的距离等因素显着正向影响果农的民间借入和借出行为;受教育程度、对相关信贷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因素显着负向影响果农的民间借入和借出行为;劳动力负担系数、家庭在校学生个数、家庭总支出等因素显着正向影响果农借入行为,而对借出行为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耕地面积和家庭总收入显着负向影响果农借入行为,而对借出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性别仅对果农借出行为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而民族与种植果树类型对果农的民间借贷行为没有显着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规范民间借贷本身的运作流程、建立完善的民间借贷监管制度、推动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的对接以及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政策建议。
周剑勇[3](2014)在《民间金融利率形成机制文献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民间金融在支持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很多正规金融无法替代的作用,而利率作为民间金融市场"无形的手",调配着民间金融市场的资源,是民间金融的核心。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归纳可知,对民间金融利率影响的最终解释,都可以归类为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对民间金融市场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的影响,最终都是反映到供给与需求上,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着民间金融利率的高低。对民间金融利率形成机制的研究进行梳理,了解民间金融利率形成机制,对民间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琳慧[4](2013)在《浅析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间借贷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融资手段,不仅解决了生产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也为民间资本提供了一个出路。但与此同时,民间借贷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温州民间借贷危机、鄂尔多斯“鬼城”等民间借贷引发的区域性经济问题迫切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对民间借贷进行法律监管。民间借贷急需政府的规制引导,但是现阶段政府在金融抑制理论主导下,对民间借贷只是采取简单直接的行政管理方式,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制。民间借贷在我国的监管有着本身的制度缺陷和法律不足,如何使民间借贷更能适应经济发展对资本的需求,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监管问题进行讨论:一、首先对民间借贷进行概述并分析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通过对民间借贷的现状的分析,从而对民间借贷的现状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把握。二、通过第一部分对民间借贷市场现状的了解,第二部分进一步分析民间借贷存在的意义,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究竟该引导还是应该制约,这些都在本文第二部分进行论证。笔者将着重从民间借贷有利于我国金融借贷的角度进行论证。三、认识到民间借贷存在的必要性后,将审视现在我国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制度。法律规制是否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间借贷能否充分发挥其优势,活化市场经济,而不是搅乱市场经济。四、构建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监管机制。民间借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法律给予恰当的引导和监管,它将在市场经济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现在我国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甚至有所缺失,这就需要法律人对此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和构建。
叶桂强[5](2013)在《中国民间借贷风险研究 ——基于网络借贷平台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间借贷这一借贷活动在我国存在的历史相当久远。在民间借贷久远的历程中,经历过无数次的高峰和低谷时期。在步入21世纪后,民间借贷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逐渐普及了信息网络技术,民间借贷也借此机会搭上了信息网络技术的顺风车。据有关调查显示,自2007年后,我国的民间借贷网络平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过近6年的蓬勃发展,民间网络借贷平台从原先单一的个人对个人的信贷中介平台演变为线上与线下兼营的模式,同时具有了小额贷款的一系列特征。在业务范围上,从单一的个人借贷发展到信托、理财等许多综合业务共同发展,这不但解决了许多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使我国信贷市场的层次性得到了极大丰富,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风险。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民间借贷产生的背景,以及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起源及运作机理等做出阐述: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归类为从金融学角度研究和社会资本角度的相关研究;第三部分指出了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主要的两大发展模式,并提出拍拍贷和银都汇为不同模式的典型代表;第四部分对民间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进行了大样本数据分析,运用二元Logit模型从借款人的借款特征及借款人特征角度分析了民间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的影响因素;第六部分是在前文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风险控制的建议;文章在第七部分进行了总结,并肯定了民间网络借贷平台在解决当前融资困境中所起的作用。
