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牵张成骨技术辅助正畸快速移动牙齿的实验研究

牙槽骨牵张成骨技术辅助正畸快速移动牙齿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传统的正畸牙移动是指牙齿在单纯正畸力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牙槽骨吸收和沉积,以有限的速度缓慢地移动。在所能承受的最大牵引力作用下,牙齿的最大生理性移动速率为每4-5周移动1-1.5mm。缓慢的移动速率大大延长了正畸矫治疗程,尤其是拔牙病例,尖牙后移阶段需6~8个月之久。因此,如何加快正畸牙齿的移动速度,从而缩短正畸治疗的疗程,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学者所比较关注的课题。尽管有电磁刺激,药物治疗,减缓牙周阻力等等方法相继提出并且也可以使牙齿移动速度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大多数方法未用于临床,临床应用的疗效如何尚不得而知。牵张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是在截开的骨断端间或骨缝处,应用牵引装置加力促进新骨形成,延长或增宽骨的技术。利用DO加快牙齿移动是其在口腔正畸运用中的最新进展,也是口腔正畸矫治技术的一个新突破。2002年土耳其学者首次应用牙槽骨牵张成骨(DAD)技术辅助正畸牙齿移动。结果显示采用此种措施,可使尖牙移动速度大幅度提高,并且无明显并发症和副作用,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堪称正畸史上的一次革命。但是国内外尚未见相关研究及应用报道。因此,运用此方法建立动物实验模型,从而进一步研究这一新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对牙齿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式产生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该方法与传统正畸矫治方法的比较,可以为牙齿移动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1.牙槽骨牵张成骨快速牙移动动物模型的建立目的:用犬建立牙槽骨牵张成骨快速移动牙齿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5组,拔除下颌两侧第二前磨牙,实验侧行牙槽骨牵张成骨术,在移动牙和支抗牙上安装自制牵张装置,术后5天开始加力,每次0.25mm,每日2次;对照侧行传统正畸方法,力值100克。加力2周后分别于固定保持0,1,2,4,6周时处死2只动物。标本行大体、x线片检查。结果:所有动物顺利完成实验,牵张区域新生骨生成确切,骨量随保持期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结论:本研究用犬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2.牙槽骨牵张成骨时牙齿移动速度与移动方式的研究目的:观察犬牙槽骨牵张成骨时牙齿移动速度与移动方式的变化规律。方法: 10只犬进行牵张前后牙齿移动距离测量,行x线片检查及测量。结果:实验侧移动牙移动距离为4.002±0.266mm,对照侧为1.154±0.155mm,差异显著(P<0.001);实验侧移动牙远中倾斜5.52°±0.36°,对照侧为2.02°±0.30°,二者差异显著(P<0.001);实验侧支抗牙近中倾斜1.24°±0.36°,对照侧为0.92°±0.33°,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侧支抗牙垂直高度增加0.45±0.22mm,对照侧为0.31±0.17mm,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牙槽骨牵张成骨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牙齿移动速度,同时牙齿倾斜度相应增大。3.牙槽骨牵张成骨快速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的组织学观察目的:运用组织学观察方法,观察移动牙支抗牙牙周组织变化的生物学特征,以及拔牙窝和牵张区域组织结构变化。方法:将10只犬用自制牵张装置加力2周后,分别于固定保持0,1,2,4,6周时处死2只动物。标本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保持初期,牵张间隙中央为胶原纤维组织,随保持期延长,成骨破骨活跃,至保持结束时,骨质进一步改建成熟,钙化程度高。结论:牵张成骨可以激发机体自身修复能力,牙移动速度提高。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和文献回顾
  • 一 颅颌面牵张成骨技术研究现状
  • 二 正畸牙快速移动的研究概况
  • 三 牵张成骨技术在快速移动正畸牙齿方面的应用
  • 正文
  • 实验一 牙槽骨牵张成骨快速牙移动动物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二 牙槽骨牵张成骨时牙齿移动速度与移动方式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三 牙槽骨牵张成骨快速牙移动时牙周组织改建的组织学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个人简历
  • 致谢
  • 正畸临床病例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上颌前牙长轴在牙槽骨的位置对即刻种植效果的前瞻性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9(21)
    • [2].拔牙后影响牙槽骨保存因素研究进展[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01)
    • [3].智齿有四大“不智”传言[J]. 益寿宝典 2017(14)
    • [4].下颌升支截骨去血供后牙槽骨内氧水平变化与骨改建的变化研究[J]. 口腔医学 2020(10)
    • [5].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的上颌切牙区牙槽骨体积[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8)
    • [6].鼻-牙槽骨塑形器在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前矫治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疗美容 2014(03)
    • [7].3层结构抗菌型牙槽骨修复膜的制备和检测[J]. 功能材料 2016(12)
    • [8].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及牙根牙槽骨交角的相关性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04)
    • [9].Ⅲ类患者与Ⅰ类患者牙槽骨及牙弓宽度的比较[J]. 口腔医学研究 2010(06)
    • [10].雷洛昔芬对牙周炎合并系统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局部牙槽骨破坏的影响[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0(05)
    • [11].骨增量技术在牙槽骨严重缺损再造复合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调查[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96)
    • [12].微手术辅助正畸治疗牙槽骨开裂的效果评价[J]. 口腔医学研究 2016(12)
    • [13].人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18)
    • [14].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对大鼠牙槽骨细胞凋亡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7(15)
    • [15].正畸治疗对不同牙周生物型牙槽骨密度变化的临床价值[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09)
    • [16].上颌埋伏中切牙向新生牙槽骨内移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 口腔医学 2015(06)
    • [17].前牙美学区牙槽骨宽度不足牙种植的临床观察[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7(02)
    • [18].骨性Ⅲ类患者舌姿势位与下颌切牙牙槽骨厚度相关性研究[J]. 口腔医学 2014(S1)
    • [19].固定桥修复前后牙槽骨组织的功能性改建[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3(03)
    • [20].外伤致牙槽骨牙体组织广泛受损1例[J]. 西南国防医药 2009(11)
    • [21].不同强度冲击波对牙槽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16)
    • [22].氟斑牙对青少年正畸拔牙区牙槽骨面积和牙齿移动影响的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6(01)
    • [23].微观影像学在牙齿矫正牙槽骨应激变化的临床数据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1)
    • [24].骨增量技术在牙槽骨严重缺损再造复合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3(02)
    • [25].牙槽骨牵张成骨术的临床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14)
    • [26].中国正常年轻成人前牙区牙槽骨厚度的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05)
    • [27].不同剂量氟中毒大鼠剩余牙槽骨骨改建的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1)
    • [28].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在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治疗中的应用[J]. 上海口腔医学 2009(06)
    • [29].青少年内收上切牙后牙槽骨改建的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9(02)
    • [30].正畸-牙周联合治疗中不同颊面管对牙槽骨密度的影响[J]. 中国医疗美容 2014(05)

    标签:;  ;  ;  ;  ;  

    牙槽骨牵张成骨技术辅助正畸快速移动牙齿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