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区主义与东亚经济合作

新地区主义与东亚经济合作

论文摘要

本论文选取了新地区主义作为理论框架来分析东亚经济合作并对中国构建在东亚地区的地区主义战略进行了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地区主义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的一个重要特征。新地区主义在东亚的兴起无疑为东亚经济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发展和丰富了地区经济合作的理念,并推动着东亚经济合作的进程。东亚经济合作也为新地区主义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东亚经济合作的未来。在新地区主义的影响下,东亚经济合作的四种结构(东盟FTA、东盟10+1FTA、中日韩FTA和10+3下的APT)开始建立或发展起来,它们都有可能成为东亚经济共同体的雏形。对这几种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后,中日韩分别与东盟发展自由贸易区,待到时机成熟再将三者联合组建东亚自由贸易区,成为新地区主义框架下东亚经济合作发展的最佳途径选择。但是现阶段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却因为东亚地区制度的缺失而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借助国际关系理论对新地区主义发展的理解,分别从权利与利益、制度、规范与认同三个视角对东亚经济合作中的美国因素、主导国缺失和东亚认同缺乏等相关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中国的东亚地区主义战略,认为积极参与东亚经济合作是中国在东亚的地区主义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提出中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应该继续保持积极参与者而非积极主导者的自我定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的由来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新地区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
  • 2.1 新地区主义理论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地区
  • 2.1.2 地区主义、新地区主义
  • 2.2 新地区主义的特征分析
  • 2.2.1 新地区主义内涵的扩展
  • 2.2.2 新地区主义的行为主体趋于多样化
  • 2.2.3 新地区主义的自我独立性和内部扩张性
  • 2.2.4 特别强调地区意识和地区认同的发展
  • 2.2.5 开放的地区主义
  • 2.3 新地区主义在东亚的发展
  • 2.3.1 新地区主义在东亚兴起的原因
  • 2.3.2 欧洲经验的借鉴
  • 2.3.3 凸显东亚特色
  • 2.4 新地区主义与东亚经济合作的良性互动
  • 2.4.1 东亚经济地区化的进程
  • 2.4.2 新地区主义对东亚经济合作的推动
  • 2.4.3 东亚经济合作丰富了新地区主义理论
  • 第3章 新地区主义框架下东亚经济合作结构与发展趋势
  • 3.1 新地区主义框架下四种结构分析
  • 3.1.1 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模式的发展和次地区合作典范
  • 3.1.2 “东盟10+1”:东盟模式的推广
  • 3.1.3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新地区主义在东亚发展的关键环节
  • 3.1.4 “东盟10+3”APT: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主要结构
  • 3.2 新地区主义框架下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 3.2.1 新地区主义框架下推进东亚经济合作的几种途径选择
  • 3.2.2 新地区主义内涵扩展使经济合作领域和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
  • 3.2.3 新地区主义合作观念使东亚经济合作模式转变
  • 第4章 新地区主义对东亚经济合作制约因素的解释
  • 4.1 权力与利益视角
  • 4.1.1 美国对东亚经济合作的影响
  • 4.1.2 东亚经济合作中的主导国缺失问题
  • 4.2 制度视角
  • 4.2.1 国内政治因素对东亚经济合作的影响
  • 4.2.2 东亚各国缺乏共同的外部威胁观念
  • 4.3 规范与认同视角
  • 4.3.1 宏观地区的东亚认同比较缺乏
  • 4.3.2 东亚次地区认同程度差异大
  • 第5章 中国在东亚的地区主义战略选择
  • 5.1 增强东亚经济合作:中国在东亚的地区主义战略的重要内容
  • 5.1.1 中国推行地区主义战略的原因
  • 5.1.2 中国积极参与东亚经济合作
  • 5.2 中国参与东亚经济合作相关政策的建议
  • 5.2.1 构建共同的东亚意识
  • 5.2.2 灵活处理与美国的关系
  • 5.2.3 加强地区协调机制建设,推动东亚经济合作进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南太平洋的发展地区主义:概念、特征与进展[J]. 南海学刊 2019(04)
    • [2].理想与现实:泰国的亚洲地区主义[J].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20(04)
    • [3].地区主义:理论形态与实践模式[J]. 大连干部学刊 2018(06)
    • [4].东盟共同体: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基本范式[J]. 理论观察 2016(12)
    • [5].开放的地区主义:中国地区合作的新路径[J]. 教学与研究 2017(06)
    • [6].比较地区主义:理论进展与挑战[J]. 国际论坛 2017(06)
    • [7].中国对东亚新地区主义构建的作用[J]. 大庆社会科学 2015(06)
    • [8].中国-东盟关系与东盟地区主义近期互动解析——以南海问题为例[J]. 太平洋学报 2016(08)
    • [9].东亚地区主义何以走向衰落?[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5(05)
    • [10].东亚文化认同与建构——认识东亚地区主义的一个视角[J]. 大家 2012(06)
    • [11].拉美地区主义视角下的中拉整体合作[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7(05)
    • [12].中国—南盟地区主义:建构及挑战[J]. 南亚研究季刊 2014(04)
    • [13].亚洲的大国协调与复合地区主义[J]. 国外理论动态 2015(02)
    • [14].新地区主义对维护亚太安全的作用——《新地区主义与亚太地区结构变动》读后感[J]. 黑龙江史志 2014(15)
    • [15].对“抵抗”的抵抗——埃格纳之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J]. 世界建筑 2012(05)
    • [16].东亚地区主义发展路径的基本特征:政府主导与过程中展开[J]. 国际展望 2012(03)
    • [17].东亚金融地区主义的支撑与掣肘之分析[J]. 理论界 2012(08)
    • [18].新地区主义在东亚合作中的作用探究[J]. 理论界 2011(06)
    • [19].东亚地区主义研究评析[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1(03)
    • [20].浅析东亚地区主义进程[J]. 经济视角(中旬) 2011(09)
    • [21].析东南亚地区主义的发展——从马来西亚与东盟关系的视角[J]. 商场现代化 2010(18)
    • [22].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地区主义战略分析[J].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0(04)
    • [23].新地区主义视角下的冷战后亚太地区合作[J]. 东南亚纵横 2009(01)
    • [24].东北亚新地区主义萌芽及其影响[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 [25].重塑亚洲观念:新地区主义研究的中国视角[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8(02)
    • [26].在制衡与依赖之间:韩国地区主义战略的进程与特点[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7].发展地区主义与东亚合作[J]. 国别和区域研究 2019(01)
    • [28].新地区主义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协调[J]. 国际经济评论 2014(04)
    • [29].地区主义浪潮陷入低谷[J]. 人民论坛 2012(04)
    • [30].“新地区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J]. 创新 2009(03)

    标签:;  ;  ;  ;  

    新地区主义与东亚经济合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