黄烨[6](2011)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非正规金融问题的研究》文中指出非正规金融在世界各国都广泛存在,特别是近些年来越来越被发展中国家所关注。非正规金融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外对非正规金融有着大量的研究,但在我国,虽然非正规金融长期存在,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也日益扩大,但是国有正规金融在农村领域却逐渐收缩,出现了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现象。因此我国的正规金融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在客观上为非正规金融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条件。非正规金融是基于血缘、地缘产生的,跟正规金融相比有着天然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供给的不足,满足了农户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农村非正规金融又存在着一些缺陷:如由于它的运作机制极不规范,非正规金融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容易引起纠纷和社会的不安定;活动具有隐蔽性,处于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督管理之外,法律在非正规金融这部分缺位。因此,如何能有效解决问题,如何正确对待非正规金融,如何规范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使其能够走上正轨,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首先对我国的非正规金融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农村非正规金融是相对于正规金融来说的,存在于农村领域,其融资活动不在金融当局监督管辖范围之内,为广大农村企业及农民提供金融资金的金融服务形式。接着本文对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水平进行了介绍,包括规模分析和利率分析。之后文章介绍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主要组织形式:民间借贷、社会集资、合会、银背和私人钱庄,以及典当行业。由此揭示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即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满足农村经济的要求、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完善和不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限制;同时也指出了它的消极影响,即加重农民负担、容易引发违反行为、造成金融风险。并指出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非正规金融运作制度不规范、无担保和抵押的信用方式、利率较高、无政府监管以及削弱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接下来,本文介绍了美国、日本、孟加拉和台湾的非正规金融模式,并在借鉴境外成功非正规金融的基础上对规范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完善非正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二是转变政府职能;三是建立和完善民间融资服务体系;四是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体系的投入;五是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需求;六是规范非正规金融活动;七是加强政府监管,提高监管水平。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以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积极的服务职能,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蒙蒙[7](2011)在《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农牧户经营的多元化,农牧民对借贷资本的需求日趋强烈。尤其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在我国农村牧区的分支机构大规模撤并之后,导致正规金融机构在这部分地区供给短缺的现象日益显现。民间借贷的出现就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且逐渐发展成为农牧民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农牧民资金需求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中资金供给的不足,成为广大农牧户不可或缺的融资渠道之一。民间借贷一方面对农村牧区资金短缺的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其所造成的弊端也不可忽视。所以,目前我国农村牧区金融发展的重点之处在于,在使民间借贷对经济发展有利的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如何将其不利的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从而使其能更好的为我国农村牧区的经济发展服务。本文以经济学和金融基本理论为基础,以中国西部农村牧区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对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的具体表现形式,发展特点、现状以及趋势等进行研究,剖析了农村牧区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形成的原因。通过研究可知民间借贷一方面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一方面也导致相关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被引发出来。本文试图揭示民间借贷在我国西部农村牧区广泛存在的原因和基础,最终与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思路。本文共包含四大部分,分成九个章节。第一部分:第一、二章。第一章,导论,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了介绍,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做了简要的文献述评,阐述了本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具体内容、论文框架等,最后将本研究的创新点指出。