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复用论文-刘皎,何建强

偏振复用论文-刘皎,何建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振复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色散,导频,信道估计

偏振复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皎,何建强[1](2019)在《偏振复用CO-OFDM传输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高速偏振复用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利用MATLAT和Optisystem仿真完成了光信号的高速长距离传输。由于光信号在进行长距离传输时,受色散、非线性、相位噪声等影响较大,在系统仿真研究时重点分析了色散、导频信号等参数对该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加入负色散系数的色散补偿光纤并采用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后,传输150 km的系统误码率仅为10~(-7),系统性能明显得到改善。该方案不仅提高了光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且频谱利用率高、误码率低,非常适用于光纤通信大容量、长距离传输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19期)

叶凡,季珂,陈鹤鸣[2](2019)在《12信道波分-模分-偏振混合复用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光通信系统传输容量,提出了一个新型12信道波分-模分-偏振混合复用系统,将波分复用器与模分复用器组合放置,使系统可以适应波分模分混合复用。12个信道的信号通过少模光纤传输,结合恒模算法对输出信号解复用。应用VPI transmission Maker仿真平台,分析了波长间隔、发射机输出功率和激光器线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20 dB,发射机输出功率为0 dBm时,利用2波长6模式,每个模式携带25 Gb/s的数据,在误码率为10~(-4)量级下,实现了25×2×6 Gb/s偏振复用二进制正交振幅调制(PDM-4QAM)信号10 km无中继传输。(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李梦园[3](2019)在《偏振复用短距离光传输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清电视、云计算等高速率、高质量数据业务的应用和普及,短距离光通信系统对带宽的需求显着增加。因此,先进的调制格式、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偏振复用技术(Polarization Division Multiplexing,PDM)、强度调制(Intensity Modulation,IM)、直接检测(Direct Detection,DD)的结合成为提高短距离光通信系统传输速率的热门方案之一。该方案可以将短距离光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增加一倍,且成本较低。偏振复用技术利用单模光纤中两个相互正交且独立的偏振态传输两路信号,这两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和偏振相关损耗(Polarization Dependent Loss,PDL)的影响,从而导致信号间发生相互耦合和串扰,严重影响系统的传输质量。因此本文围绕如何在保持低成本、低复杂度的前提下,应用先进的调制格式、DSP技术及偏振复用技术,使传输容量增加一倍,提高系统传输性能方面做了如下研究工作:(1)本文首先介绍了离散多音调制(Discrete Multi-tone,DMT)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将一种基于m序列的互相关符号同步算法应用于DMT IIM/DD短距离光通信系统中,该算法能够在仅采用一个训练序列的情况下实现DMT符号起始位置的精确定位。本文从循环前缀长度、光信噪比(Optical Signal Noise Ratio,OSNR)方面对采用的同步算法和传统同步算法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序列的符号同步算法与其他经典的符号同步算法相比,同步精度更高,在误码率为3.8×10.3 时约有 0.5 dB 的 OSNR 改善。(2)其次,为了对DMTIM/DD光通信系统进行信道估计,本文采用了一种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并从 OSNR、接收光功率(Received Optical Power,ROP)、星座图方面对EM算法、最小均方算法和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算法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EM算法的性能与传统的基于相同数量训练序列的信道估计算法性能相比,在误码率为3.8x10-3时约有2 dB OSNR改善。(3)最后,本文重点介绍了 PDM技术,基于Optisystem 13.0和MATLAB平台搭建了 200 Gbit/s DMT-PDM IM/DD短距离光通信系统,并仿真验证了基于斯托克斯空间的解复用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偏振模色散、色散对解复用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传输10 km的200 Gbit/s双偏振系统与传输10 km的200 Gbit/s单偏振系统的性能相比,在误码率为3.8×10-3时,有4dB OSNR改善。(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3)

