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真实——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新论

“虚构”真实——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新论

论文摘要

本文从纪录片《意志的胜利》和《普通法西斯》,《最后的马帮》和《德拉姆》四部纪录片的创作者在使用不同的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来创作纪录作品时,对“真实”尺度的使用环境和实际把握的不同,使作品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影像内容和影像风格入手,引出“纪录片创作中的真实观念”问题。紧接着对弗拉哈迪“感触的动机与浪漫再现的真实”,格里尔逊“讲坛的动机与打造的现实的真实”,维尔托夫“电影眼睛的解放与记录的整体真实”,“真实电影”语境下的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新纪录电影“以虚构手段和策略达到真实”的国外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进行历史阐述,以及对新中国纪录片创作真实理念的“政治真实”阶段,“主题真实”阶段和“生活真实”阶段的历史轨迹进行系统描述之后,我们认为,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真实作为纪录片的本质和灵魂的观念,是纪录片创作者的共识和追求,只是他们对这个共识的呈现方式和呈现理念,在各具特色的真实观念的指导下,开辟了纪录片丰富的类型和深入的内容开掘,并在纪录片历史上,为我们留下了关于我们自己的影像记忆。在各具特色的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演进轨迹:如果把真实和虚构看作纪录片创作表达的两个极点,纪录片创作者以其作品和真实观念,游弋在这两个极点之间。历史发展到今天,在技术、艺术观念和艺术表达发生巨大转折的现实背景下,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认识虚构,它不再只是一种工具性的东西,我们可以从艺术思维的深层次来看待它,并把它作为与真实同样重要的概念,一种由“虚构真实”的真实观念达到真实彼岸的尝试,而这样的转向,有其内在的背景、原因和具体表现。在社会层面,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革命,使一元社会向多元社会转变,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被分化的、差异性的分配模式取代。在文化层面,理性、感性相交融的文化体性转向了纯感性的文化体性,与理性对应的“集体”主体性向感性的“个体”主体性转变,在文化的无意识层面,集体无意识让位于个体无意识。反映在艺术的话语方式和艺术生产层面,再现、表现的传统艺术手法向艺术的虚构、独立、自足的后现代艺术手法转变,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在技术的支持下,个体的创造或创作被复制、制作代替。体现在艺术家关照人的视角上,“人”、“主体”、“自我”的关键词被“非人、反人”、“客观”、“自我的萎缩”占据。艺术作品所追求的深度,削平为平面化和无深度,艺术品性由对高雅的追求向对大众化平民化的迷恋,于是,作为传统艺术创作所看重的象征和隐喻,变成了反象征、反隐喻的纪实表达。艺术生产方式由个体劳动向文化工业生产转变。进而提出什么是“虚构”,“虚构真实”的具体涵义。本文的“虚构”意指:在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前提下,凭制作者的想象编辑出作品的思维理念与创作方法。强调制作者对真实前提下的素材进行构建与重构,在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之间完成对社会变迁的影像记录。虚构≠虚假。虚构是指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路径的实现,虚假则是指假,无依据,无意义。虚构的目的是为了更真实,一种超越表象与本质之争、源自生活与艺术的皱折、在主观与客观之间游弋而贴近历史的真实。虚构是尊重的概念,尊重的内容为:摄像机的记录与创造性、制作者的客观与主观能动性、后期电子编辑的技术与艺术性、纪录片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艺术性、纪录片受众观念的尊重和市场需求的策略。在此基础上,“虚构真实”在纪录片创作的真实观念中,指的是在纪录片的创作中,创作者在事实的基础上,借助具有声画感染力的影像手段,运用搬演、再现、重构等“虚构”手法,在艺术思维的想象与个体对世界主观认识的背景中,为了制作一种能超越历史时间、现实空间、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心理障碍等限制,达到真实目的的纪录片而采取的创作观念。“虚构真实”在作为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上,有着五个不同的层次,五个层次之间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共同形成了纪录片创作真实新观念。首先,我们强调一种事实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而且这种事实反映到纪录片中,是创作者的主观意志对世界进行关照后的折射。第二,借助具有声画感染力的影像手段,运用搬演、再现、重构等“虚构”手法,对主观意志关照后的世界进行建构。