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学者们从研究目的出发,给民间借贷做出了不同的界定,本章对此做了梳理,并对民间借贷的内涵和外延做了明确界定,然后对民间借贷有关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第三章,对我国农村牧区民间借贷发展的历程及西部地区民间借贷的现状做了简要介绍。第四章,从结构和实证两个角度对中国西部农牧户的民间借贷需求进行分析。第五章,对民间借贷利率利用金融学和经济学相关原理建立假设模型,采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相关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的实例,分析了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的形成原因,解释了模型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第六、七章。第六章深入分析了西部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以第六章的分析为基础,第七章研究了对我国西部农村牧区民间借贷起到促进或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第四部分:第八、九章。第八章,从我国西部地区实际的经济情况出发,提出了民间借贷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模式。第九章为最后的结尾部分,指出了本文得出的结论,文章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张剑[8](2011)在《民间金融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温州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温州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其民间金融规模庞大。多年来,温州民间金融在推动温州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腾飞,扩大社会融资渠道,弥补正规金融不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民间金融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民间金融市场风险时有发生。因此人们开始认识到民间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呼吁应尽快使民间金融合法化并加以规范引导。本文以温州民间金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揭示民间金融对温州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同时通过分析温州民间金融的影响因素,发现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推动温州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使温州民间金融在温州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全文主要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温州民间金融的概况进行介绍,包括温州民间金融的概念界定、形成发展过程与各种运作形式。第三部分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探讨民间金融对于温州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民间金融促进民间投资,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反过来进一步繁荣民间金融市场。第四部分从货币政策、民间市场发展状况、政府部门的态度三个角度分析温州民间金融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针对温州民间金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推动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包括:(1)温州是一个典型的依靠民间资本发展的地区,民间金融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民间投资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是并存的,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化,民间市场本身的资金需求、风险水平、交易双方密切程度等,是影响温州民间金融的主要因素。同时,作为参与者与管理者,地方政府的行为对民间金融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温州民间金融发展面临转型中的困境,相对而言开始走向衰弱。缺乏合法地位的保障是目前民间金融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使其不能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的最大效用。提出的对策建议是:(1)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给予民间金融合法地位,从制度上防范和化解民间金融的潜在风险。(2)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继续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不断引向深入。(3)政府应拓宽投资渠道,培育公平市场竞争体系,为民间金融提供新的投资机会,改善投资环境。(4)政府应提供良好的服务,引导民间金融良性、自主发展,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与直接参与。
张小燕[9](2013)在《基于不完全合约的民间借贷利率决定机制研究—温州案例》文中研究表明利率是金融市场的核心因素,而民间借贷利率是反映民间融资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和资金价格的关键指标,对民间金融功能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民间借贷利率的水平及决定机制对民间金融的经济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另外,民间借贷利率由民间借贷市场中的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议价决定,在某种意义上,民间借贷利率比较贴近真实的市场利率,因此,我国市场化的利率改革必须要正视民间借贷利率,合理引导民间借贷利率定价机制,对于实现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民间资金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在维护金融稳定前提下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数据为依据,考察了正规金融市场行为与温州民间借贷利率之间的联动机制,以及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对民间借贷利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间借贷利率及其影响因素的一般性假说。