李昊康[4](2019)在《基于DSP的偏振解复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带宽的要求呈指数级增长,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光纤加工工艺的进步,骨干网的传输带宽也在飞速增长,随着调制格式,波分复用、偏振复用技术及数字相干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光纤传输系统的容量大大提高,逐步向着400Gb/s,甚至1Tb/s的传输速率迈进。在这些应用的技术中,有的需要对光纤媒介,进行升级换代,有的则可以在原有传输链路上实现系统增容,但是极大地增加了传输系统升级的成本。其中尤以偏振复用(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PM)技术的实现最为简单。由于光纤链路中传输的光信号偏振态随机发生变化,产生RSOP(Rotation of State of Polarization,RSOP)效应,在接收端通过解复用后不能得到状态稳定的两束光路,需要在接收端对其偏振态进行控制后实现解复用。由偏振复用实现的光通信系统,接收端采取的解复用方式分为了基于直接检测的光域实现和基于数字相干检测的电域实现。相干检测能够很好的抑制PMD(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偏振相关损耗、非线性偏振旋转等,相较于直接检测有诸多优点,但是直接检测以其结构简单,简易操作,低成本等优点而仍有广泛应用。本文将对该两种方式实现的解复用系统分开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研究并设计了基于直接检测方式实现的偏振解复用系统。首先对基于本方案实现解复用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给出其实现理论依据并经公式推导出反馈变量△V,给出了该反馈变量与输入光信号方位角和椭圆率的关系,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该方案实现的解复用系统对传输光信号的调制格式和速率透明。接着对基于粒子群优化算的反馈控制算法进行研究,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权重自适应调节的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根据反馈值所处的区间动态的调整粒子搜索步长的大小。接着基于该方案,设计硬件,搭建实验平台,主要包括AD(Analog to Digital,AD)、DA(Digital to Analog,DA)转换模块,反馈变量采集部分,偏振控制器模块及电源管理模块。在该实验平台下完成上述的验证实验。最后通过实验对比了PSO和权重自适应调节PSO在偏振稳定和解复用方面的性能,后者无论在收敛成功率和收敛速率均有较大的提升。(2)对基于卡尔曼滤波器实现的数字相干解复用系统进行研究。首先对相干光通信系统进行了论述,研究了其系统的构成,发射端产生高阶调制格式的偏振复用光的原理,重点分析了接收端采取的偏振分集相干接收的原理。接着由浅入深的研究了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并对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适应的卡尔曼滤波器,动态的改变Q值,给出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设计并构建了基于PM-16QAM的相干光通信仿真系统,首先对EKF(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在不同Q值下的解复用性能进行仿真,取其性能最优时的参数设置。接着研究了AKF(Adaptive Kalman Filter,AKF)对于偏振旋转频率的容忍度,得到105rad/s的限值远高于目前商用103rad/s的要求。最后则对比了在不同传输距离和OSNR(Optical Signal To Noise Ratio,OSNR)下EKF和AKF实现偏振解复用的性能,AKF相较于EKF,其收敛速度快了将近叁倍,验证了Q值的动态变化对于系统实现收敛和解复用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1)

绪其军[5](2019)在《图像偏振加密及图像偏振复用的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时代,图像、文本、音频、视频等数字信息可以在网络上便捷地传播和下载,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就显得特别重要。图像作为数字信息中重要的信息存储方式之一,因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已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主流之一。但是,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如何实现图像的安全存储和传输,始终是一个热点问题。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利用光场的偏振特性研究图像的偏振加密及图像的偏振复用,目的是拓展图像的加密渠道,提升图像的加密效果。论文采用琼斯矢量和斯托克斯矢量来描述光场的偏振特性,依据光波经过偏振元件后,其偏振态会相应地发生改变这一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斯托克斯矢量的加密算法,该算法将待加密图像和随机图像分别加载在空间光调制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SLM)上,经过偏振片和Q-plate进行偏振调制,用分束器对两束光进行迭加,像素化的偏振片用来筛选迭加后光束的偏振态。CCD所记录的光强图即为最后的密文,仿真模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Q-plate的双图像非对称偏振加密算法,利用干涉分解原理将两幅原始图像信息分解到两块纯相位板中,通过SLM将这两块纯相位板加载到光路中。用Q-plate对其偏振态进行调制,并通过像素化的偏振片对其偏振态进行筛选,CCD所记录的光强信息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密文。整个偏振加密算法过程中,解密密钥不同于加密密钥,实现了非对称偏振加密,提高了算法的安全性。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密钥的敏感性较高,并且密文具有很好的抗剪切攻击和抗噪声攻击能力。论文利用偏振器件对不同偏振方向光波透射率不同的性质,提出了一种图像偏振复用的算法,将由多幅不同偏振态的图像迭加在一起进行分离并恢复出原始图像。构建了基于4f系统的矢量光生成的实验光路,利用偏振编码将图像变为复振幅信息并生成全息图加载在SLM上,用两个四分之一波片生成相互正交的两束基矢量光,用朗奇光栅实现共线迭加,从而产生矢量光场,转动偏振片检测出偏振复用的图像。整个实验过程利用光束的分解与再合成,对多幅图像进行偏振复用,并完成了数值模拟和光学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4-18)

