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1923-2007)是美国著名作家,驰骋美国文坛六十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非虚构小说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国外对梅勒及其作品的研究开始时间早且比较深入,有相当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国内对梅勒作品的译介和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多集中于对单部作品的解读、创作方法的总结及梅勒存在主义思想的研究等方面,对其非虚构小说重视不足。少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部作品的技巧或者主题方而,更关注其小说的“虚构性”对历史真实的消解和重构,而没有从其非虚构创作背景、特点等整体性及独特性方面做系统的论述。本文从梅勒转型非虚构小说创作的背景、其作品的独特性、形成原因和意义四个方面对梅勒非虚构小说创作做系统的梳理。梅勒的非虚构小说创作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动荡复杂的时代环境和创作压力是促使他创作转型的主要因素。梅勒的非虚构小说创作有自己的独特性,作品一方面通过真实素材和真实时空框架反映了客观真实,另一方面又运用大量小说技巧解构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还通过主动暴露创作意图与暗含作者声音的方式给作品带来强烈的自传色彩。梅勒非虚构小说呈现其独特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记者从业经历让其怀疑新闻媒体的客观性且受到新新闻报道影响,但这一经历也为其提供了创作素材。其次,梅勒性格具有二重性,他借此将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矛盾浓缩成了个人的心理体验,形成了个人化的创作风格。梅勒对美国社会问题的持续关注与揭露赋予其非虚构小说更多的社会意义,而且从后现代主义角度来讲,这种非虚构的小说形式质疑了历史的权威,挑战了传统观念,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种新实践。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论诺曼·梅勒小说《我们为什么在越南》中的动物伦理思想[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7(01)
- [2].梅勒啤酒的换装策略[J]. 东西南北 2010(02)
- [3].“审慎”的规劝——“梅勒比的故事”的政治性解读[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1(02)
- [4].诺曼·梅勒的纪实文学[J]. 戏剧之家 2016(24)
- [5].时空中的思考何以为真?——基于梅勒时间观的时间系统研究(三)[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5(01)
- [6].梅勒的因果观及其启示性意义[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04)
- [7].浅议诺曼·梅勒作品中的颓废与虚无[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11)
- [8].论梅勒真理的可实现性[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3(06)
- [9].海明威,希特勒,上帝和我——诺曼·梅勒访谈录[J]. 译林 2008(02)
- [10].批评家笔下的诺曼·梅勒[J]. 当代外国文学 2014(01)
- [11].“鬼魅”的权力斗争——当代美国作家诺曼·梅勒作品主题思想再思考[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2].诺曼·梅勒:小说和资本[J]. 译林(学术版) 2012(01)
- [13].新时期国内诺曼·梅勒研究现状及走势[J]. 鸡西大学学报 2011(08)
- [14].梅勒主义的兴起——诺曼梅勒访谈录[J]. 英语广场 2015(03)
- [15].中班语言活动:我的爷爷不记得了[J].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11)
- [16].争议作家诺曼·梅勒的文学情结与思想内涵[J]. 飞天 2010(06)
- [17].诺曼·梅勒,文学的叛逆[J]. 英语文摘 2008(01)
- [18].论事件的时间与时间中的事件——梅勒时间观探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05)
- [19].读书[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36)
- [20].一只被拴起来的猫[J]. 文苑 2015(06)
- [21].读书[J].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 2012(03)
- [22].内蒙古科右中旗地区梅勒图组安山岩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世界地质 2014(01)
- [23].诺曼·梅勒小说的书写动机与主题[J]. 当代外国文学 2009(03)
- [24].颠覆的欲望——论诺曼·梅勒《圣子福音》的叙事特征[J]. 当代外国文学 2015(04)
- [25].非虚构小说创作的特点——评诺曼·梅勒的《夜幕下的大军》[J]. 考试周刊 2014(50)
- [26].后宗教语境下阅读诺曼·梅勒[J]. 作家 2008(24)
- [27].论诺曼·梅勒在虚构与非虚构中的穿越[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05)
- [28].牙克石地区早白垩世梅勒图组火山地质研究[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9(03)
- [29].诺曼·梅勒《为什么我们在越南?》中的抗议策略与越战反思[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0(01)
- [30].诺曼·梅勒与“保守的自由主义”[J]. 国外文学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