尔后,从众多民营中小企业主“跑路”的现实情况出发,在不完全合约框架下构建了一个信贷博弈模型,以NASH议价解析了正规金融市场行为、项目收益、贷款紧急程度、借款期限、借款者经营能力等变量对民间借贷利率的影响机制。得出了民间借贷利率决定的一般性结论:正规金融市场利率、借款人项目收益与民间借贷利率呈非单向变动关系,具体视借款人议价能力而定;贷款占比与民间借贷利率呈非单向变动关系,具体视利率水平而定;贷款期限、贷款紧急程度、放贷人交易成本与民间借贷利率成正比,借款人经营能力、借款人交易成本与民间借贷利率成反比。利用以上结论验证假说准确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存在两种不同的资金需求者,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渠道的中小企业与将资金用于非生产经营渠道的投机者。前者议价能力较高,具有在正规金融市场与民间借贷市场之间进行选择的权利;而后者议价能力较弱,只能被动接受民间借贷市场的高利率要求。
应舜[10](2010)在《永康地区非正式金融借贷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浙江省永康市180户借贷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对该地区的民间借贷进行实证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分析总结出永康市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民间借贷的建议和政策。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民间金融的概念以及民间金融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干部分,详细的对永康地区民间借贷各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前面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第一部分是民间借贷的简述。首先界定了民间借贷内涵和外延;其次对民间金融分成八类,即小额信贷、农村信用合作社、典当行、农村合作基金,民间集资,金融合会,民间借贷和私人钱庄;最后介绍了民间金融的理论基础,包括金融抑制论,金融深化论,软预算约束理论和金融制度安排理论。第二部分是针对进行调查的永康市180户农户的民间借贷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首先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整理,分析被调查者的年龄及教育程度,被调查农户的收入,借贷金额及其利率,借款方式及借款行为和贷款方式及贷款行为。总结出借贷约束不够完善,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以及民间借贷的风险较大。其次对永康市民间借贷的调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总结出四个规律,即低收入水平的农户和高收入水平的农户比中等收入水平的农户更倾向于借贷资金;借贷需求较大的农户分布在资产水平较高和较低的水平,利率和借贷额度正相关;收入水平和农户借出金额数量正相关;其中资产水平和利率水平和借贷金额数量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第三部分提出了完善民间借贷的五项政策建议。即借鉴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优点,改善其中的不足,重新构建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农村金融的投资力度,政府鼓励农村金融的过程中,应采取各项优惠政策;从金融体制层面去改善借贷约束问题,保障户主隐私,约束借贷者的行为,保障借贷规范有序进行;从个人的信用制度去改善借贷约束问题,提高民间借贷效率;建议地方政府鼓励民间借贷的发展来抑制高利率风险,同时也能降低民间借贷风险。
二、中国民间金融形式及其利率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民间金融形式及其利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论我国民间融资秩序的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选题的实际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民间融资概述 |
(一)民间融资的概念 |
(二)民间融资的形式与特点 |
(三)民间融资的性质 |
1.民间融资的法律属性 |
2.民间融资与非法集资的区别 |
(四)构建良好民间融资秩序的意义 |
1.有助于提高金融效率,净化金融秩序 |
2.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
3.增强国家对经济结构的调控能力 |
二、我国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现阶段民间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民间融资机构泛滥 |
2.融资欺诈现象频发 |
3.投资人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
4.受害人维权困难 |
(二)民间融资失范的原因 |
1.缺少对民间融资主体设定的限制 |
2.关于民间融资程序的法律缺失 |
3.民间融资的监管缺位 |
4.现有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 |
三、西方主要国家规范民间融资秩序的实践及启示 |
(一)日本的积极引导与适度监管制度 |
(二)英国的严防消费信贷欺诈制度 |
(三)德国的民间融资评价制度 |
(四)启示 |
四、构建我国良好民间融资秩序的法律构想 |
(一)建立民间融资专门立法 |
(二)明确监管主体,完善监管制度 |
(三)确立融资人责任承担和破产退出制度 |
(四)完善投资人利益保障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2)阿克苏地区果农民间借贷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果农民间借贷的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第3章 阿克苏地区果农民间借贷行为的调查分析 |
3.1 调查方案设计 |
3.2 样本基本情况 |
3.3 果农民间借贷总体情况 |
3.4 果农民间借贷行为的特征分析 |
3.5 阿克苏地区果农民间借贷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阿克苏地区果农民间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4.1 研究假说及自变量选取 |
4.2 实证分析影响阿克苏地区果农民间借贷行为的因素 |
4.3 阿克苏地区果农民间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的结论 |
第5章 阿克苏地区果农民间借贷规范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规范民间借贷本身的运作流程 |