霍佳皓[6](2018)在《基于直接检测的光偏振复用理论与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信息交互与处理对短距离高速光互连传输速率提升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底层光传输系统在考虑成本和能效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强度调制-直接探测(IM-DD,intensity modulation and direct detection)技术,并结合一些先进的多电平调制技术,以实现高速率的传输。然而,仅利用高效的调制技术,难以在不依靠硬件升级革新的情况下,实现未来单波超100 Gbit/s速率的平滑升级与其目标传输距离的覆盖。本文对针对直接探测实现多进制调制技术与偏振复用(PDM,polarization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高速光互联传输系统,并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研究工作包括:(1)基于低成本商用器件搭建的高速4阶脉冲幅度调制(PAM4,4-ary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信号直接检测系统实验平台,实验研究了数字信号处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模块包括基于最小均方(LMS,least mean square)的线性均衡、基于直接检测的超奈奎斯特(DD-FTN,direct detection faster than Nyquist)算法、预均衡(Pre-EQ,pre-equalization)和基于误差表格的预失真(ETC,error table correction)算法。为了更容易的获得预补偿参数,我们提出了基于误差表格生成的联合均衡(JEEG,joint equalization and error table generation)模块。通过使用ETC、LMS和DD-FTN算法,我们取得了 O波段112 Gbit/s PAM4信号40 km无光放传输最佳接收机灵敏度记录(-16.6 dBm)。另外,我们详细分析了各个DSP模块的算法复杂度。使用在发射端DSP中ETC和Pre-EQ算法可极大降低接收端DSP复杂度。(2)针对目前短距离光传输中低成本、高速率的需求,我们设计了可适用于IM-DD的PDM-PAM4系统。其接收机DSP算法利用偏振态(SOP,state of polarization)估计算法、S2分量消除算法和基于LMS的多进多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算法,接收机结构简单,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在统一的斯托克斯向量(SV,Stokes vector)空间中和两种主流的PDM-DD系统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给出了叁种系统性能优劣势的理论成因,并利用Matlab和VPI软件搭建了 224 Gbit/s仿真系统平台,对叁种不同的系统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3)基于单边带(SSB,single-sideband)调制技术,设计了极简PDM-DD系统。该系统利用正交偏振独立无偏振间拍频干扰的特性,分别对两个正交偏振态使用双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DMZM,dual-drive Mach-Zehnder Modulator)进行SSB调制,两个偏振态的SSB信号共享一个保护间隔。并在接收端利用1个光电二极管(PD,photodiode)对该偏振复用信号进行接收,使得整个PDM系统在速率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减低系统成本。和单偏振态的SSB调制直接检测系统相比,系统在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io)为3.8E-3时所需的光信噪比(OSNR,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降低了 3.6 dB。我们通过使用比特加载算法使系统容量从80 Gbit/s提高到了 100 Gbit/s,经过80 km传输后,BER为3.8E-3时所需的OSNR为29.1 dB。(4)基于SSB与离散多音(DMT,discrete multi-tone)混合调制技术,提出了另一种极简PDM-DD系统。该系统利用正交偏振独立无偏振间拍频干扰的特性,分别对两个正交偏振态进行SSB和IM的调制,并在接收端利用1个PD对该PDM信号进行接收。我们提出的PDM-SSB-DMT系统可以同时兼顾频谱效率和色散(CD,chromatic dispersion)容忍度,实现了 50 Gbit/s的PDM-SSB-DMT信号40 km无光放传输,是一种比较低成本的短距互联方案。(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8-12-19)

