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 ——任碧莲《典型的美国佬》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 ——任碧莲《典型的美国佬》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论文摘要

文化冲突以及主流社会种族歧视和滞定形象的危害,使身处两种文化之中的华裔美国人逐渐被边缘化为主流社会的他者。他们对自己的处境迷惑不解,迫切需要建构一种新的身份来适应这特殊的环境。因此,探寻和建构华裔美国人的独特身份已成为华裔美国文学的首要任务。然而在身份寻求过程中,他们陷入如下困境:徘徊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之间不得其所。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后殖民理论家之一,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尤其是第三空间、杂糅及文化翻译的理论为少数族裔作家的身份建构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对华裔美国作家任碧莲来说,身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以流动性和混杂性为特征。其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就展示了她在身份建构所做的创新探索。任碧莲不仅设法建构流动、混杂的华裔美国人的全新身份,同时也对“典型美国人”的全新诠释表现出极大关注。从后殖民角度看,小说中身份寻求的过程说明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已成为“文化杂交”的产物,既非东方,也非西方,而属于东西方边缘的“第三空间”。因此,本论文旨在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探讨任碧莲对华裔身份建构的探索,希望对正处于全球化时代的华裔身份建构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Content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the Identity-Seeking
  • 1.2 Gish Jen and Her Search for Identity
  • 1.3 The Scope of the Dissertation
  • Chapter Two Homi Bhabha and His Concepts of Hybridity and Third Space
  • 2.1 Postcolonialism and Its Basic Tenets
  • 2.2 Homi Bhabha's Postcolonial Theory
  • Chapter Three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ntity in Typical American
  • 3.1 Patterns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Americans
  • 3.2 Shifting Patterns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 as Dramatized in Typical American
  • Chapter Four Constructing Chinese American Identity in Third Space
  • 4.1 Subverting Ethnic Binaries in Third Space
  • 4.2 Jen's Writing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Chinese American Identity in Third Space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Acknowledgments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王大的成长看华裔美国人身份的尴尬和出路[J]. 海外英语 2017(08)
    • [2].孑然局外:华裔美国人的尴尬视角[J]. 看世界 2020(16)
    • [3].经济上囊括与社会政治上驱逐——论《唐老亚》对华裔美国人精神和文化形象的重建[J]. 榆林学院学报 2014(01)
    • [4].以米勒的“重复理论”分析《中国佬》中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构建[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02)
    • [5].谁是华裔美国人?——评黄哲伦剧作《刚下船的人》[J]. 人文丛刊 2012(00)
    • [6].解析《骨》中华裔美国人身份的构建历史[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10)
    • [7].解读华裔美国人的几种刻板形象[J]. 电影评介 2012(02)
    • [8].《华裔美国人》幕后探班[J]. 疯狂英语(中学版) 2008(08)
    • [9].从《骨》中的三对父女关系看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认同[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3)
    • [10].中美互动中的跨文化容通问题——从美国华裔说开去[J]. 中美人文学刊 2017(01)
    • [11].早期华裔美国人的生存困境——水仙花的短篇小说《中国的以实利玛》的主题分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6)
    • [12].亚裔美国人为何总少声音[J]. 博览群书 2011(10)
    • [13].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文化的翻译[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5(11)
    • [14].国外为何鲜有“奇葩证明”[J]. 齐鲁周刊 2015(27)
    • [15].西方语境下的中国故事:论《女勇士》的文化属性[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6].微博[J]. 法律与生活 2012(12)
    • [17].从伍慧明的小说《骨》探析华裔美国人身上的历史与文化创伤[J]. 科技信息 2013(10)
    • [18].查理与华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之路[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7(06)
    • [19].四个华裔美国人的跨文化故事[J]. 国际人才交流 2014(07)
    • [20].美式“虎妈”教育:19个州允许老师体罚学生[J]. 考试(新英语) 2012(12)
    • [21].虎妈妈的“战”歌[J]. 读者(原创版) 2011(03)
    • [22].跨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建构——以美国华裔小说人物为例[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23].泰华文学的发展及其文化取向[J]. 文学评论 2008(06)
    • [24].怀旧、疏离与和解——《女勇士》中的故国文化寻觅[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5].做一个“看得见”的爸爸(下)[J]. 时尚育儿 2014(12)
    • [26].唐人街文化对华裔美国人的消极影响[J]. 科技信息 2011(24)
    • [27].《爱的痛苦》叙事者痛苦之源:身份协商视角(英文)[J]. 青年文学家 2012(01)
    • [28].从中国移民到华裔美国人的转变之路——身体社会学视阈下的《金山勇士》[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29].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翻译的思考[J]. 海外英语 2015(08)
    • [30].男权围城里的他者[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03)

    标签:;  ;  ;  ;  ;  

    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 ——任碧莲《典型的美国佬》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