5.2 建立完善的民间借贷监管制度 |
5.3 推动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的对接 |
5.4 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民间金融利率形成机制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民间金融利率形成机制研究的由来 |
2 民间金融利率形成机制综述 |
2.1 金融抑制论 |
2.2 市场分割的垄断论 |
2.3 成本论 |
2.3.1 风险成本论。 |
2.3.2 交易成本论。 |
2.3.3 机会成本论。 |
3 简要评述与结论 |
(4)浅析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民间借贷的概述 |
(一)民间借贷的主体及客体 |
1.主体 |
2.客体 |
(二)当前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 |
1.民间借贷规模日益扩大 |
2.民间借贷纠纷不断 |
3.规范民间借贷的法律依据不充分 |
二、民间借贷存在的意义 |
(一)民间借贷与正规借贷的关系 |
1.互补关系 |
2.竞争关系 |
(二)民间借贷的优势 |
1.民间借贷的快捷性 |
2.民间借贷的灵活性 |
3.民间借贷的广泛性 |
4.民间借贷的人性化 |
(三)民间借贷存在的意义 |
1.民间借贷可以弥补正规金融借贷的不足 |
2.民间借贷可以促进正规金融的发展 |
3.民间借贷符合我国国情 |
三、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的现状 |
(一)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现状 |
1.当前中国民间借贷的监管法律不健全 |
2.当前中国民间借贷的监管主体不明确 |
3.我国民间借贷没有预防机制 |
4.国家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强度过高 |
(二)对民间借贷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1.有助于保护民营经济的生存发展 |
2.规范民间借贷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 |
3.民间借贷案件频发的现状也急需对民间借贷进行法律规制 |
四、构建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制度 |
(一)确立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 |
1.通过立法确立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 |
2.从概念上彻底划清民间借贷和非法民间金融行为的界限 |
(二)制定一部专门的有关民间借贷的单行法规 |
1.明确民间借贷的监管主体 |
2.强化现有民间借贷的监管 |
3.对民间借贷的中介机构进行监管 |
4.对民间借贷规定担保抵押 |
5.加快完善社会征信体系 |
(三)建立通畅便捷的救济渠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国民间借贷风险研究 ——基于网络借贷平台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1 民间借贷概念的界定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2.2.1 从金融学角度的相关研究 |
2.2.2 从社会资本角度的相关研究 |
2.3 简要评述 |
3 我国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现状与主要运营模式 |
3.1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现状 |
3.2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与其他主流机构的比较 |
3.2.1 与传统商业银行的比较 |
3.2.2 与小额贷款公司的比较 |
3.3 国内商业性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主要模式 |
3.3.1 线上中介型-拍拍贷 |
3.3.2 复合中介型-银都汇 |
4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主要风险 |
4.1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法律地位不明确 |
4.1.1 对民间放贷人缺乏明确法律地位 |
4.1.2 民间借贷的利率制定缺乏明确法律地位 |
4.1.3 贷款用途无法律规定 |
4.2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评价存在缺陷 |
4.2.1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 |
4.2.2 信用评级制度不健全 |
4.3 民间网络借贷平台运营风险控制不完善 |
4.3.1 坏账风险控制不完善 |
4.3.2 借旧债还新债 |
4.3.3 操作风险控制不完善 |
4.3.4 对借款人的监管不到位 |
4.4 环境风险难以把控 |
5 民间网络借贷业务风险的实证评估 |
5.1 评价指标 |
5.1.1 借款特征 |
5.1.2 借款人特征 |
5.2 模型与数据 |
5.3 估计结果 |
6 对民间网络借贷平台运营中风险控制的一些建议 |
6.1 明确民间借贷网络平台的法律身份 |
6.2 完善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风险评级机制 |
6.3 完善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风险控制机制 |
6.3.1 加强线上线下贷前审核 |
6.3.2 遵循小额分散的原则 |
6.3.3 设定贷款出售机制 |
6.3.4 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 |
6.3.5 建立与其他贷款公司及平台的黑名单互换机制 |
6.4 设置行业预警降低环境风险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非正规金融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主要内容与方法 |
(一) 主要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理论综述 |
一、国内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相关研究 |
(一) 概念界定 |
(二) 利率研究 |
(三) 对经济增长作用研究 |
二、国外相关学派及其研究成果 |
第三章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状况 |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界定 |
二、我国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水平 |
(一) 规模分析 |
(二) 利率分析 |
三、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主要组织形式 |
(一) 民间借贷 |
(二) 社会集资 |
(三) 合会 |
(四) 银背和私人钱庄 |
(五) 典当 |