第三,在艺术思维的想象与个体对世界主观认识的背景中,强调了一种对于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的重视。第四,虚构真实的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的具体目的是要用虚构真实的创作观念创作出能超越历史时间、现实空间、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心理障碍等限制的纪录作品。第五,在“虚构”名义下进行的纪录片的创作,其根本目的是要达到纪录片的艺术真实。“虚构”真实的创作真实观念是从选题策划开始的选择与抛弃,其中包含了以下的几对对立而互动的内容,即真实性“虚构/非虚构”、敏感性“发现/表现”、深入性“过程/细节”、独创性“创新/制造”、想象性“现实/艺术”、整体性“结构/解构”、情感性“深情/绝情”、市场性“大众/精英”。在中国现实的纪录片创作生态中,以“真实再现”为开端的真实观念开拓“真实再现”为手法的纪录片实践为理论更新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在理论和实践的平台上消解着纪录片的真实,并呼吁重建纪录片创作的真实观念,从而开拓了虚构真实的创作真实观念。所以说,我们不仅把“真实再现”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一个新的表达式,更应把它看作是一个关于如何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的创作观念,这种创作观念在处理历史题材时的巨大力量,解放了我们认知和表现历史的方法,开拓了我们解释历史人文题材的态度,是新的真实观念——“虚构真实”得以确立的最好注解。在纪录片发展的历史语境中,我们可以回望到在弗拉哈迪“感触的动机与浪漫再现的真实”的创作观念中,弗拉哈迪的“我想在尚有可能的情况下,将他们遭受破坏之前的人格和尊严展现在人们面前”就已经包含了一种“虚构与纪实”浑然共生的尝试了,在这个时代中,“搬演”的“虚构”从来都是和“纪实”的非虚构融合相生的,他们之间在摄录条件的客观限制下没有人为的隔阂。格里尔逊“讲坛的动机与打造的现实的真实”的创作观念中,格里尔逊领导下的“英国纪录片学派”的创作中“画面+解说+音乐”的模式,虽然以非虚构的现实素材为叙事的资源,但是影片的意义架构却完全依赖于画面之外的那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之声”。维尔托夫“电影眼睛的解放与记录的整体真实”的创作观念中,更是以“我的使命是创造一种对新世界的认识,用新方法向你展示未知的世界”的理论和实践,在虚构与真实之间自由穿梭。“真实电影”语境下的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非虚构的影片——“主客观结合的真实”与“纯客观的真实”,其强烈的主张“真实”、“客观”,也是在强烈地反对“虚构”的主张下完成的。到了西方新纪录电影时期,则高举“以虚构手段和策略达到真实”的口号,期望以“虚构”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能量,将现实与想象的边界完全融为一体。可见,在经历了分分合合的演变过程之后,纪实与虚构又融合为一体,纪录影像的表达回到了起点,开始新的征途——以虚构真实的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揭示纪录片“真实”的本质与灵魂,历史又开始了螺旋式的上升,而我们刚刚起步,需要对“以虚构真实的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给予宽容和发展的空间,我们也期待纪录片创作在此观念下的繁荣与成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纪录片创作中的真实观念
  • 第二章 "真实观念"的历史轨迹
  • 第一节 国外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的历史阐述
  • 一、弗拉哈迪:感触的动机与浪漫再现的真实
  • 二、格里尔逊:讲坛的动机与打造的现实的真实
  • 三、维尔托夫:电影眼睛的解放与记录的整体真实
  • 四、"真实电影"语境下的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
  • 五、新纪录电影:以虚构手段和策略达到真实
  • 第二节 新中国纪录片创作真实理念的演进
  • 一、"政治真实"阶段
  • 二、"主题真实"阶段
  • 三、"生活真实"阶段
  • 第三节 对中外纪录片真实观念的评价
  • 第三章 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的"虚构"真实转向
  • 第一节 转向的背景
  • 第二节 "虚构"真实:一种自手法至创作思维的创造性重构
  • 第四章 "虚构"真实的创作观念分析
  • 第一节 "虚构"真实——从选题策划开始的选择与抛弃
  • 一、真实性:虚构/非虚构
  • 二、敏感性:发现/表现
  • 三、深入性:过程/细节
  • 四、独创性:创新/制造
  • 五、想象性:现实/艺术
  • 六、整体性:结构/解构
  • 七、情感性:深情/绝情
  • 八、市场性:大众/精英
  • 第二节 "虚构"真实的创作真实观念的表征
  • 第五章 虚构是为了更真实
  • 参考文献
  • 硕士阶段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虚构”真实——纪录片创作真实观念新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