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和知识分子在当代中国的命运直接相关,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衍变轨迹吻合,具有同构关系,而宗璞的小说创作则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本文选取了文革前、新时期、转型期三个时间段对宗璞的小说创作和当代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概况进行了梳理。文革前,知识分子题材是文学创作的敏感领域,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以改造主题为主,带上了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宏大叙事盛行一时;宗璞通过对个人生活命运的关注表现出与宏大叙事的疏离,并将其对知识分子形象的正面书写一直延续到60年代。新时期,随着题材束缚的解脱和知识分子回归社会中心地位,知识分子题材创作呈现出繁荣而复杂的状态:一方面,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以精英书写为主,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话语并存,知识分子的形象被拔高;另一方面,启蒙话语开始回归,作家们开始思索知识分子作为“人”的存在意义,然而这一思考延续的时间并不长,作家们在转向对凡俗人生的描绘、消解崇高的同时也停止了对人终极意义的追问。宗璞一方面持续着“我是谁”的追问,对知识分子进行自我审视,有力地参与了启蒙话语的构建;一方面继续着对知识分子本色人生的叙述,通过对知识分子日常生活的叙述还原了知识分子的真实影像。转型期,知识分子再次由中心滑向边缘,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转向对凡俗人生的描绘,宏大叙事彻底消解,作家在进行日常生活的叙述的同时也失去了对日常生活的批判;宗璞则以批判的眼光进行着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在书写日常生活的同时,保持了对日常生活的批判,并继续着启蒙话语的构建,用《野葫芦引》系列在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身上重寻理想和信念,以重塑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和价值追求。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梳理,本文得出这样的结论:正是宗璞几十年来坚持的为社会、为人生的写作立场,使她的创作既有力地介入了社会主流话语,又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疏离,实现了对知识分子形象描写的祛伪与祛魅,为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创作做出了宝贵的贡献。