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

论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

论文摘要

民间舞蹈教学规律的探索,实质是探索一个民族怎样通过民间舞蹈传承其民族文化精神与审美心理,将民间舞蹈动态与民间舞蹈文化的有机结合。民间舞“风格性”教学,强调以“风格性”为切入点,运用民俗文化的学习、讨论、研究,舞蹈动态的剖析,情境的创设,情感的培养,民间生活的体验,田野观摩等教学方法,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在民间舞蹈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民间舞课堂教学活动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更加宽泛、深入的教学方法,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将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律动流于形式的结合模式产生的弊端,而多渠道的采用由直接获取文化知识、间接引导与生活体验感知上升到理性思考的方法行之有效的达到民间舞蹈教学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有效结合。本文从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与怎样进行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研究两个章节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教学进行了论述。在第一章节中,通过对民族民间舞“风格性”的深化认识为铺垫,分别从各民间舞蹈特有体态、动律的产生、“舞蹈意念”对动作完美呈现的影响、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审美特征以及民族民间舞蹈创作风格的把握四个方面来分析、阐述民间舞“风格性”教学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民间舞“风格性”教学是一种形式更为宽泛、内容更为深入、效果更为理想的舞蹈教学模式;能够真正达到在民族文化的烘托下,发扬、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本文第二章,主要论述怎样进行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首先,根据笔者多年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经验的获得,总结出多种行之有效的民间舞教学方法,分别从文化的积累、动作的剖析、典型动作的掌握、情境的创设以及情感的培养五个方面对其归类,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本文的第三章,论述了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对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提出的要求、规范。重点从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舞蹈表演、示范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四个方面对现代舞蹈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给予更高的希望。这也是更有效的实施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的必要条件。本文的最后,笔者对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运用于高等院校民间舞课堂教学必然趋势的分析作为本文的结束,同时,对未来我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出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局面寄予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与该课题相关研究状况与现有资料概述
  • 第三节 研究视角、方法与范围限制
  • 第一章 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的重要性
  • 第一节 深化对民族民间舞“风格性”的认识
  • 一、各民间舞蹈表现形式、审美特点在民间舞蹈“风格性”中的渗透
  • 二、服饰风格化在民间舞蹈“风格性”中的渗透
  • 第二节 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的重要性
  • 一、从对民间舞蹈特有体态、动律产生角度分析“风格性”教学的重要性
  • 二、从“舞蹈意念”对动作完美呈现的影响谈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的重要性
  • 三、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审美特点看民间舞“风格性”教学的重要性
  • 四、从舞蹈创作风格的把握看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的重要性
  • 第二章 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方法研究
  • 第一节 重视对民俗文化的学习积累,正确对待身授与言传的“度”
  • 一、重视和学习民俗文化,感受民族审美意识
  • 二、“身授”与“言传”的“度”
  • 第二节 善于剖析动作体态、动律的由来
  • 第三节 抓住典型动作示范,提高动作的完美度
  • 第四节 情境的创设
  • 一、课堂舞台化
  • 二、课堂生活化
  • 三、 教学内容形象化
  • 第五节 情感的培养
  • 一、对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情感的认识
  • 二、民族民间舞蹈情感的诱导和引入
  • 三、课堂教学伴奏、音乐的选用
  • 第三章 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规范
  • 第一节 备课
  • 第二节 舞蹈教师全面素养的提高
  • 一、舞蹈理论知识学习、研究能力
  • (一) 善于收集归纳,整理民族民间舞教学研究资料
  • (二) 采风与田野调查
  • (三) 与同行切磋、交流、协作
  • 二、语言表达能力
  • 三、表演、示范能力
  • (一) 示范能力
  • (二) 表演能力
  • 四、课堂组织教学能力
  • (一) 培养、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 (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教学成果获奖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论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