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研究 ——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研究 ——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优越的区位条件,先进的知识、信息、技术不断地向郊区农村传播,改变着郊区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收入,使农民有能力盖更多的新房,促进了郊区农村居民点规模的扩展,村容村貌的改变。正确认识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规律与驱动力机制,有利于优化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从理论上,运用中心地理论、行为区位理论、空间相互作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居环境理论、城乡一体化等理论,分析城郊农村居民点用地在空间上的特性,阐述影响城郊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四个方面因素(人口、经济、科技、制度因素),并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进行实证,结果发现:第一,从理论上,城郊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在时间上呈现倒“U”型的特征,这是人口、经济、科技、制度四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人口因素对城郊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有正的影响,制度、科技因素对城郊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有负的影响。人口、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作用相对容易表现出来,而制度因素的作用发挥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因为制度政策的制定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同样,科技因素对城郊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作用存在一个时滞,这主要是受科技传播水平和城郊农民接受水平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正的因素占主导地位,使得农村居民点用地呈现增长的趋势。而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随着城郊农民生活水平和素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资源环境的约束,城郊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又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而使得城郊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在时间上表现出倒“U”型特征。第二,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武汉市江夏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确实存在倒“U”型规律,这一拐点是2003年。并通过动态聚类分析,得出:江夏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区域之间的差异明显,2002年第三类地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量是第一类地区的1.2倍;但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这种地区间的差距呈现出缩小的态势,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趋势已经形成。第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夏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驱动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到如下结果:经济因素占主导地位,其弹性高达0.971;经济因素、人口因素、科技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存在正向的作用,制度因素对其产生负向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关于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的研究
  • 1.2.2 关于农村居民点及其用地的研究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本章参考文献
  • 2 农村居民点用地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农村居民点用地及其特征
  • 2.1.1 农村居民点及其特征
  • 2.1.2 农村居民点用地及其特征
  • 2.2 农村居民点利用的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中心地理论
  • 2.2.2 行为区位理论
  • 2.2.3 空间相互作用原理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5 城乡一体化理论
  • 本章参考文献
  • 3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时空规律
  • 3.1 大城市郊区的社会经济特征
  • 3.1.1 人口非农化快,城镇化水平较高
  • 3.1.2 非农产业产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高
  • 3.1.3 农民收入水平较高,收入构成以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为主
  • 3.1.4 医疗卫生条件较好,有利于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 3.2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的影响因素
  • 3.2.1 人口变化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影响
  • 3.2.2 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影响
  • 3.3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的时空规律
  • 3.3.1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时序变化规律
  • 3.3.2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空间变化规律
  • 本章参考文献
  • 4 江夏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及其变化规律
  • 4.1 研究区域概况
  • 4.1.1 自然资源现状
  • 4.1.2 社会经济现状
  • 4.1.3 土地利用现状
  • 4.2 江夏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分析
  • 4.2.1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比例
  • 4.2.2 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
  • 4.2.3 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
  • 4.2.4 农村居民点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
  • 4.3 江夏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规律
  • 4.3.1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变化幅度
  • 4.3.2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空间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 4.3.3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的空间类型
  • 本章参考文献
  • 5 江夏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驱动力的实证分析
  • 5.1 理论模型的建立
  • 5.2 数据的获取与指标的选择
  • 5.3 结果及其分析
  • 5.3.1 对各个自变量的相关分析
  • 5.3.2 因子分析
  • 本章参考文献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积极推进村镇规划修编,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实施村镇居民点整理
  • 6.2.2 加大对农村居民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点环境
  • 6.2.3 依托产业,增强农民住房投入
  • 6.2.4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人口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6.2.5 加强农村住宅设计,为农村居民点选择适宜的户型
  • 6.2.6 完善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的监测体系
  • 6.3 讨论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研究 ——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