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比较研究 ——以小学二年级儿童为例

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比较研究 ——以小学二年级儿童为例

论文摘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充满了各种矛盾的选择。一方面是即时得到,安逸和愉快的选择,另一方面是通过自己努力,排除万难、抵制诱惑才能获得的发展和成就。诸如此类的选择就涉及到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延迟满足。延迟满足在我们人类的发展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中,延迟满足是最核心、关键的一点,也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集中体现。儿童延迟满足的发展,将会影响儿童的一生。是儿童成功适应社会、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与他人人际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是个体的自我完善得以逐步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证。本文从行为问题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发展情况做比较入手,运用问卷法(Achenbach儿童行为问题量表中的家长量表)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目的在于探讨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特点及差异。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延迟策略以促进两类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为今后教育工作者培养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提出借鉴。研究结果表明,行为问题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上存在差异显著。在实验的过程中,正常儿童比行为问题儿童延迟等待时间长;在策略使用上,行为问题儿童偏爱主动解决问题,倾向于使用一切与奖励物有关的策略。他们多使用试图摇铃、寻求奖励物、寻求主试帮助这三项策略;而正常儿童与之相反,他们多使用在座位上自我强化和用活动分散注意这两项策略,这两类儿童都不太使用离开座位这项策略。结论:小学二年级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使用自己偏爱的延迟策略来抵制诱惑。但是两类儿童在延迟满足发展上是存在差异的,行为问题儿童比正常儿童延迟满足发展较迟缓。在策略上使用上,两类儿童也各不相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假设
  • 1.4 研究目的
  • 2. 文献综述
  • 2.1 延迟满足的定义
  • 2.2 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
  • 2.2.1 自我延迟满足范式(self-imposed delay SID)
  • 2.2.2 外加延迟满足实验范式
  • 2.2.3 礼物延迟满足研究实验范式
  • 2.2.4 付款延迟满足实验范式
  • 2.3 延迟满足有关研究
  • 2.3.1 延迟满足影响因素的研究
  • 2.3.2 延迟满足其他因素的研究
  • 2.3.3 延迟满足的差异研究
  • 2.3.4 延迟满足的预测研究
  • 2.3.5 行为问题儿童的相关研究
  • 2.3.6 延迟满足研究的不足
  • 3. 实验研究
  • 3.1 研究对象和工具
  • 3.1.1 研究对象选取
  • 3.1.2 研究工具
  • 3.2 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延迟满足能力的实验室观察
  • 3.2.1 预实验
  • 3.2.2 正式实验
  • 3.2.3 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情况
  • 3.3 研究结果数据处理
  • 4. 分析和讨论
  • 4.1 儿童的划分
  • 4.1.1 正常儿童心理发展
  • 4.1.2 行为问题儿童心理发展
  • 4.2 两类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情况
  • 4.2.1 两类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比较
  • 4.2.2 延迟等待时间和延迟策略使用的相关关系
  • 4.2.3 儿童性别和延迟满足的关系
  • 5. 结论
  • 5.1 本文结论
  • 5.2 教育启示
  • 5.2.1 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
  • 5.2.2 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能力
  • 5.2.3 重视儿童家庭教养范式和同伴互动情境
  • 5.3 对本研究的进一步反思
  • 5.4 本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比较研究 ——以小学二年级儿童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