四、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
(一) 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二) 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
第四章 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非正规金融运作制度不规范 |
二、无担保和抵押的信用方式蕴含着高风险 |
三、非正规金融一般利率较高,给融资者造成巨大的债务负担 |
四、非正规金融活动具有隐蔽性,政府监管效果差 |
五、削弱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
第五章 境外非正规金融的运作模式和启示 |
一、美国模式 |
二、日本模式 |
三、孟加拉模式 |
四、台湾模式 |
第六章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
一、完善非正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
二、转变政府职能 |
三、建立和完善民间融资服务体系 |
四、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体系的投入 |
五、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需求 |
六、规范非正规金融活动 |
七、加强监管,提高监管水平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要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框架结构 |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民间借贷 |
2.1.2 西部地区 |
2.2 民间借贷相关的理论基础 |
2.2.1 金融抑制理论 |
2.2.2 信贷配给理论 |
2.2.3 利率定价理论 |
2.2.4 金融规制理论 |
第三章 中国农村牧区民间借贷发展历程及西部地区现状分析 |
3.1 中国农村牧区民间借贷发展历程 |
3.1.1 封建王朝时期中国的农村牧区民间借贷 |
3.1.2 中国农村民间借贷的发展与鼎盛 |
3.1.3 中国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的衰落 |
3.1.4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农村牧区民间借贷 |
3.1.5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牧区民间借贷 |
3.2 中国西部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现状分析 |
3.2.1 中国西部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特征分析 |
3.2.2 中国西部农村牧区民间借贷趋势分析 |
第四章 中国西部地区农牧户借贷需求分析 |
4.1 中国西部地区农牧户借贷需求结构分析 |
4.1.1 中国西部地区农牧户借贷需求概况 |
4.1.2 农牧户贷款需求的特征及其被满足情况 |
4.2 中国西部地区农牧户借贷需求实证分析 |
4.2.1 计量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
4.2.2 数据与变量 |
4.2.3 模型的估计结果及讨论 |
第五章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牧区民间借贷利率水平成因分析 |
5.1 对民间借贷利率定价的经济学分析 |
5.1.1 自发性和自主性风险管理 |
5.1.2 基于正规金融利率的风险加成定价方式 |
5.2 对民间借贷利率的统计分析 |
5.2.1 关于农牧区民间借贷利率的模型假设 |
5.2.2 给民间借贷利率水平高低带来影响的指标分析 |
5.2.3 小结 |
第六章 西部农村牧区民间借贷产生的影响 |
6.1 民间借贷产生的消极影响 |
6.1.1 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
6.1.2 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
6.1.3 影响正规金融秩序 |
6.1.4 对社会收入分配的影响 |
6.1.5 对国家税收的影响 |
6.2 民间借贷产生的积极影响 |
6.2.1 缓解银行借贷资金不足 |
6.2.2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
6.2.3 正规金融机构改革受到推动 |
6.2.4 有利于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
6.2.5 有利于促进农村牧区的消费 |
第七章 促进及约束西部农村牧区民间借贷发展的因素分析 |
7.1 促进西部农村牧区民间借贷发展的因素分析 |
7.1.1 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因素 |
7.1.2 农牧区信用社对农牧民的支持力度严重不足 |
7.1.3 调整中国西部农牧业产业结构 |
7.1.4 国家对农牧区的财政投入不足 |
7.1.5 农村牧区正规金融机构具有国家垄断性 |
7.2 制约西部农村牧区民间借贷发展的因素分析 |
7.2.1 政策因素 |
7.2.2 意识形态与文化因素 |
7.2.3 法律因素 |
7.2.4 自身因素 |
第八章 西部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的政策建议与发展模式 |
8.1 西部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的政策建议 |
8.1.1 建立科学合理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
8.1.2 加强对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的监管和监测 |
8.1.3 加速推进金融体制配套改革 |
8.1.4 创造促进民间借贷发展的外部环境 |
8.1.5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8.2 西部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的发展模式 |
8.2.1 西部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的发展路径 |
8.2.2 西部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的自我发展模式 |
第九章 结束语 |
9.1 结论 |
9.2 文章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9.2.1 文章的不足之处 |
9.2.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科研成果 |
(8)民间金融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温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 |
2 温州民间金融的形成发展与运作形式 |
2.1 民间金融的界定 |
2.1.1 概念界定 |
2.1.2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区别与互补关系 |
2.2 温州民间金融的形成发展 |
