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本文调查研究混苯对人体血液系统、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首先,通过文献系统回顾,全面了解和分析接触混苯对员工的血液系统、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为早期发现混苯对人体的影响提供更多参考信息。其次,在上海市青浦区进行一次现况调查研究,通过观察血液系统中血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生物指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和自由基代谢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来探讨及论证,血清学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和自由基代谢终产物丙二醛(MDA)是否可以作为混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早期敏感指标,以做到早期发现的原则,尽量减少职业危害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的损失。研究方法1、文献系统回顾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中文全文库进行检索,检索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不同地区的混苯对血液系统及脂质过氧化作用影响的相关文献,根据选入标准进行筛选,列表分析总结。2、现况研究在上海市青浦区采用现况调查研究,根据历史监测数据将接毒企业分层,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情况调查,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由专业人员进行血样、血清采集及化验。所有有效数据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所有有效数据由双人同时录入作业人员基本情况和血样、血清化验结果数据,利用Epidata3.1的录入数据一致性检验进行核对,检验无差别后将数据导出用SPSS 15.0进行分析。利用频数分布描述作业人员基本情况,各个不同浓度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工龄进行了卡方检验;对不同浓度组的接毒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知晓率、获取相关知识途径、职业防护、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卡方检验;针对不同浓度混苯接触对人体血液系统、血清学指标的影响,考虑到年龄、工龄、性别等因素分别进行了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回顾研究结果在关于混苯对人体血液系统的影响的研究文献中,共入选29篇文献,其中有16篇文章得出结果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白细胞计数接触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只有2篇相关文献得出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接触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5篇文章说血红蛋白浓度异常率分析结果接触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6篇文章得出结果血小板明显下降,接触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在关于混苯对人体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的影响的研究文献中,共入选有12篇文章。12篇文献均得出结果SOD明显下降,接触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只有5篇相关文献得出MDA异常率接触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3篇文献得出GSH-Px异常率结果接触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2、现况调查研究结果450名研究对象接受了问卷调查、抽血化验;问卷调查采用一对一、面对面询问。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血液系统和血清学指标。450名研究对象中性别、年龄、工龄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中婚姻状况、学历三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高浓度组中红细胞计数均值5.03×1012/L;低浓度组中白细胞计数均值4.75×1012/L;对照组中白细胞计数均值5.10×1012/L;高浓度组中血小板计数最小值为均值193.95×1010/L;低浓度组中血小板计数均值194.39×1010/L;对照组中血小板计数均值201.78×1010/L;高浓度组中白细胞计数,均值6.91×109/L低浓度组中白细胞计数均值7.30×109/L;对照组中白细胞计数均值6.99×109/L;高浓度组中血红蛋白浓度均值144.61×10×109/L;低浓度组中血红蛋白浓度均值141.66/L:对照组中血红蛋白浓度均值145.23 g/L;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时,女性红细胞异常率(16.3%)明显高于男性(7.3%);“30-39”岁组红细胞异常率(12.6%)高于”≤29"组;“40~”岁组红细胞异常率(13.6%)明显高于”≤29"组,随着年龄的增长红细胞异常率也增多;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与男性之间红细胞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4,OR=2.49,95%CI:1.35~4.62);年龄各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红细胞异常率明显增多,单因素分析没有发现工龄、接触不同浓度组等因素有统计学联系。低浓度组血红蛋白异常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血红蛋白异常率(11.1%)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低浓度与对照组之间血红蛋白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8,OR=1.18,95%CI:1.05~1.64);"40~"组与“≤29”组相比血红蛋白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26,OR=1.29,95%CI:1.09~1.86),单因素分析没有发现工龄、性别等因素有统计学联系。单因素分析没有发现这些研究对象的白细胞的异常率与接触不同浓度、工龄、性别、年龄等因素有统计学联系。单因素分析没有发现这些研究对象的血小板的异常率与接触不同浓度、工龄、性别、年龄等因素有统计学联系。但是当考虑多种因素的混杂,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时,发现不同的接触浓度、工龄、性别、年龄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异常率之间无统计学关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要浓度低于国家标准,高浓度组、低浓度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高浓度组中SOD均值61.96 U/mol;低浓度组中SOD,均值51.73 U/mol;对照组中SOD均值47.85 U/mol;高浓度组中GSH-Px均值304.60 U;低浓度组中GSH-Px均值372.67U;对照组中GSH-Px均值226.72U;高浓度组中MDA均值2.76 nmol/ml;低浓度组中MDA均值3.03 nmol/ml;对照组中MDA均值3.04nmol/ml。高浓度组SOD异常率(46.0%)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时,高浓度组与对照组之间SOD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0,OR=1.31,95%CI:2.22~7.16),随着浓度的增加SOD异常率明显增多,没有发现工龄、性别、年龄等因素有统计学联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高浓度组(P=0.000,OR=4.77,95%CI:2.51~9.06)与对照组之间SOD的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没有发现这些研究对象的SOD异常率与性别、年龄、工龄等因素有统计学关联。高浓度GSH-Px异常率(40.0%)高于对照组;低浓度组GSH-Px异常率(8.7%)明显高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组之间GSH-Px异常率有差异(P=0.039,OR=1.66,95%CI:1.02~2.68);高浓度组与对照组组之间GSH-Px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0,OR=10.44,95%CI:4.94~22.09);单因素分析没有发现工龄、性别、年龄等因素有统计学联系。高浓度组MDA异常率(46.0%)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高浓度组与对照组之间MDA异常率有差异(P=0.013,OR=2.55,95%CI:2.35~2.88),单因素分析没有发现工龄、性别、年龄等因素有统计学联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高浓度组(P=0.006,OR=2.48,95%CI:2.29~2.81)与对浓度组之间MDA的异常率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没有发现这些研究对象的MDA异常率与性别、年龄、工龄等因素有统计学关联。研究结论本研究充分考虑年龄、工龄、性别作为混杂因素的情况下,进行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在血液系统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四个指标的异常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时,其血清学指标SOD、MDA、GSH-Px的异常率已经发生了明显改变,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与系统回顾的综合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三个血清学指标可以作为敏感指标,在血液系统还没有产生变化时,这三个指标已经产生了变化。血清学指标SOD、MDA、GSH-Px可以作为混苯作业工人机体适应性改变和代偿性反应的早期敏感的生物监测指标之一,也可考虑为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工作提供新途径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