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动脉造影论文-张文胜,丁凤玲

磁共振动脉造影论文-张文胜,丁凤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共振动脉造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磁共振动脉造影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胜,丁凤玲[1](2018)在《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于冠心病诊断过程中应用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其诊断效果。方法从2017年4开始~2018年10月结束,在我院选取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实施诊断。结果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敏感性高于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的特异性高于磁共振成像和的超声心动图。其中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0%,冠状动脉造影的特异性为100.00%。结论于冠心病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心动图实施诊断的特异性较高,虽然敏感性略低于磁共振成像,但该诊断措施在结合运动试验和药物负荷而试验的情况下可显着提升敏感性,对病变程度、心功能以及预后均能够发挥重要的诊断作用,所以超声心动图实施诊断而也变成为了最常用的诊断措施。(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35期)

彭杰,王启伟[2](2014)在《增强磁共振成像与颈动脉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成像与颈动脉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经颈动脉彩超检查疑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叁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检查。结果 3DCE-MRA检出颈动脉狭窄112处,DSA检出108处,经统计学分析发现3DCE-MRA检出率(36.84%)与DSA检出率(35.53%)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11,P>0.05)。本文以DSA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对3DCEMRA诊断的112处颈动脉狭窄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敏感性为0.81(0.69~0.89)特异性为0.99(0.98~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结论 3DCE-MRA诊断颈动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朱晓东[3](2013)在《心脏腺苷负荷磁共振成像与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观察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中心脏腺苷负荷磁共振成像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接收治疗的36例冠心病病人,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3.0T磁共振心肌成像扫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于未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静息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显示,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表现为心肌灌注减少,总阳性率为36%(13/36),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组间P>0.05,无显着性差异。磁共振腺苷负荷试验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其检测的阳性率降低为63%(22/36)。临床结果显示,对于心肌缺血的检测,心脏磁共振腺苷负荷试验与静息心脏磁共振心肌灌注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36例患者中,延迟扫描成像均无延迟增强改变。结论心脏腺苷负荷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着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诊断的阳性率,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3年29期)

崔军胜[4](2013)在《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成像临床诊断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研究结合叁维技术下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成像的效果,并据此来判断该技术对于辅助诊断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等的临床价值和作用。方法使用1.5T超导型MR扫描仪与心脏相控阵线圈,运用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来进行多角度与双斜面的全面扫描,对来该院检查的70例受检者进行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成像。结果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非创伤、可任意和重复性的进行检查的优点,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在所有研究资料中的全部受检者都能够密切配合并顺利完成此项检查。在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检查显示的满意率达96.7%;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中总显示的成功率达92.3%。结论 B-TFE序列的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于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的显示效果非常满意,也有利于在临床诊断中的综合筛选和检查。(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3年04期)

李博,彭立军[5](2012)在《心电图、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在医疗上的发展,诊断冠心病的手段日益增多。本文将63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CAG)结果与心电图(ECG)、磁共振成像(MRI)、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ECG、MRI和UCG对冠(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余静[6](2011)在《心脏腺苷负荷磁共振成像与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中冠状动脉狭窄判读的金标准,尽管检查有创伤、费用昂贵,同时还存在近1.5%并发症和0.5%的致死率,但是,目前仍是临床上冠心病诊断、治疗的主要依据。随着冠心病临床研究的发展,急性冠脉综合征等诊断新概念的提出,迫切需要对冠状动脉狭窄以外的粥样斑块进行稳定性鉴别,对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心肌状况进行评估,这些都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不能完成的。多层螺旋CT和高磁场磁共振仪的出现及技术进步,使上述问题有望较好解决。目前,对这两种设备应用于冠心病诊断的研究虽然较多,但有待深入,本试验重点探索腺苷药物负荷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同时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的研究,探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CT冠状动脉造影和腺苷药物负荷磁共振心肌成像的应用。目的:研究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作用;研究磁共振心肌成像在静息和药物负荷两种情况下心肌缺血性表现,评估药物负荷心肌成像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未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病人先后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和3.0T磁共振心肌成像扫描。1.行CT冠状动脉造影,按改良美国心脏协会(AHA)冠状动脉15段分法,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血管段结果对比,计算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2.行磁共振心肌灌注和延迟扫描,按照美国心脏协会推荐标准,依心脏短轴像把心肌分成17节段,对比病人药物负荷前后心肌各节段供血变化,确定有无可逆性的心肌缺血;再通过对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组诱发后的心肌缺血变化对比,探讨心肌缺血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CT冠状动脉造影的敏感性为68%,特异性为97%,阳性预测值为89%,阴性预测值为90%。2.CT冠状动脉造影有65个血管段图像质量差,占12%,其原因主要为钙化,心跳、呼吸伪影,少部分为管腔显示不良。3.冠状动脉狭窄造成的心肌缺血性改变,在MRI心肌灌注中表现为灌注减低和延迟扫描无增强。4.腺苷药物负荷试验可加重心肌缺血性改变,提高心肌灌注减低检测的阳性率,在小于50%、50%-75%以及大于75%叁组冠状动脉狭窄病人中,50%-75%狭窄组腺苷负荷后增加的阳性率最为明显,与其它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冠心病早期诊断中,CT冠状动脉造影可用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前的筛查。一般讲,CT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病人不必再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T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病人,若行冠脉腔内治疗是时,还需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确认病变。2.腺苷药物负荷MRI心肌灌注成像和延迟扫描可用作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心肌缺血评估,是冠心病早期诊断的灵敏性指标,MRI心肌灌注减低和延迟增强无强化的心肌段,代表其相对应供血冠状动脉有狭窄存在。3.无论是双源CT,还是3.0T磁共振仪尚不能完全代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血管狭窄的评价,但可通过对粥样斑块的稳定性鉴别和心肌缺血的状况评估,完善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弥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不足。(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1-04-01)