2.2.1 温州民间金融发展的三个阶段 |
2.2.2 温州民间金融的产生环境 |
2.3 温州民间金融的运作形式 |
2.3.1 体制内的民间金融形式 |
2.3.2 体制外的民间金融形式 |
3 民间金融与温州经济发展 |
3.1 民间金融与温州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
3.1.1 民间金融促进经济发展 |
3.1.2 民间金融促进民间投资 |
3.2 民间金融与温州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
3.2.1 民间金融促进温州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3.2.2 民间金融对温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 |
4 温州民间金融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我国货币政策对民间金融的影响 |
4.1.1 温州民间利率的变动情况 |
4.1.2 民间利率与我国货币政策的内在联系 |
4.2 民间市场发展状况对民间金融的影响 |
4.2.1 市场资金需求程度 |
4.2.2 市场风险水平 |
4.2.3 市场参与双方密切程度 |
4.3 政府部门对民间金融的影响 |
4.3.1 不同政府部门对民间金融的态度 |
4.3.2 地方政府与民间金融的关系 |
5 规范温州民间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5.1 温州民间金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
5.2 推动温州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不完全合约的民间借贷利率决定机制研究—温州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文献回顾与评析 |
第二节 民间借贷利率决定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民间借贷市场结构与利率分析:以温州为例 |
第一节 民间借贷市场主体 |
第二节 民间借贷规模与形式 |
第三节 民间借贷利率特征 |
第四节 民间借贷利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民间借贷利率决定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假说的提出 |
第二节 模型构建 |
第三节 模型求解 |
第四节 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永康地区非正式金融借贷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民间借贷简述 |
2.1 民间金融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
2.2 民间金融的种类 |
2.3 民间金融的理论基础 |
2.3.1 金融抑制论 |
2.3.2 金融深化论 |
2.3.3 软预算约束理论 |
2.3.4 金融制度安排理论 |
第三章 永康地区民间借贷实证分析 |
3.1 被调查者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分析 |
3.1.1 借入资金农户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分析 |
3.1.2 借出资金农户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分析 |
3.2 被调查农户的收入分布 |
3.2.1 借入资金农户的收入分布 |
3.2.2 借出资金农户的收入分布 |
3.3 借贷金额及其利率分析 |
3.3.1 借贷资金规模分析 |
3.3.2 借贷资金利率分析 |
3.4 借款方式及借款行为分析 |
3.4.1 借款方式分析 |
3.4.2 借款行为分析 |
3.5 贷款方式和贷款行为分析 |
3.5.1 贷款方式分析 |
3.5.2 贷款行为分析 |
3.6 永康市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 |
3.6.1 借贷约束不够完善 |
3.6.2 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 |
3.6.3 民间借贷的风险较大 |
第四章 永康地区民间借贷影响因素分析 |
4.1 永康地区借入资金农户的影响因素 |
4.1.1 借入资金农户行为影响因素分类 |
4.1.2 借入资金农户行为影响因素分类依据 |
4.1.3 借入资金农户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4.2 永康地区借出资金农户的影响因素 |
4.2.1 借出资金农户影响因素分类 |
4.2.2 借出资金农户行为影响因素分类依据 |
4.2.3 借出资金农户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4.3 永康地区民间借贷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5.1 完善民间借贷的政策建议 |
5.1.1 借鉴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优点 |
5.1.2 加大农村金融的投资力度 |
5.1.3 从金融体制层面去改善借贷约束问题 |
5.1.4 个人的信用制度去改善借贷约束问题 |
5.1.5 鼓励民间借贷的发展来抑制高利率风险 |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中国民间金融形式及其利率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我国民间融资秩序的法律规制[D]. 徐阳. 河北师范大学, 2017(08)
- [2]阿克苏地区果农民间借贷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张燕.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3]民间金融利率形成机制文献综述[J]. 周剑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1)
- [4]浅析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D]. 王琳慧. 云南财经大学, 2013(08)
- [5]中国民间借贷风险研究 ——基于网络借贷平台视角[D]. 叶桂强. 浙江大学, 2013(02)
- [6]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非正规金融问题的研究[D]. 黄烨. 安徽大学, 2011(04)
- [7]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要研究对象[D]. 蒙蒙.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9)
- [8]民间金融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温州为例[D]. 张剑. 西南政法大学, 2011(04)
- [9]基于不完全合约的民间借贷利率决定机制研究—温州案例[D]. 张小燕. 浙江工商大学, 2013(08)
- [10]永康地区非正式金融借贷行为研究[D]. 应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