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浆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酸浆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酸浆由野生向人工大面积种植的转变,酸浆根腐病也随之而来并逐年加重,成为酸浆生产的限制因素之一。本文选取酸浆种植地区的酸浆根腐病病根,分离鉴定出致病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了杀菌剂的室内筛选。从黑龙江省依兰县酸浆种植不同地块共采集56株酸浆根腐病病根,分离获得110个菌落。分属于5种病原菌:茄腐镰孢菌(Fusarium solani,7号)、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4号)、三线镰孢菌(Fusarium tricinctum,2号)、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3号)、砖红镰孢菌(Fusarium lateritium,1号),此外还分离出青霉菌属(Penicillium)中的一些腐生菌。5种病原菌的分离频率分别为34.55%、26.36%、13.34%、7.27%和16.18%。按照科赫式法则与形态学鉴定方法,初步确定致病菌为茄腐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与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为了进一步确定致病菌的分类地位,本研究对4号和7号两种菌株进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7号菌株扩增片段长度为529bp,经BLAST比对与GenBank中茄腐镰孢菌属中的EU611086.1等菌株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8%,但未找到同源性为100%的片段,因此可以认为该菌株为茄腐镰孢菌属中的一个新菌种,获得登录号为HQ829354;4号菌株扩增片段长度为504bp,与Genbank中尖镰孢菌(EF611088.1)的同源性为100%,因此可以确定4号致病菌为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对两种致病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菌的最适培养基均为PDA培养基,但光照对它们的生长影响不大,茄腐镰孢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8.0;尖镰孢菌在pH值为7.0、温度为30℃的PDA培养基上长势最优。利用含毒介质法对7种化学药剂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75%百菌清(Chlorothalonil)、60%纯白多菌灵(Carbendazim)、根萎停和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胜扑)在浓度为400 mg/L时抑菌效果较明显,其中60%纯白多菌灵和根萎停两种药剂对茄腐镰孢菌和尖镰孢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到100%。选取这两种药剂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基,进行抑菌试验,制作毒力回归方程。其中60%纯白多菌灵抑制茄腐镰孢菌的EC50为2.78mg/L,根萎停的EC50为2.33 mg/L;60%纯白多菌灵抑制尖镰孢菌的EC50为2.34 mg/L,根萎停的EC50为13.96 mg/L。以此为依据进行两种药剂的混配试验筛选出增效配方。将筛选出来的两种抑菌效果好的药剂按照EC50浓度配成药液,并按照不同体积比进行混配试验,多菌灵与根萎停两种药剂的体积比为3:7、2:8和1:9对抑制茄腐镰孢菌有增效作用;而多菌灵和根萎停的体积比为8:2、7:3、2:8和1:9对抑制尖镰孢菌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酸浆
  • 1.1.1 酸浆植物学性状
  • 1.1.2 酸浆的价值
  • 1.1.3 酸浆的种植方式
  • 1.1.4 酸浆种植期间的田间管理
  • 1.2 植物根腐病的研究
  • 1.2.1 根腐病致病菌分类
  • 1.2.2 镰孢菌属及其形态学分类研究特征
  • 1.2.3 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 1.3 病原菌的鉴定方法
  • 1.3.1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 1.3.2 分子生物技术在真菌鉴定中的的应用
  • 1.4 本试验研究的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材料
  • 2.1.2 供试培养基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化学药剂
  • 2.1.5 主要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病原菌致病力测定
  • 2.2.2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 2.2.3 病原菌的rDNAITS 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 2.2.4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2.2.5 单剂的毒力测定
  • 2.2.6 混配药剂的增效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病原菌的分离
  • 3.1.1 病原菌的分离频率
  • 3.1.2 病原菌的培养性状
  • 3.2 分离物致病力测定
  • 3.3 致病菌的形态学鉴定
  • 3.3.1 菌丝的生长速度
  • 3.3.2 致病菌菌落形态及其显微形态
  • 3.4 ITS 序列分析
  • 3.4.1 DNA 完整性的检测
  • 3.4.2 ITS 片段的扩增
  • 3.4.3 序列分析
  • 3.5 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3.5.1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3.5.2 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3.5.3 不同pH 值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3.5.4 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3.6 室内药剂筛选
  • 3.6.1 单剂的毒力测定
  • 3.6.2 混配药剂的增效效果
  • 4 讨论
  • 4.1 酸浆根腐病与病原菌鉴定
  • 4.2 环境因素对茄腐镰孢菌与尖镰孢菌的影响
  • 4.3 室内药剂筛选
  • 4.4 防治措施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酸浆苦素A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药物评价研究 2020(02)
    • [2].NaCl处理一定程度上提高酸浆果实品质[J]. 中国果业信息 2020(07)
    • [3].锦灯笼中总酸浆苦素的含量测定及其质量评价[J]. 山东化工 2020(16)
    • [4].洛阳传统绿豆酸浆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多样性[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14)
    • [5].酸浆籽油的提取工艺及品质评价[J]. 食品科技 2016(07)
    • [6].酸浆法生产粉丝的工艺特点及其设备改进[J]. 农业工程技术 2016(23)
    • [7].大王酸浆鱿:南极海域最年轻的“大佬”[J].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9(04)
    • [8].黄果酸浆制种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 2013(02)
    • [9].酸浆——南北“通吃”的野果[J]. 农家之友 2016(12)
    • [10].酸浆果实中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10)
    • [11].酸浆苦素B、E抗炎、抗菌作用实验研究[J]. 今日药学 2015(03)
    • [12].酸浆山楂果茶的制作工艺[J]. 农产品加工 2014(04)
    • [13].大孔树脂纯化酸浆果实多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02)
    • [14].酸浆面[J]. 烹调知识 2011(07)
    • [15].酸浆苦素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光谱特征[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4(05)
    • [16].酸浆对高脂血症大鼠的抗氧化功能研究[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3(02)
    • [17].野生酸浆果脯的加工工艺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2(12)
    • [18].锦灯笼中酸浆苦素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1(06)
    • [19].酸浆鲜果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保护作用[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8(03)
    • [20].酸浆籽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其特性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8(08)
    • [21].黄果酸浆的光合特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08(05)
    • [22].聚乙二醇胁迫对酸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7)
    • [23].微波辅助提取酸浆籽植物甾醇及细胞微观形态观察[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06)
    • [24].经济植物酸浆人工栽培丰产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 2013(02)
    • [25].中药锦灯笼中酸浆苦素类化合物含量测定[J]. 广州化工 2010(07)
    • [26].酸浆籽中脂肪酸成分的提取及分析[J]. 农产品加工 2010(10)
    • [27].酶法制备酸浆籽分离蛋白及其功能性质的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09(03)
    • [28].酸浆栽培技术要点[J]. 河北农业科技 2008(06)
    • [29].豆浆制作工艺对酸浆豆干品质影响分析[J]. 大豆科学 2019(04)
    • [30].北方酸浆种植技术方案集成[J]. 农药市场信息 2015(13)

    标签:;  ;  ;  ;  ;  

    酸浆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