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盐城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江苏盐城224000)
【摘要】目的:通过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变化,分析影响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常见问题。方法:对56例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记录的全部高血糖(≥11.1mmol/L)84次,其中输注管路堵塞致高血糖11次,局部吸收障碍致高血糖12次,食物种类与餐前大剂量输注方式不当致高血糖8次,情绪激动致高血糖1次,胰岛素基础率或餐前大剂量不足致高血糖86次;出现低血糖(≤3.9mmol/L)10次,其中半夜(0:00-4:00)低血糖6次。采取相应的对策治疗后,56例患者血糖基本稳定在3.9~11.1mmol/L予以出院。结论:熟练掌握胰岛素泵的操作程序,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是保证胰岛素泵治疗顺利进行的基础。
【关键词】胰岛素泵;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260-02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subcutaneousinsulininfusion,CSⅡ,简称胰岛素泵)通过模拟正常生理状况下胰岛素的分泌模式,持续地向人体内输注胰岛素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有“人工胰腺”的美誉[1]。自我科引进美国MiniMed胰岛素泵以来,仅2015年上半年已有56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的治疗,在控制血糖、缩短疗程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应用胰岛素泵过程中有时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高血糖和夜间低血糖,针对胰岛素泵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住院糖尿病患者有56例接受了胰岛素泵治疗,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15~72岁,平均51.3岁。I型糖尿病7例,II型糖尿病49例,病程2~8年,平均5.6年。
1.2材料
采用美国MiniMed公司生产的胰岛素泵和输注管路,胰岛素为重组赖脯胰岛素。
1.3方法
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按操作流程埋置胰岛素输注针,胰岛素泵通过预先设置基础率和三餐前大剂量进行持续的皮下胰岛素输注,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变化,并结合患者相应时间内进食、活动、胰岛素输注等事件的情况,分析血糖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2.结果
56例患者记录的全部高血糖(≥11.1mmol/L)84次,其中输注管路堵塞致高血糖11次,局部吸收障碍致高血糖12次,食物种类与餐前大剂量输注方式不当致高血糖8次,情绪激动致高血糖1次,胰岛素基础率或餐前大剂量不足致高血糖86次;出现低血糖(≤3.9mmol/L)10次,其中半夜(0:00~4:00)低血糖6次。采取相应的对策治疗后,56例患者血糖基本稳定在3.9~11.1mmol/L予以出院。
3.原因分析
3.1输注装置或储液管内气泡堵塞
1例由于使用前胰岛素置于室温时间短,胰岛素变热后产生气泡;1例是储药器及输注装置未排净空气所致。
3.2胰岛素结晶堵塞管路
4例患者是由于使用同一根导管时间超过5天,在导管处形成胰岛素结晶沉淀所致。
3.3输注管路打折
1例患者夜间睡眠不慎压迫管道致管道扭曲打折。
3.4针头堵塞
有两例患者针头堵塞,分析原因可能是:一是脂肪颗粒堵塞针头;二是针尖刺破毛细血管引起少量出血,凝血块堵塞针头。
3.5局部吸收障碍
2例患者由夜班护士更换输注管道,因经验不足,输注针头皮下埋置部位过浅,未完全在皮下脂肪层;6例患者因经济原因为节省耗材,局部埋置时间超过5天,致局部皮下组织对胰岛素吸收减少;8例因长期注射胰岛素,局部皮下组织瘢痕增生影响胰岛素吸收。
3.6食物种类与餐前大剂量输注方式不当
主要原因是胰岛素作用曲线的峰值与碳水化合物吸收的峰值不匹配。8例患者在进食麦当劳后3h出现高血糖,餐前按常规注射常波的餐前大剂量。原因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需要人体更长的时间消化吸收,胰岛素的作用曲线峰值较食物的吸收提前,导致餐后高血糖。
3.7情绪激动
1例患者和他人剧烈争吵后,致相应时段内血糖增高。
3.8胰岛素基础率或餐前大剂量不足
餐后2h出现高血糖56次,每次持续1~2h,是由于餐前大剂量不足引起的。30次高血糖是由于基础率不足引起。
3.9低血糖原因分析
低血糖主要原因是基础率过大。本研究显示出现低血糖(≤3.9mmol/L)10次,其中半夜(0:00~4:00)低血糖6次。
4.护理对策
4.1避免空气堵塞输注装置
胰岛素在安装前应提前置于室温下1~2h,因为当胰岛素变热时会有气体溢出,及早除去可防止泵容器和输注装置中产生气泡[2]。
4.2避免胰岛素结晶
(1)未开封的胰岛素储存在4℃冰箱中冷藏。(2)经常更换输注管路:钢针1~2天,软针2~3天[3]。(3)尽量使用低浓度(40u/ml)的胰岛素,可避免输注速度过低。
4.3避免输注软管针脱出或软管在入皮口折曲
对容易脱管的患者我们建议使用钢针代替软管,因其不易脱出且脱出后因有刺痛感而易被及时发现。
4.4避免局部吸收障碍
(1)皮下注射的部位要经常更换,最好2周之内不使用同一位点注射胰岛素,短时间内多次在同一部位注射,可能使局部皮下组织吸收能力下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2)有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和区域,可按照左右轮换的原则,避免同一个部位反复注射产生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4]。
4.5灵活选择餐前大剂量输注方式
当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时,告知患者选择“方波”注射餐前大剂量,可以设定胰岛素在30min~4h内均匀输入。当患者进食包含快速吸收和缓慢吸收的混合食物时,可选择“双波”注射餐前大剂量,可以设定胰岛素的2/3量按常波快速输注,1/3量按“方波”在1~4h内均匀输入。
4.6及时调整胰岛素输注剂量
(1)协助医师根据动态监测的血糖调整相应时间段的基础率或餐前大剂量并登记在表格里。(2)针对夜间低血糖的现象,减少0:00~4:00的基础率。
5.小结
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本研究显示虽然胰岛素泵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着许多优越性,但同时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为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减少危险性,仍需护理人员全面、细致、持续的观察与护理。
【参考文献】
[1]孙秋英,宋开兰,卞丽香.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泵应用及相关知识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4):872-874.
[2]高莉.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4):359-361.
[3]母义明,尹士男,纪立农.胰岛素泵规范治疗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21.
[4]母义明,尹士男,纪立农.胰岛素泵规范治疗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