杨培玲[7](2018)在《基于MIMO的偏振复用RGB-SSB-OOFDM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通信的快速发展,光正交频分复用(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OFDM)技术已经成为发展高速率、高容量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接探测光正交频分复用(Direct Detected OOFDM,DD-OOFDM)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对频率和相位噪声不敏感等特点,但其有限的接收机灵敏度、色散容忍度和由信号间拍频干扰(Signal-to-Signal Beat Interference,SSBI)引入的基带噪声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性能。为了有效克服双边带(Double-Sideband,DSB)-DD-OOFDM系统由光纤色散引起的衰落效应,单边带(Single Sideband,SSB)调制技术被应用在DD-OOFDM系中;同时采用基于平衡探测的拍频干扰消除接收机(Beat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eceivers with Balanced Detection,ICRBD)接收机在减小保护频带(Reducing Guard Band,RGB)的情况下消除SSBI,该接收机由一个光梳状滤波器(IL)、一个2×2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OC)、两个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PD)和一个减法器构成,避免引入保护频带(Guard Band,GB),有效提高频谱效率。偏振复用(Polarization Division Multiplexing,PDM)技术通过将两个偏振正交信号搭载在同一束光波的两个偏振态上实现信号的双倍传递,进一步提升了信道容量和频谱效率,但是光纤链路的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问题需要解决。本论文主要研究PDM-DD-SSB-OOFDM系统,采用2×2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对 PDM 信道进行建模,分别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和符号内频域平均(Intra Symbol Frequency Averaging,ISFA)算法的信道估计解决 PMD 问题。文中首先介绍国内外光通信系统中OFDM技术和PDM-OFDM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意义,然后详细论述OFDM调制解调和SSB-OFDM信号产生原理,并介绍基于ICRBD结构的SSBI消除方案原理,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LS算法和ISFA算法实现MIMO偏振解复用的PDM-SSB-OOFDM系统方案,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于LS算法的RGB-PDM-SSB-OOFDM系统MIMO偏振解复用技术针对PDM-SSB-OOFDM系统的特点,在减小保护频带和消除SSBI基础上,提出使传输函数矩阵方差最小的信道估计算法-LS算法的2×2 MIMO信道估计方案,理论分析表明该信道评估方案能够有效进行偏振解复用。通过搭建2×40Gbit/s 16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的 PDM-SSB-OOFDM 系统仿真链路,基于LS算法的MIMO技术进行信道估计以实现偏振解复用,得到的星座图和误矢量幅度(Error Vector Amplitude,EVM)曲线图随传输距离、GB和光功率等参数变化的仿真数据,对比研究验证了基于LS算法的PDM-MIMO技术在基于ICRBD的SSB-OFDM系统中可以有效补偿PMD,实现系统频谱效率和信道容量提升。(2)ISFA算法对基于MIMO的PDM-SSB-OFDM链路的信道估计改进在LS算法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ISFA算法的信道估计,该算法基于LS算法对每个子载波传输信道矩阵进行相邻矩阵平均,相当于对基于LS估计的信道进行平滑处理以提升系统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并搭建了基于ISFA算法的2×40Gbit/s 16QAM的PDM-SSB-OFDM系统仿真链路,仿真得到的基于LS算法估计和ISFA算法估计进行信道估计的数据信号星座图和EVM数据与传输距离、光信噪比、GB和光功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表明ISFA算法在LS算法的基础上对信道子载波矩阵进行重构和平均化处理,降低了噪声对系统信道估计的干扰,进一步改善了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9-18)