雷淑妃[7](2009)在《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的操作与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的操作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患者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钆喷酸葡胺的操作技巧。结果:106例患者穿刺成功,注药顺利,达到磁共振诊断要求。结论:叁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是双下肢动脉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高压注射器有高自动化、高精确度,使用灵活安全等优势,通过对患者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纯熟的穿刺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若,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磁共振增强扫描影像检查结果。(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09年08期)

耿晓非,陶晓勇,王菁,魏东宁[8](2009)在《经颅多普勒、磁共振动脉造影对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动脉造影(MRA)对无症状脑梗死(SC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头颅MRI、MRA和TCD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MRI检出梗死灶的患者中有65例行MRA检查,60例发现脑血管异常,异常检出率为92.31%。其中大脑中动脉异常最为常见为34例。80例患者均行TCD检查,74例发现异常,异常检出率为92.50%,多数表现为血流速增快。结论MRI是确诊SCI的重要条件,MRA能显示病变血管,TCD对SCI有早期辅助诊断价值,两者合用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血管病变。(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09年03期)

耿晓非,陶晓勇,王菁,刘淑艳,魏东宁[9](2008)在《磁共振动脉造影对椎动脉狭窄或变异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椎动脉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动脉造影(MRA)、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椎动脉超声对椎动脉狭窄或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进行椎动脉TCD、MRA、BAEP及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89例患者中椎动脉TCD异常74例(83.15%),MRA异常47例(52.81%),椎动脉B超异常46例(51.69%),BAEP异常40例(44.94%)。椎动脉TCD可清晰地反映血管的血流速度和方向,间接地反映血管狭窄,椎动脉MRA能清楚地显示血管病理形态,TCD异常率与动脉硬化和颈椎病有关,MRA的异常率与患者的病程长短有关。结论椎动脉TCD、MRA、BAEP及椎动脉超声4种方法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诊断椎动脉狭窄或变异。(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08年09期)

何东,王莉,林琳,萧毅,弓静[10](2008)在《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和磁共振多技术扫描联合诊断冠心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和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联合诊断冠心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8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1周分别完成64层螺旋CTA及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以CAG为标准分析CTA与MRI诊断冠心病的各项指标,评价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的诊断价值。结果:64层螺旋CTA判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7.88%、98.73%、95.54%、96.67%、95.12%。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左室增大8例,室壁明显变薄7例。在476个节段中,29个节段(6.09%)运动减弱或不运动,9个节段(1.89%)出现矛盾运动或室壁瘤。左心功能改变,与正常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间接推断中、重度狭窄血管(≥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3.75%、86.54%、89.29%、81.08%、95.74%。两种方法联合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总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9.24%、85.44%,82.39%、99.83%。结论:64层螺旋CTA和磁共振心脏多技术扫描诊断冠心病各有优势,两者互相补充,联合使用可方便、全面、准确、无创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期刊2008年01期)

磁共振动脉造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成像与颈动脉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经颈动脉彩超检查疑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叁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检查。结果 3DCE-MRA检出颈动脉狭窄112处,DSA检出108处,经统计学分析发现3DCE-MRA检出率(36.84%)与DSA检出率(35.53%)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11,P>0.05)。本文以DSA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对3DCEMRA诊断的112处颈动脉狭窄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敏感性为0.81(0.69~0.89)特异性为0.99(0.98~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结论 3DCE-MRA诊断颈动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共振动脉造影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胜,丁凤玲.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2].彭杰,王启伟.增强磁共振成像与颈动脉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

[3].朱晓东.心脏腺苷负荷磁共振成像与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

[4].崔军胜.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成像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13

[5].李博,彭立军.心电图、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

[6].余静.心脏腺苷负荷磁共振成像与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

[7].雷淑妃.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的操作与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

[8].耿晓非,陶晓勇,王菁,魏东宁.经颅多普勒、磁共振动脉造影对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意义[J].北京医学.2009

[9].耿晓非,陶晓勇,王菁,刘淑艳,魏东宁.磁共振动脉造影对椎动脉狭窄或变异的临床意义[J].北京医学.2008

[10].何东,王莉,林琳,萧毅,弓静.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和磁共振多技术扫描联合诊断冠心病[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8

标签:;  ;  ;  ;  

磁共振动脉造影论文-张文胜,丁凤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