何杰兴[8](2018)在《基于大模场光波导的1700nm波段偏振复用光源和双色孤子光源建造及其成像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能飞秒光纤激光器与大模场光波导中的孤子自频移效应结合可以产生脉宽窄、能量高的宽带可调谐飞秒孤子脉冲,特别适合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目前,除了常规性的多光子成像应用外,利用这种技术产生的飞秒脉冲光源已经成功用于深层组织成像以及多色成像领域。然而,孤子自频移光源在这两个领域的应用并非完善,依然存在进一步优化的可能。在深层成像领域,研究表明1700nm波段是孤子光源在生物深层组织中的最优穿透波段。但其存在的问题是随着多光子信号在深处消耗殆尽,多光子显微成像的深度已经达到了极限。从光源角度进行考虑,主要是由于现有光子晶体棒输出的能量已经达到最大值。在多色成像领域,多色脉冲光源之间的波长间隔无法连续调谐,妨碍了对不同荧光标记物的观察。针对上述两种成像用光源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为了进一步提升孤子光源的功率水平,我们建造了偏振复用光源系统。从偏振复用光源系统共线输出的两束正交偏振孤子脉冲具有相似的波长,脉宽以及能量,而且在自由空间中存在着时间延迟,即相当于一束重复频率加倍的飞秒脉冲光源。与单一偏振的成像光源相比,这种重复频率加倍的飞秒脉冲光源也使得成像光源功率加倍,在多光子成像中可以进一步提升信号水平。(2)建造了双色孤子光源系统。将双色孤子光源系统输出的波长间隔可调谐飞秒脉冲作为双色成像的光源,为解决传统双色孤子光源波长间隔不可调或不易调的困难提供了新的方案。通过泵浦激光的预啁啾调节技术,我们可以改变泵浦光脉冲的脉宽和能量,以此来控制在大模场光波导中产生的双色孤子的波长间隔。我们以1550nm飞秒光纤激光器作为泵浦源,通过预啁啾调节技术获得了190nm宽的孤子波长间隔可调谐范围,并以此双色孤子作为双色荧光多光子显微成像的成像光源,同步观察到了具有不同激发波长的两种荧光珠子的成像状况。我们开发的以上技术将为深层以及多色多光子成像提供新颖、有效的光源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徐文静[9](2018)在《基于偏振复用和波长重用的RoF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载无线通信(RoF)技术是将大带宽、抗电磁干扰、传输距离长的光纤通信与成本低、移动性好的移动通信整合起来的通信技术。简单来说,RoF是在中心端CS将无线信号通过电光调制器调制到光载波上,并对调制后的信号在光域进行一系列的变化和处理,通过光纤拉远技术,将该处理后的光信传输到基站端。此后基站端使用光电探测器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再利用天线将信号传播出去。此外,目前研究的波长重用技术还可以使得中心站的光载波在基站端进行重用以便为基站端提供光源,调制上行链路信号,通过光纤回传到中心端,简化基站构造,减少成本。此后中心端解调该信号,得到基站端传输过来的上行链路信号,实现全双工RoF系统,进一步节省系统成本,提高频谱利用率。此外为了进一步利用60GHz毫米波信号的5GHz开放免费频谱带宽,各国的科研人员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由于支持60GHz的电子设备价格昂贵,商用化较低,电磁辐射大,一般很少使用。最为普遍的做法是利用低频的RF信号调制到光域,在光域进行简单处理,通过光电变换产生60GHz毫米波信号。这是由于光域的处理比较灵活,电磁干扰较小,并且不受带宽限制,特别是近年来空间光调制器的出现,使得电域的处理简单灵活,目前利用较为普遍。另一方面,目前RoF技术的关键器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RoF系统中,由于铌酸锂调制器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以及稳定性,可以直接将射频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从而得到广泛使用。铌酸锂调制器又分为相位调制器和强度调制器。通过将铌酸锂强度调制器偏置到不同的传输点,可以实现双边带调制,单边带调制,载波抑制调制以及抑制奇数阶边带调制等。此后利用光纤光栅、光滤波器以及光交织滤波器等,产生高倍频的毫米波信号。但是由于光滤波器件一般具有波长依赖性,对于器件的匹配性要求较高,另外由于滤波器的自身局限性,滤波会降低整个系统的传输质量,因此如何降低滤波带来的损失成了一个问题。基于此,我们深入研究了该问题,提出利用相关正交偏振信号来抑制光载波信号,实现了 2倍频、4倍频毫米波信号的无光滤波产生,同时基于此提出基于高倍频毫米波产生以及波长重用的RoF系统。本文主要的创新工作如下:1、实验验证了基于偏振复用抑制相干光载波实现无光滤波生成毫米波技术方案。传统的双边带载波抑制调制格式,所能达到的抑制深度有限。我们提出了基于偏振复用抑制相干光载波产生毫米波技术。通过简单调整检偏器的角度实现载波抑制,利用相位调制器可以无光滤波产生2倍的毫米波信号,利用强度调制器可以实现无光滤波产生4倍频毫米信号。2、提出基于偏振复用和强度调制器的全双工RoF系统。通过控制铌酸锂强度调制器偏置在最大传输点抑制奇数阶边带,产生光载波和两个二阶边带。通过调整检偏器的主轴与偏振合束器某一主轴主轴方向为135°,实现了基于偏振复用的无光滤波产生4倍频毫米波信号和波长重用RoF系统。3、提出基于偏振复用和相位调制器的全双工RoF系统。由于铌酸锂强度调制器存在直流导致的频率漂移现象,所以会导致产生的电信号不稳定。相反,相位调制器由于无直流控制端,因此产生的信号较稳定。利用1提出的技术,在无光滤波情况下,实现了基于2倍频毫米波信号产生以及波长重用的全双工RoF系统。该方案克服了上一方案中直流导致的频率偏移问题以及相位调制器直接光电变换无射频信号产生的问题。4、为了满足RoF系统的多业务需求,我们提出了基于偏振抑制技术无光滤波同时产生基带信号、微波信号和毫米波信号RoF系统。基于3提出的方案,提出在基站端利用一个偏振分束器和检偏器,通过控制检偏器主轴方向与偏振合束器某一主轴方向的角度差实现4倍频毫米波信号产生。利用偏振分束器分开原始偏振态上的信号,结合带宽不同的探测器以及线下处理,实现基带信号和微波信号的产生。同时利用恢复出来的光载波波长重用于上行链路,提供光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无光滤波1Gb/s伪随机二进制基带数据信号,20GHz微波信号和40 GHz毫米波信号同时产生。(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6-12)

魏博文[10](2018)在《基于偏振复用和相干检测技术的RoF-WDN-PON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多媒体业务不断涌现,通信网络对传输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大,对无线和有线接入网的性能提升越来越迫切。光载无线通信(Radio over Fiber,RoF)技术,结合了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技术的优点,是无线接入网发展的主流趋势。作为有线接入网的一种,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WDM-PON)具有带宽利用率高、网络覆盖范围大以及管理和维护成本低等多方面优点,在有线接入网的未来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将RoF技术与WDM-PON技术相结合,可以使有线和无线接入业务整合到同一个网络系统中,整体提升接入网的传输性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业务需求。此融合系统在未来通信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论文主要针对RoF-WDM-PON有线和无线融合接入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分别对RoF系统和WDM-PON系统中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理论推导了光调制器以及基于外调制技术产生光载毫米波的工作原理,对几种无色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技术进行比较。提出RoF与WDM-PON系统有线信号和无线信号融合理论和组网方案。其次对偏振复用技术、相干检测技术和载波重利用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马赫增德尔调制器(Mach-Zehnder Modulator,MZM)偏振依赖调制特性的全双工RoF系统,通过对MZM输入光载波的偏振态的调节,使两个偏振方向分别调制射频信号和数据信号,在基站使用外差检测技术实现毫米波的产生,使用波长重利用进行上行传输,简化了基站结构。对所提出的RoF链路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偏振复用和相干检测技术的全双工RoF-WDM-PON系统,本方案下行的传输发送端使用一种集成调制器件:双偏振DPMZM,该器件可以在内部完成偏振复用过程,使有线和无线信号通过偏振复用融合在一条光纤中传输,且有线信号和无线信号分别由不同的信号源提供,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系统的ONU端使用光滤波器将下行无线信号的中心光载波提取出来用于上行有线和无线信号的传输,避免了额外激光源的引入。此外,上下行信号采用相干检测接收,提升了接收性能。通过对该系统仿真链路搭建,验证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6)

偏振复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光通信系统传输容量,提出了一个新型12信道波分-模分-偏振混合复用系统,将波分复用器与模分复用器组合放置,使系统可以适应波分模分混合复用。12个信道的信号通过少模光纤传输,结合恒模算法对输出信号解复用。应用VPI transmission Maker仿真平台,分析了波长间隔、发射机输出功率和激光器线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20 dB,发射机输出功率为0 dBm时,利用2波长6模式,每个模式携带25 Gb/s的数据,在误码率为10~(-4)量级下,实现了25×2×6 Gb/s偏振复用二进制正交振幅调制(PDM-4QAM)信号10 km无中继传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振复用论文参考文献

[1].刘皎,何建强.偏振复用CO-OFDM传输系统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9

[2].叶凡,季珂,陈鹤鸣.12信道波分-模分-偏振混合复用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J].光通信技术.2019

[3].李梦园.偏振复用短距离光传输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李昊康.基于DSP的偏振解复用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5].绪其军.图像偏振加密及图像偏振复用的算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6].霍佳皓.基于直接检测的光偏振复用理论与系统设计[D].北京科技大学.2018

[7].杨培玲.基于MIMO的偏振复用RGB-SSB-OOFDM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8].何杰兴.基于大模场光波导的1700nm波段偏振复用光源和双色孤子光源建造及其成像应用研究[D].深圳大学.2018

[9].徐文静.基于偏振复用和波长重用的RoF系统[D].北京邮电大学.2018

[10].魏博文.基于偏振复用和相干检测技术的RoF-WDN-PON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标签:;  ;  ;  ;  

偏振复用论文-刘皎,何建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